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由于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的问题,上证A股指数的数值随着新股的上市而出现“虚胖”的情况,从而可能掩盖市场真正的运行趋势
为了尽可能的排除这种影响,有必要做一番仔细的分析和讨论:
1。 目前上海股市交易的股票有832只,大盘在2245以前上市的股票有599只(占72%),2245至今上市的股票有233只(28%),如
果我们以 2245之前已上市的股票 来编制指数,并且分析在假设没有后面276只股票上市的影响之下,上证指数目前的点位应该是多
少?
通过设置2001-6-14的基值指数为2245,并且按照流通盘权重和总股本权重分别计算,得到相应的指数。这两种指数的高低点基本相
符合。 在上证指数1187点的位置,已经明确的显示该两种指数的最低点已经到达1047点的位置。上证指数在这里“胖”了(1187-
1047)/1187=11.8%. 我个人认为,72%比例的股票数量(市值比例大致相仿),大体可以反映指数的真实情况。
也就是说,由于2245至今上市的233只股票的作用导致了上证指数的“虚胖”效应,实际上该指数早已到达调整的目标1047点。既
1994年7月以来上升的算术图0.618位置(对数图在0.382)。也到达所谓江恩箱的第2条支撑线位置。而且在时间上到达94年7月到
2001年6月长度的50%位置。这说明这次上涨是一次必然的上涨,而且可 能是一次级别不小的上涨。
2。 那么这种分析方法所得出的两个指数是否能够代表上证指数的实际情况呢?我们需要继续的分析讨论。 是什么造成指数的“虚胖”问
题呢?
1994-7 到2001-6期间(下称“U期”)上市的股票数是440只,2001-6到现在上(下称“D期”)市的有233只,而U期的发行溢价(发
行价-1元) 累计为2606,D期为1486,平均下来(2606/440=)则分别是5.92和(1486/233=)6.46,也就是说,在2245以后上市的
股票,平均每股要比325-2245之间上市的 股票多溢价6.46-5.92= 0.54元,既9.12%,那么结合上面“虚胖”11.8%的分析,上证指数合
理的增胖应该在(11.8%-9.12%)=2.68%以上,9.12%以下。 简单的平均在5.9%(对应目前上证指数1120附近),理性的分析应该在
这之下,既对应的上证指数的“真身”可能已经低于1100点。
国家在股市下跌的过程当中,通过提高平均发行价格的方法,间接的提高指数的数值,看的出用心良苦。
稳定股市,以时间换取空间,赢得经济发展的宝贵时间,避免社会的动荡不安。这可能是上证指数走势扑朔迷离的根源所在。: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