搜索
查看: 2555|回复: 5

当前医药经济运行分析及发展预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3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药经济运行分析及发展预测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yiyeqiu 浏览:2555 回复: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当前医药经济运行分析及发展预测

  ——医药行业2004年运行分析及2005年发展预测

  2004年,医药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生产和企业实现利润虽然增幅趋缓,但仍保持两位数的平稳增长。



  一、基本运行情况



  1  生产销售继续保持增长



  生产:2004年医药工业累计实现现价总产值3641.68亿元,同比增长16.99%,全年出现高开低走、逐步复苏的“v”型走势。其中,化学药物制剂、生物生化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4个分行业增势强于整体行业平均水平,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8.80%、21.31%、18.77%和34.55%。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3个分行业走势弱于整体行业平均水平,同比增速分别为12.42%、14.13%和16%。



  工业总产值:化学原料药为841.69亿元,占全行业比重的23.11%,比上年下降了0.94个百分点;化学药物制剂为1092.94亿元,占全行业比重的30.01%,比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中成药746.75亿元,占全行业比重的20.5l%,比上年下降了0.51个百分点;中药饮片为211.01亿元,占全行业比重的5.79%,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了0.05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244.79亿元,占全行业比重的6.72%,比上年提高0.10个百分点;生物生化制品行业为301.25亿元,占全行业比重的8.27%,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118.52亿元,占全行业比重的3.25%,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行业基本格局未发生改变。



  销售: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465.64亿元,同比增长18.13%。其中,化学药物制剂完成销售产值1039.09亿元,同比增长20.05%,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分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237.58、283.84和111.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61%、21.42%和31.63%,均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水平;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制造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707.39和194.98亿元,同比增长16.43%和16.88%,分别略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长水平1.52和1.07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811.49亿元,同比增长13.73%,与全行业平均增长水平有4.22个百分点的差距。



  产销率:2004年医药工业产销衔接情况较好,平均产销率为95.17%,高于2003年非典拉动创造的94.36%的全年产销率0.8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的较高水平,但仍低于98.08%的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其中,化学原料药为95.30%,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化学药物制剂产销率为94.08%,同比提高0.99个百分点;中成药为92.86%,同比提高1.87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为91.71%,同比提高0.69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为97.05%,同比提高0.68个百分点;生物生化制品行业为94.22%,同比提高0.08个百分点;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为94.31%,同比下降2.09个百分点。



  2  效益增幅回落,国有重点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



  受上游原辅材料及水、电、煤、运输价格上扬以及药品价格走低的影响,2004年医药工业共实现利润303.9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0.82%,在全国制造业务大类中排名末位,这是本行业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增幅与上年度相比,有较大回落,下降了15.24个百分点。在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7.44%情况下,但由于同期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分别出现20.47%和24.44%的高增长,成本增势较大,出现增产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从分行业看,化学药物制剂实现利润96.65亿元,同比增长15.69%,增幅下降17.51个百分点;中成药74.39亿元,同比增长11.68%,增幅上升1.28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加工15.04亿元,同比增长8.05%,增幅上升2.98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2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96%,增幅上升19.33个百分点;生物生化制品行业25.19亿元,同比增长14.24%,增幅下降6.79个百分点;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7.35亿元,同比增长28.5%,增幅下降4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实现利润50.2亿元,同比下降10.96%,受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由于化学原料药在医药行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其盈利水平下降是造成全行业经济效益增幅下滑主要原因。



  全行业亏损面为22.84%,同比增长14.29%,累计亏损额为32.87亿元,同比增长了26.86%,除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亏损金额减少外,各分行业亏损面和亏损金额均有不同程度扩大,行业内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之间的两极分化加剧。



  24家国有重点医药企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567.9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3.07%,工业增加值187.33亿元,同比下降4.74%,产值指标低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1121.77亿元,同比增长11.29%,与此同期,主营业务成本上升了16.80%,收入增幅不及成本增势,年末实现利润总额仅为37.56亿元,比上年下降30.68%,盈利水平大幅下滑。其中,22家企业实现盈利(14家增利,8家减利),2家企业出现亏损,合计亏损金额10.7亿元,亏损额比去年同比增长315.37%。资产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金利税率和固定资产净值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4.52%、2.2%、1.02%、1.84%。



  3  进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势



  据海关统计,全年医药行业完成进出口总额为108.57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20.37%。虽然受到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外市场反倾销诉讼不断的不利影响,2004年实现医药商品出口5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27%,保持较高水平;进口总额51.34亿美元,增长15.35%;进出口相抵,出口大于进口5.89亿美元,贸易顺差增长近4倍。



  4  资产负债水平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2004年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52.74%,为历史最低水平,低于全国工业行业59.17%的平均水平。



  二、存在问题
  2004年是多项医药改革政策实施的关键性一年。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生产、销售、经济效益增速减缓,成本费用大幅增加,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盈利下滑等是本期内出现的突出问题。在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普遍上涨的大背景下,面对GMP全面实施、出口退税率下调、抗生素限价限售、药品招标的一系列挑战,促使医药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具体表现为:
  1 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药品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的基础化工产品涨价,粮食价格上涨迫使与农产品相关的药用原料和辅料价格普遍上涨,对整体处于下游加工业领域的医药工业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同时,水、电、煤、运的紧张局面导致了水、电、煤、蒸汽等动力成本上升,运输成本上涨也使医药生产成本增加。化学原料药首当其冲,据测算,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原料药生产成本增加15%-20%。
  2  产能过剩,开工不足,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截至2004年底,全国已有373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占原有企业数量的74%,另有1340家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已被停产。停产的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对医药行业的整体产能影响不大,原有的产销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而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在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大,扩充后的产能远远高出现有国内市场需求。从各省区市医药企业反馈的信息看,目前大部分生产线开工率严重不足,生产设备闲置问题突出。GMP改造资金投入,无法形成足够的产出,增加了厂房、设备的维护费用,折旧成本提高,经营成本加大,在没有新的收入来源补充下,导致效益下滑,由此形成的大量新增资产折旧和费用难以消化。
  3 药品价格持续走低
  2004年5月31日,国家继续大幅降低部分抗感染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此次降价包括阿莫西林等共24个品种、403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30%,最高降幅达到56%,降价金额约35亿元。这是自2001年以来实施的第7次药品降价,降价幅度为历次中最大。本次实施的部分抗感染药限价使绝大多数抗感染药生产企业经营业绩大受影响,药品定价机制通过产品链将降价压力由下游制剂生产企业向上游原料药生产企业传导,致使相关抗感染药生产企业利润大幅下滑。2004年7月1日实施抗生素限售规定,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院处方基本无法持方外购,对以零售市场销售为主的抗生素药品生产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4 原料药出口屡遭反倾销调查
  加入WTO后,我国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低成本优势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而国内企业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竞相压价,将国内的低价恶性竞争引向国际市场,大量低价产品涌入国际市场,为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提供了借口。
  2004年7月22日,印度暂停审批进口青霉素,导致7—10月中国青霉素类产品出口急剧滑坡。8月,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发布对输印原产于中国等的柠檬酸发起反倾销调查通知。10月,欧委会决定对来自中国的酒石酸提起反倾销调查。
  三、2005年发展趋势预测
  1调整中前进,产销形势将好于上年
  医药行业在2004年经历了缺水缺电、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抗生素限售、药品降价、GMP认证、药品招标等一系列挑战,但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企业在GMP改造完成后,市场开发力度加大,医药工业将延续2004年末增势回升态势。预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率将逐步恢复至20%左右水平。
  2上游成本上涨压力仍在,药价水平稳中趋降
  根据当前形势预测,2005年电力、煤炭供应仍将紧张,石油、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仍将持续,影响医药工业生产成本的外部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
  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停产,非GMP药品退出市场后,GMP药品的高价优势逐步丧失,同质化竞争将可能引发产品价格的进一步走低。2004年版《医保目录》与2000年版相比,中成药和化学药分别增加了98%和42%。医保目录品种的增加使政府定价的药品范围扩大,更多的药品品种进入调价行列。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的部署,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于2004年10月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减轻社会医药费负担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再次明确继续降低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同时积极研究采取适当的价格调控措施,抑制部分市场,调节药品价格的上涨势头。
  2004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关于“已过发明国专利保护期、且与仿制GMP药品差价超过规定幅度的原研制药品,其临时性零售价格执行期限至2004年8月31日”的规定,合资企业生产的已过专利期的原研制药品,预计降价幅度将在30%左右。
  3经济效益平稳增长,两极分化加剧
  受成本上升、价格下降、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影响,医药行业的盈利水平短期内难以迅速恢复至以往的高速增长水平,预计将恢复至15%左右的增长速度。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部两极分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产品结构调整快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并且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强的企业将会在2005年继续保持高成长。一部分企业虽然勉强通过GMP认证,保留下来,但在资金供应紧张、盈利能力下降、后备产品缺乏、研发能力弱的不利情况下,开工严重不足,将不得不再次面临市场淘汰的生存危机。随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产品同质化降价竞争会有所缓解,价格走势将渐趋平稳。
  四、对策建议
  我国医药产业正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阶段,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尽快制定医药工业结构调整规划,促进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三项改革进程,推动医药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挖潜降耗,提高经济效益
  在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走低,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压缩的不利形势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开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针对我国临床上存在的抗菌药滥用问题,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和卫生部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随着临床用药的合理化,抗菌药用药在我国药品市场中的比重将会逐步走低,而心血管、抗肿瘤等老年性、慢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市场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建议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及早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改变我国医药产业中抗感染类产销比重过高的不合理产业布局。



  2  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农村下场



  国家正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农村卫生機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将为启动农村医药市场奠定基础。



  目前一些产销不畅的西药普药和中成药,具有较好的性价比,非常适合广大的农村市场,建议引导企业共同参与农村这一潜在医药市场的开发,解决农村用药难的问题,拓展内销市场。



  3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目前我国的医药行业还处于向海外拓展的初级阶段。全球非专利药市场的迅速崛起为我国医药行业融入国际医药市场、参与医药全球化分工、合作和竞争提供了大好契机。



  目前,在国内医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潜藏着产能过剩、产大于销等深层次矛盾,生产与消费严重失衡引发的恶性价格竞争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正在采取的控制新建企业审批等措施未看到明显成效。建议设立专项,组织有关专家和研究机构对国际药品市场,特别是美、欧、日三个国际主流药品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引导、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市场,加速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4  推进三项改革,加快医药分业管理
  近年来,为有效保障国民基础医疗需要,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药品价格调整政策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但仍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建议推进三项改革,从体制上着手解决“以药养医”等弊端,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和研究机构加强对医药行业、医药企业影响较大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保证流通环节合理的利润空间,既有利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又能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医药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与人数 1 +5 时间 理由
james369 + 5 2005-4-3 23:11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3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也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送上几分表示谢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4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不错~~~~~~感谢交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4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药产业目前的格局是产能过剩,很多中小药厂日子不好过,给人家OEM产品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大量低价的模仿药品充斥市场(主要是OTC市场)给大药厂的品牌药品带来影响。医保目录品种大幅增加及医院招标的形式来看很多公司把重点放到了各大中小医院上,在终端上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又势必造成营销费用的上升。我个人认为那些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比较强并握有明确知识产权的公司竞争力比较强,但这类公司并不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21:17 , Processed in 0.034641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