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炒股中的“箍桶理论”
一把竹筷,我们是难于用手将其折断的,但若分成一根根去折,那就成了连小孩子也能办得到的事;一部影视巨片,可展现气势宏伟生动雄壮的并且连续的画面与故事,但拍摄时,导演却不过是按一个个小小的分镜头来拍而已。因此,当我们一步步较为容易地克服每个阶段或部分的小困难,一步步夺取了每个阶段或部分的小胜利之后,最终,我们就是做成了一件平日看来困难重重、几乎望而生畏的大事。
“箍桶理论”就是针对经济学中的“木桶效应”(即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木桶的长板决定,而是由其最短的木板决定。)而提出的逆向的新观念,其定义是:先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根据现在自身与客观的情况,再制定出最终为能达到目标的一个个阶段的任务量。或者说,就是将一件有大困难的事,细细划分为若干阶段或部分,这样,在细化后的每个阶段或部分,其困难就被大大缩小,直至缩小到其困难可轻易被克服,缩小到要实现在这个阶段或部分的小任务,完全具备客观的可能,而几乎没有任何系统的风险干扰 这有点“计划”的味道,但与“计划”的区别是:“计划”中的各阶段任务往往很庞大模糊,客观上要实现则存在大量的长期的外界因素干扰,实现的概率不高;每一阶段时期也很长。而“箍桶理论”的阶段时间很短,各阶段任务量也很细化,具体明确,特别是每个阶段应实现的任务量在客观上都具备实现的可能。从本质上讲,“箍桶理论”就是用小的时间量与任务量,化解“计划”所具有的系统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