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与投资模式新探索 (此贴被收入MACD中心主页 !)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PCR
浏览:11306
回复:3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真正取得比较大成功的,往往是一些投资家。我们现在应该多谈一些投资的思路,因为价值是市场经济里,优胜劣汰的结果和最终选择。接着中午的话题继续探讨:当我们现在回味02.03年“三朵金花”和“四大金刚”所演绎的“价值投资”行情的胜败的时候,是否注意到,04年里,以上海机场、贵州茅台、深赤弯、中集,烟台万华,中兴通讯等等为代表的另一大批股票在大盘整体下跌的一年里,却都又有了惊人的累计涨幅?可以说“价值投资”行情,并没有结束而是以新的形式正在向纵深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转变一些思路,不囿于眼前的短线涨跌而以另一种更大的视角去研究和进行一种更为可行的投资方式。我自己的体会如下:
1、比如上面提到的这批走牛2年的股票,如果单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好象没有什么技术分析的方法能够分析预测2年的走势。所以解决的出路还是基本分析。
2、基本面分析至少包括:宏观经济、行业、公司产能、业绩、管理、等等。还包括股东持仓变化等。
3、对于交易师来说,分析不出来但是却依然可以做的到。所谓“看错能做对”。比如,交易员依照趋势来设定持仓增减变化,只要趋势没有走坏,没有触发止损线,交易员的纪律就要求其一直持有该股。而不是象多数普通股民一样,挣一点就跑,拿不住利润。所以,交易员基本可以做到在这些牛股身上挣足利润。
一、统计资料显示,如果股市今天上升,明天继续上升的概率为70%左右,而明天下跌的概率只有30%左右。如果一只股票今天收盘创了新高,那么它在一个月内继续创新高的概率有75%。看了这些统计数据,你买股票的勇气是不是大增?(该统计非我进行,不保证数据精确,仅供思路参考。周线、月线走势似乎也有这种“规律”。不过连涨2天后第三天继续上涨的概率,我还没有统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验一下。)国外,一些炒股高手,很多都是赌博高手。他们取胜的秘密,就是根据综合概率来布局下注。所以概率不可不重视。比如有个炒股高手,他就通过判断确定今天上涨,然后买进,明天上涨就出。而且他只买卖同一只股票,这样成功的概率对他而言又增加了一些。这实际上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股市里找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哪怕只有一点,但是日积月累,结果也可以取得成功。
二、总之,上面说到的基本上是投机的方法。但真正取得比较大成功的,往往是一些投资家。
实际上机构的操作手法和交易师有非常类似之处。对于机构而言,他们根据自己的评价体系、交易系统、价值模型等等,来交易,而不仅是分析。只要该股满足他们的体系、系统、模型,他们就会持有。比如具体仔细分析一下,我查阅了上述各个牛股的基金持股变化情况。这2年里,在这些股身上,基金的持仓总体都是在增加。而不是减少。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2年他们始终保持上涨趋势的原因。而促使基金不断增加仓位的原因,无疑来自基本面的优良和不断向好。价值投资有两类,一类是寻找价值低估的品种,进行买入等待价值发现;一类是买入价值不断增长的股票,分享其成长的回报。那么这些要么低估要么成长的股票,即使有一些基金减仓,还会有新的更多的基金进来,(比如有的各股这2年虽然基金总体持仓在增加或保持稳定,但很多基金却都完成了大换班子,每个季度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却并影响趋势的良好,对于交易员而言,这样的变化并不足以触发其整体估值止损线),那这样的股票在一定范围内,其实根本是没有风险的。这是不是“基金抱团取暖”的另一种方式呢?实际上是基金类似的估值模型和操作方式,使他们走到一起来了,而且一直走下去。
小结:通过上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甚至总结出一种新的赢利模式来。就是“交易价值投资模式”。具体的步骤是:
1、从基本面上,选择价值低估或价值高速成长的股票。(不要选择受宏观环境影响显著或行业周期性明显或业绩达到顶峰的股。这样的股只适用短期,且容易招致基金持股产生不稳定不确定性。)
2、从技术面选择主力(比如基金)持仓或不断吸纳的股票,并监控主力(主要是基金)的持仓变化情况。并根据基金持仓变化来做出相应的仓位配置。陈老师说,现在是商品经济竞争时代,容不得谁搞花招。我想这句话就是真理。那些搞小动作的,是要被淘汰的,我们也不要选那样的股。
3、根据这些基本面和技术面的趋势来操作。如果备选各股是主力继续增仓的价值成长品种,那么它们下跌(比如15%——20%左右)其实就是买入良机。这样既可以跟随趋势又可以反复做其波段,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个人比较喜欢选择在绝对成本均线上方的个股,因为在现在的环境,这样的股其实是主力介入造成的,加上基本面的保障,问题就不大。大家也可以从天狼2月22日抛砖引玉股票池中选择。)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现在跌,其实还是机会。
[ Last edited by 苏州活梅 on 2005-3-26 at 22: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