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4-11-19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需要关注的信息:
上市公司高管连续出事非偶然 乱而后治可期
(2005-01-26 20:14:09)
来自*ST京西的一则迟到了10天的公告,披露了该公司董事长因涉嫌挪用公款罪于1月15日被刑事拘留的消息。如果不算牵连到中川国际的那位前四川副省长,进入2005年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7家上市公司的8名高管出事了。这还没计入被证监会4天之内连发5张黄牌先后进行立案调查或行政处罚的5家上市公司及其高管。
高管出事的频频发生,印证了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不久前在2005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警告的现实意义,他说:“我国当前在大力化解证券市场上历史积累风险的同时,要努力避免再积聚新的风险。”
众多问题高管在新年伊始相继出事,并非偶然。一方面,它是上市公司所积累的历史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不由自主的发作,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和监管的必然结果。
同样是挪用企业公款,在香港上市的创维老总面临的是有可能被判几年刑的重罪,而在国内很多类似事件最后总是不了了之,违规成本太低。同样是造假且有损公益、有损投资者利益,日本一家市值1572亿日元的公司,在没有出现任何亏损的情况下,只因在股东比率上的记载隐瞒了实际控股股东的信息,不久前被东京证券交易所罚出了证券交易市场。它就是在日本大名鼎鼎的西武铁道股票,上市已经几十年了。而如果在中国的上海或深圳上市,像它这样的情况是一定不会退市的。中国股市造假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数,至今还没有因造假而退市的。以往的琼民源、红光、郑百文、银广夏等就是明证。
有消息表明,上交所近几年来对违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作出的公开谴责达477人(次)之多,深交所也对54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予以了处分。但仅仅靠道德层面的惩治根本震慑不了违规违法人员。相对于他们从违法违规所获得的巨大利益来说,区区谴责和罚款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这就难怪视法规和纪律如儿戏的坑蒙拐骗行为总是前赴后继,有增无减。
历史风险的积重难返,必然加剧新风险积聚的危险。但是,这绝不是有法不依的理由。有法不依的最大理由是稳定,可是,事实上的结果却恰恰是适得其反。有法不依的沪深股市有市至今一直处于市场信心低迷的困境之中,而有法必依的香港股市却博得了海内外投资者的充分信任。在国际上的投资者看来,对欧亚农业、创维数码这类2000年前后上市的一些不太规范的上市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清理,对于规范现在和今后到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的上市行为,是大有好处的。据报道,近日香港财经事务局和香港证监会发表公开咨询文件,提议对《证券及期货条例》进行修改。如果法规得以修改,在公司年报中发布虚假会计信息的在港上市公司和企业的董事,将被施加直接民事处罚措施,如谴责和发布取消相关资格,甚至可能面临长达10年的监禁和最高达1000万港元的罚款———不信还有哪一个违规高管能受得了这样的严刑峻法?
上市公司高管的历史问题或现实问题一再被揭露出来,同当前反腐倡廉的有力进展显然不无关系,同时,同证券监管的更加严格和公检法机关的积极介入也是分不开的。这情景似乎有点像香港股市的“虎山行”一样让人振奋。尽管接二连三的监管暴风雪不免给当前股市带来凛冽的寒气,但是,毕竟瑞雪兆丰年,冻死苍蝇未足奇。无论如何,“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管总是比不管好,暴露总比不暴露好,化解旧的风险正是为了防范和避免积聚新的风险。有理由相信,人们在为新风险的频繁发生而觫然起惊的同时,对乱而后治的明天或许反而可以寄予更大的希望。(黄湘源/新京报)
====================================================================================================================================
开开事件追踪:张晨潜逃波及四家上市公司
(2005-01-26 09:11:06)
就在开开实业、三毛派神为张晨涉案潜逃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茉织华今日的一纸公告表明了与张晨划清界限的急切心情,而近两年来,上海九百为开开实业相当一部分借款提供了担保。
从开开实业、三毛派神,到茉织华、上海九百,张晨潜逃波及的上市公司目前已经达到了4家。
茉织华:五年交往
4家上市公司中,茉织华与张晨的交往历时最久,而且关系甚为密切。早在2000年,公司便与张晨一起在约旦投资设立公司;而5000万元的互保协议,联手收购三毛派神,进一步拉近了两者的联系
2000年,茉织华获当时外经贸部批准250万美元的对外投资额度,便于2000年5月4日与香港BOSCAN公司(张晨时任BOSCAN公司董事局主席)在约旦哈西姆王国的QIZ免税工业区投资设立Falcon Jordanian International Garment Industries Ltd.(茉织华约旦有限公司)。其中茉织华实业出资75万约旦第纳尔(约870万元人民币),占50% 的权益。
茉织华约旦有限公司此后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并未给茉织华带来可观收入,相反,2002年底,茉织华约旦有限公司却欠下上市公司近800万元应收账款,为此茉织华将该笔投资计提了250万元的减值准备。
此后,茉织华于2002年4月3日,与开开实业、自然人张宇(系张晨弟弟)签署了关于茉织华约旦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原则协议》。协议称,茉织华原持有茉织华约旦有限公司50%的股权,2002年2月因该公司其他投资方的追加投资行为,茉织华现持有约旦公司12.5%的股权;茉织华拟将持有的茉织华约旦有限公司12.5%的股权转让予开开股份。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股权转让至今尚未兑现。为此,2003年10月,公司又与BOSCAN公司就出让茉织华约旦有限公司股权签订协议,转让价格为145万美元,但截至2003年底,上述股权转让尚未完成,公司只收到股权转让款19.5万美元。
除茉织华约旦有限公司外,茉织华还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香港华茂)与张晨合资成立了另一家公司------嘉兴新大洋服饰有限公司。但2003年,香港华茂将其持有的新大洋50%股权,以754万元转让给张晨任总经理的嘉兴港区大洋服饰公司。
2004年10月27日,也就是在张晨出逃前不久,开开实业与茉织华签订5000万元的互为担保协议,协议规定,互保双方为对方提供担保的金额最高不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互保期限自协议生效后两年内有效。
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茉织华2004年中报还披露,公司给嘉兴港区大洋房地产开发公司委托贷款共计1.45亿元。而大洋房地产系茉织华投资800万元参股40%成立的公司。这家公司的控股股东是谁?茉织华为何给予一家并未控股的公司巨额委托贷款?这家地处嘉兴的大洋房地产公司是否与张晨在嘉兴的诸多大洋系企业相关呢?由于大洋房地产办公地点几经搬迁,目前记者对此尚未查实。
除了合资经营企业外,茉织华与张晨还在资本运作上密切合作。
2002年底,开开实业和三毛纺织集团签定《股份转让协议》,以每股4.21元受让后者持有三毛派神的28%(5128万股)股权。
时隔不久,2003初,三毛纺织集团便又与BOSCAN 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由BOSCAN出资8683万受让11.42%的股权。半年之后,三毛派神称,9月4日三毛纺织集团与BOSCAN公司协商,解除双方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仅20天后,BOSCAN公司就找到了接替者。9月28日,三毛纺织集团与茉织华签定协议。2003年10月8日茉织华披露,公司拟收购兰州三毛纺织集团拥有的三毛派神206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1.25%),每股转让价格4.15元,总价8551万。
虽然,当时开开实业相关负责人否认茉织华是开开的合作者,并声称茉织华收购三毛股权,开开实业并不知情,但现在看来,张晨当时已经担任开开实业总经理,且张晨与茉织华往来密切,因此,茉织华此时接替张晨控制的BOSCAN公司参股三毛派神很难排除一致行动的嫌疑。
三毛派神:四起合作
三毛派神与张晨最大的一笔买卖是合资成立房地产公司接盘烂尾楼
开开实业收购三毛派神后派出的第一任董事长,就是与张晨同在嘉兴达国际有限公司任高管的陈敏仪。2004年9月,陈敏仪辞职,张晨继任,直至事发。
目前,三毛派神披露与张晨有关的合作共4起。
2002年9月,开开实业控股75%的嘉兴港区大洋服饰有限公司成立,张晨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此后,三毛派神进料委托大洋服饰加工服装等付加工费及代其购进原辅料。截至2004年12月31日,大洋服饰累计欠三毛派神款项1899万元。
三毛派神昨日表示,目前还未取得大洋服饰的财务资料,尚无法确定回收风险。
2003年6月,三毛派神投资4500万元设立上海驰寰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为熊克力,熊克力与张晨关系密切。2004年,上海驰寰利润总额仅为6.5万元。目前,该公司2004年12月29日到期的民生银行定期存单4493万元,已无法按期划入公司账户,三毛派神已申请司法追讨,但民生银行为何扣押这笔定期存单,三毛派神并没有说明。
自2004年3月开始,三毛派神从事转口贸易业务与张晨的一些海外公司进行交易。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三毛派神已开出并承兑信用证计822万美元,共计15笔。因相关公司涉嫌信用证欺诈,2005年1月14日到期的第一笔62万美元,已由法院发出止付令;其余14笔共计金额765万美元,三毛派神已申请法院止付。三毛派神今日补充公告,此次诉讼如果胜诉,将不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果败诉,公司将承担付款义务和诉讼费。
2004年9月,三毛派神受让开开实业持有的上海毕纳高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000万元出资额对应的股权,同时对毕纳高地产增资5000万元,最终三毛派神持有毕纳高地产34.28%的股份,张晨控制的Emirates Far East Investment Ltd.(三毛派神昨日公告称之为上海嘉盛置业有限公司)持有42.86%的股份。
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1日,毕纳高地产总资产5.51亿元,净资产3.5亿元,无利润。根据2005年1月21日的银行对账单,毕纳高地产货币资金余额仅为1.46亿元。
三毛派神坦言,鉴于目前毕纳高地产拟投资的东海广场项目是烂尾楼,后续投资大,公司计划不再投资。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经与毕纳高地产其他股东协商同意,董事会决定对持有的毕纳高地产股份原价转让。
开开实业:引狼入室
2002年6月,张晨出任开开实业总经理后,掏空开开实业的大幕正式拉开
2002年上半年开开集团对开开实业国有股权的调整,本来是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果却是引来了一条狼。
市场人士推测,张晨是通过3家壳公司上海和康、上海九豫、上海怡邦控制了开开实业。虽然当初每股的转让价为4.5元,但背地里,三家公司却与开开集团签订了每股1.5元的补偿协议。不过直至张晨事发,6750万元的补偿款都没有支付。
而上海九豫、上海怡邦在股权过户完成后,就急不可待地将股权质押给了银行,而且一押就是三年。
2002年6月,张晨出任开开实业总经理后,掏空开开实业的大幕正式拉开。
2002年9月,开开实业出资2250万元设立嘉兴港区大洋服饰有限公司,张晨控制的百联投资出资750万元,张晨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截至2004年10月14日,开开实业为大洋服饰1797万元银行贷款和7000万元授信提供了担保。张晨事发后,这些资金能否顺利收回目前还不得而知。
2003年10月,开开实业出资6975万元受让百联投资持有的大唐旅游用品(常熟)有限公司75%的股权,并对大唐旅游进行增资。大唐旅游主要生产箱包,由张晨实际控制,通过股权转让,张晨成功套现。
2003年12月,广东中深彩融资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5000万元。其中:开开实业出资10000万元,占40%;中国深圳彩电总公司出资10000万元,占40%;深圳市中经领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占20%。法定代表人为张隆军。张隆军系中深彩总裁,中经领业系中深彩子公司,张隆军与张晨关系密切。2002年、2003年,开开实业与中深彩及中经领业资金往来非常频繁。
正是通过不断设立子公司,给子公司提供担保、提供资金以及购买张晨实际控制公司的股权,张晨把开开实业玩于股掌之间。
上海九百:巨额担保
近两年来,开开实业相当一部分借款都由上海九百担保
虽然上海九百与开开实业并未有经营上的往来,但两家公司之间互相担保的历史却颇有渊源。不知受累张晨的开开实业会否影响到上海九百。
2003年初,也就是张晨任开开实业总经理半年之后,开开实业与上海九百签订了3亿元的互为担保协议。2003年8月1日,两家公司又一次签订了1亿元的互为担保协议(担保期限为二年)。查询上海九百与开开实业的相关信息,近两年以来,开开实业相当一部分借款都是由上海九百担保。
上海九百2004年中报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公司对开开实业提供的担保尚有2000万美元。而上海九百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称,至2004年九月底,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已由年初的3.2亿元下降至5600万元。(记者 袁克成 何军/上海证券报)
====================================================================================================================================
这两篇文章的个人理解,
这两篇文章均是说了公司经营者违规运行,造成的公司经营的风险,这些问题的集中揭露,也说明了政府加强监管的措施力度,这些问题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看看,三毛,开开的走势就可以知道,问题是,这些问题是否还会出现,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这些风险是否已经释放完毕?
目前的股票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目前已经预计到了这些问题,需要尽快的完善股票市场的制度,以及公司的经营制度的完善,目前有着完善制度的上市公司面临这些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对于那些公司制度不完善的上市公司,投资者要提高警惕,不要陷入这样的风险中。
[ Last edited by 学海无崖 on 2005-1-27 at 00:2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