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4-2-17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3-21 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在给A股投资者撑腰
本周沪综指周跌幅为4.85%,创下了2004年10月下旬以来的周跌幅之最,为2003年以来的第三大周跌幅,前两次分别发生在2003年4月25日和2004年10月15日。市场缘何下跌?新一轮"宏调"给股市带来的是什么影响?
巴菲特投资中国公司
在中石油3月16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中石油董事长陈耕即席宣读了巴菲特给中石油的一封信。巴菲特在信中写道,"我们(巴菲特旗下公司)持有10亿多美元的中石油","除了中石油以外,公司未有购入其他任何一家石油公司的股权"。"中石油在上市时所承诺,制定明确的红利政策","对投资者是称职的表现"。
在我们看来,巴菲特继续持有、也可能将长期继续持有中石化,是在给A股投资者撑腰:其一,中石油在其眼中应是全球性价比最好的石油公司;其二,以中国石油目前的定价水平,巴菲特的行为表明了H股目前并未过度高估;其三,目前深证成分指数的市盈率为15.03倍(周五收盘),比2004年年底香港主板市场18倍市盈率,香港创业板市场20倍市盈率要低得多。
当然,A股市场存在诸多需要显著改进的地方:绩优上市公司仍然太少。改善公司治理是方法之一,加快绩优公司上市步伐也是方法之一。同时,需要完善现金红利分配政策。巴菲特满意中石油,除了中石油的优秀业绩外,拿出将近一半的盈利来分红是充满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另外,要尽快完善红利税收制度。
高潮之后的担忧
本周市场创下了最近21周以来的周跌幅之最。市场下跌原因何在?我们认为,高潮之后的担忧造就了周跌幅之最。具体而言我们认为,高潮之后的担忧是根源:
第一,龙头休整。以新核心股为代表的高价龙头股高潮后的走弱,是大盘大跌的直接原因。本周一我们调低新核心股整体评级(由"买入"调为"持有"),因为投机因素介入后,新核心股的吸引力降低。
第二,宏观调控导致机构习惯性抛售。"出其不意"的央行房贷新政,则使投资者感觉到调控压力。去年的阴影使得机构的直觉就是抛售股票。
第三,A+H压力。神华即将上市也令相关煤炭股受到压制。
第四,信心受损。风声鹤唳之下,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短期行为者,更是将恐惧迅速放大,诸多基金重仓股跌停的景象再现股市。周四、周五基金重仓股煤化气、国阳新能、华联综超、外运发展、山东海龙纷纷破位下行,其中多只股票出现盘中跌停。
1200点不是1780点
冷静分析,我们认为投资者对于目前局势的判断过于恐惧了。事实上,情况并没有如想象般糟糕,尤其在对宏观调控的影响的判断上。
首先,政策本意在于抑制过快增长的房地产价格,令其回到合理的增长轨道上,而非令其走向衰退。在这个过程中,地产的上游行业,如钢铁、基建、建材等行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更多的是增长的放缓。其次,同样的调控,1200点不是1780点。可以认为2005年的宏观调控已经启动,但是否会形成2004年同样局面呢呢?
我们认为这将是个完全不同的格局。最关键的是,点位不同,一切都不同。
相反,我们倾向于认为,这轮宏观调控,反而会使市场迅速完成"二月二"行情的第一轮休整。
从研究机构的反应来看,多数机构今年的反应与去年截然不同:今年显得非常关注,甚至于显露某种担忧。这是2004年宏观调控教育的结果。资本市场一条通行的规律是,当人们都注意到一种风险时,这种风险最终成为危机的机率就已经降至最低了。我们认为,2004年1780点时的宏观调控应当引起机构的恐惧,但他们没有恐惧;2005年1200点附近的宏观调控反而令基金等机构争相售股,这可能又是一次错误的应对。短线投资者很可能在这恐惧形成的"弹坑"中被涮。
对于A股市场的前景,我们仍然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整体震荡、局部牛市的格局仍将延续,新核心股仍是A股市场的脊梁,在适度回落之后,它们将重新具备吸引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