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应正在由量变向质变的跨跃-----2005-2-23 广发证券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可口乐
浏览:2975
回复: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05年2月22日 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政策效应正在由量变向质变的跨跃
——近期市场政策述评
投资策略研究小组 汪良忠
wlz@gf.com.cn
020-87555888-652
本文要点
春节开市后的二个星期内,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连续推出三项拓展资金入市的重大举措:《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股票、可转债等证券发行中申购冻结资金利息处理问题的通知》。这些重大举措不但对激活当前的市场有直接意义,而且对从根本上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有着长远的深刻影响。
资金是市场的血液,如果市场的资金持续流出,则市场必然不断下降,反之,如果市场有持续的资金流入,则市场必然繁荣。支配市场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力量是市场的投资价值,这是一个大家熟稔的规律。不过,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进出,并不完全服从于这一规律,原因是我国对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一直存在管制。因此,要激活我国的证券市场,除了其自身所具备的投资价值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放松资金管制,采取超常措施引导资金入市。特别是我国证券市场经历四年的持续下跌后,政府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通过合适的政策,合适的渠道,合适的方法把资金引入市场,不但可以直接增加市场资金供给,激活市场,而且还可重树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三项重大举措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救市政策,还是国家正在制定的一系列有利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的组成部分。虽然这些措施对资金流入市场的促进作用和对市场深层的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将滞后一段时间,但其激活投资行为的作用是绝不可低估的,而且,这些措施本身就表明了政府搞好证券市场的决心,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证券市场在我国政治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从经济运行的层面看,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实际上是我国储蓄——投资机制的重大制度性创新,其根本之点就是银行储蓄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基金公司和保险产品而转化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资金。可以说,这两大措施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资金管制体制的根本性突破。因此,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既是长远的,也是巨大的。
筹集保护投资者基金的资金的目的则是旨在证券建立一种市场平准机制。这种机制在台湾多次获得成功运用。平准机制的根本特点就是防止市场的非理性波动,使市场保持稳定。从实际的操作层面而言,这种机制主要用于防止的市场非理性下跌,因而可以有效帮助投资者降低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平准机制建设的启动对我国那些在市场上亏损累累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坚定其投资信心的强心剂。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三大举措还表明,落实《国九条》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措施更为有力,内容更为实质。联系去年九月份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判断,我们可以肯定,证券市场必然形成政策效应的积累,而当政策效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这种积累的效应将会导致市场产生质变。从目前的市场运行看,市场对这些实质性的利好政策已有一定的反应。从降低交易印花税以来,市场的活跃程序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可以作出结论,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政策效应积累过程。一旦这种累积效应形成质变,股市就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繁荣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