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存款大转移已初露端倪?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鬼域之鼠
浏览:2294
回复: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人民币存款大转移已初露端倪?
简评:
2006年11月国内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已经进入倒计时。中国国有银行的危机空前逼近,中央政府采取各种手段“紧急”抢救四大国有银行。
其中主要包括五大输血战略措施
第一,动用天文数字的国家财政款为银行一再直接输血,
第二,动用天文数字的国家外汇储备为银行字节输血
第三,通过股市为国有企业大规模集资,间接为银行输血,
第四,通过制导房地产行业繁荣,间接为银行输血
第五,紧锣密鼓,准备通过国内A 股,香港H 股以及美国股市大规模为国有银行集资,直接输血
其中前四大“紧急”措施,早已实施多年,而第五项措施,也早已试水。(中银香港/人保H 股,民生/招商等银行国内上市)
这些措施背后的实质,是:全国人民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国有银行的巨额坏帐买单。
可惜,国有大银行如扶不起的阿斗。中银香港H股发行后,其高官陆续出事入狱,建设银行即将路演,其高管被美国业界起诉...........
更重要的是,
体制和机制没有根本改变
坏帐“比例”下降,但实际数额还在上升
各种’案件陆续浮出水面,引爆出更大的案件,更大的坏帐
外围经济金融环境未有实质改善,
依靠房地产、股市和国企得以饮鸩止渴的银行,也与房地产、股市和国企一起铸造着金融组合超级炸弹。
2006年年底以后,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人民币业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从当年的清萍之末,已可见端倪
现在,仅仅少数城市外资银行可以对企业客户经营人民币,不允许对居民直接经营人民币业务,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如下权威数据:
根据上海市银监局的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上海的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770.92亿元,同比增长46.57%,人民币普通贷款407.85亿元,同比增长42.68%,人民币存款426.66亿元,同比增长41.53%。
一旦到2006年年底放开外资银行对普通居民经营人民币业务,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但愿中国能够避免一场大的金融危机,但愿平民百姓的存款,不再一次重复中国股市的悲惨故事。
全面竞争前夜:外资银行四大问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引自:
《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 ( 日期:2005-03-28 08:58)
一问:2006年“井喷”会出现吗?
根据上海银监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04年末,上海共有外资银行分行46家,支行15家,外资银行总代表处4家。
在2006年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银行业的竞争将呈现何种态势?
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鲁邦分析,2005年后的中国金融市场面临多种转折性可变因素。首先,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快速增长;其次,货币政策也向稳健性政策转变;其三是实现对WTO的最后承诺。
“这些变化,实际上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更为关注,他们要随时对照自己的长期战略计划――尤其是中国实现对WTO的承诺――这将会使中国的银行处于普遍的重新审视当中。”
但是杨鲁邦并不认为2006年银行业开放之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会呈现“井喷”之势。相反,届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有可能还要放慢,“该进来的银行大部分都已经进来了。”
深圳发展银行的一位高管持相同的观点,“2006年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其实并不是大闸门开闸的概念,而是像前面有十扇小门,一扇一扇地打开,到了2006年,实际上也就水到渠成了。”在他看来,2006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时间概念”。
同时,即便是2006年开放之后,对于外资银行申请人民币业务,也还是有一定要求。渣打银行企业及金融客户部中国区总裁林清德说,虽然届时将不受地域与客户的限制,但必须是外汇业务盈利两年以上才可以申请人民币业务。
“2006年只是消除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一个基本障碍,但是审核申请程序还会比较复杂。”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戴国强认为,既然中国政府给予外资银行以国民待遇,那么再降低申请难度的话就不能保护本国银行了。
二问:中外资银行何时全面竞争?
按照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杨光平的说法,外资银行当前在中国的策略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借助中资银行,开展收购兼并进行渗入;另外一条腿就是外资银行直接开设分行。
一个例子是2003年购买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部分股份的美国花旗银行。“从花旗的整个战略来讲,就是要利用浦发的优势。”杨光平分析,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自己的营销平台,成本很高,而通过参股一些中资银行,不仅可以让它们绕过一些政策障碍,同时还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中国允许北京、昆明、厦门的外资商业银行向本地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此前,上海等13个重要城市的外资商业银行已经获得了这样的许可。
根据上海市银监局的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上海的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770.92亿元,同比增长46.57%,人民币普通贷款407.85亿元,同比增长42.68%,人民币存款426.66亿元,同比增长41.53%。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开始。虽然个人业务还要等到2006年中国银行业市场全面放开以后,但戴国强认为,对于沪上各大中资银行而言,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冲击将不再是一个“概念”,而已经进入到实际意义上的竞争阶段。
在戴国强看来,业务是银行的基础,客户是银行的中心。尽管如信用卡之类的业务还没有单独放开,但是业务是否放开只是一个法律政策规定上的问题,假如客户都已经转移到外资银行去,业务是否放开就不再是最重要的问题。
“外资银行现在遇到的麻烦就是,虽然可以做人民币业务,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如果靠同业拆借,成本就很高。对外资银行来说,他们的策略就是吸收高端客户,不做小客户。外资银行的这个选择是非常高明的。”戴国强说。
戴国强认为,高端客户的存款资金非常稳定,金融服务需求又非常大,对于银行来讲,虽然服务成本会增加,但从高端客户身上得到的回报更高。他预测,未来五年是外资银行的大发展时期。
但是上海市银监局一位官员则表示,中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并没有开始。
“所谓的全面竞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在没有业务范围限制条件下的竞争,一种是指业务竞争、管理体制竞争、创新能力竞争、服务水平竞争、信息技术竞争、金融文化竞争等深层次的内容。”
这位官员认为,由于外资银行在国内的业务还受相当的限制,“当初外资银行只能进行对外资企业业务,2004年放开的也只是对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与对居民的外汇存款业务,而且目前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在地域上还受一定的限制,这决定了他们现在还不能开展全面竞争。”虽然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争夺都相当激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面竞争开始了。
这位官员认为,只有到了外资银行能和中资银行做所有同样的业务的时候,全面竞争才会发生。
“就比如按照WTO的协议,只要是WTO的成员方,花旗银行能在美国经营什么样的业务,那么它也就可以在中国做这样的业务。只有实现了这种情况,才是中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展开。”
他强调,中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是一个表面上的问题,其中还深藏着更多的深层次竞争与结构性竞争。
“在全面放开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银监会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指导国内商业银行改革创新。因为商业银行目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进行管理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应对2006年后的全面竞争。”
三问:外资银行信贷策略会改变吗?
近两年的能源紧张,催生出了大批的能源企业,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风险。
“渣打目前没有打算大力发放基础能源行业的贷款。”林清德说,“这个行业里都是一些很大的企业,但是我们现在不是重点针对大型国有企业。”
林清德同时表示,尽管颁布非公经济36条以后,很多民营企业进入了一些原本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但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必须十分谨慎。
“运作银行就是一个风险管理过程,每个业务都有风险。我们要先了解对方企业的营业情况及运作是否符合我们的指标。”林清德说。
杨鲁邦也告诉记者,外资银行对于能源行业的长期性投资非常谨慎,“因为这其中风险大,不确定因素也大。”
而美国纽约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天益认为,外资银行对待基础能源行业,与对待其他行业一样,都是看回报率怎么样,是否会产生坏账。“一个银行不会集中投资一个行业,包括基础能源。”华一银行上海总部常务副董事长江天锡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
“外资银行不会轻易地因为某个行业热门就投资这个行业,它们有着一套很科学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四问:知识产权策略杀伤力有多大?
在谈到外资银行策略的时候,戴国强指出,它们最初低调进入中国的时候,并不与中资银行展开争夺存贷款业务的拉锯战。“这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它们只做中间业务,走中间路线,做结算,以及一些当时中资银行开展得并不充分的业务,比如网上银行等。”
中国银行2004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外资银行将会利用其高超的产品创新能力、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先进的资金运营能力抢占中间业务,结算、代理、个人理财等方面的竞争将加剧。
2004年5月,国家银监会曾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国内银行业知识产权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发现国内银行业专利申请和授权均很少,获得的专利仅有几十项,而且多是技术含量很低的专利,几乎没有一项有较大影响和效益的发明专利。
杨鲁邦指出,我国金融机构的知识产权意识落后,在2006年金融业全面开放后,风险便会表现出来,而中资银行现在跟着外资银行盲目开发产品,“可能会吃苦头”。
戴国强也表示了同样的忧虑,国内银行业均没有注册服务商标,银行业基本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事宜,更别说涉及一些金融产品的产权保护了。
“在网络环境中的商业方法由于是与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相结合的,正在被逐步广泛认可,但是国内对这块仍然没有普遍重视,这将会使中资银行在2006年后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很不利,更有可能的是我们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
而上海市银监局的那位官员则表示,上海已经很重视金融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而且银监局也已经在2004年初开始举办专门针对发展环境下的银行知识产权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