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面临“崇祯死弯”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cclsd
浏览:3679
回复: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面临“崇祯死弯”
刘晓东
第一章“死弯”之辩
吴思的潜规则里面讲到了“崇祯死弯”,这是一种当博弈双方势力过于悬殊,以致一方无法继续生存时,所有的规则将同归于尽,所造成的结果。
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正在朝向“崇祯死弯”发展。
一、投资者“死弯”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估值的争论在近年来一直喧嚣于耳,以QFII学派为代表以我国基金为信徒的“价值投资”学派一直强调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高估问题,并称我国股票定价除了一部分优质上市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司定价还普遍处于高估状态。在此论调的影响下,我国将近40%的上市公司的估值正在向“仙股”价格看齐。根据《证券市场红周刊》今日刊登的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投资者亏损比例达到92%,其中亏损50%以上的投资者比例达到48%。考虑到2002年2003年市场的整体下跌情况,我国股票投资者已经连续三年整体亏损。调查数据表明有超过70%的投资者有意向退出股市。由于价值投资理念被形而上学般地运用,证券市场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变得越来越陌生。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举动时,大量的资金正准备从股市永久撤出。广大投资者是股票市场资金得提供者,是我国证券市场得投资主体,在投资主体连年亏损,信心丧失殆尽的情况下,我们的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还在讨论价值回归以及海外接轨?!
如果一个市场不能让大多数参与者获得收益,那么参与者将彻底离开这个市场:如果这个市场的理念革新和发展目标是以投资者连续巨额亏损为代价,那么这些理念和目标将不会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市场也终将彻底丧失其活力!
二、管理层“死弯”
我国证券市场每年融资比重仅占我国投资比例的1 。5%,随着我国经济国债依存度的逐年提高,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正变得迫在眉睫。我国商业银行以前为发展经济承受了过重得间接融资任务,目前不良资产问题使得他们急需整修,周小川在1月6日的央行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其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而我们的股票市场正在“价值回归”和“接轨幻想”下正在丧失群众基础。北大宋国清教授谈到,在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将迎来资本需求高峰,到那时再来发展股票市场就太晚了。
当年李自成遭遇“崇祯死弯”时他造反了,我们股民还会在别的领域好好工作努力赚钱,他们将选择彻底离开这个市场。
那些对这个市场赋有义务的管理者,那些对这个市场赋有主力责任的参与者们请记助:广大投资者是这个市场的投资主体,他们是水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第二章 谁是市场的投资主体
我刚刚看了国泰君安的2005年投资策略报告(“王者归来”),文中将2005年市场的投资主体描述为:基金、券商、QFII、保险金、企业年金。文章列举了所有能够在市场产生一定投资规模的机构名单,惟独忽略了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这种判断的结果将会严重误导我国管理层对股票市场政策的制定。
从初始资金来源上来看,众所周知,基金和券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中介机构,其资金的首要来源是广大投资者,所以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应该是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第一主体。诚然,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能够在投资理念上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理念需要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和上述机构投资者共同完成。
从历史实践角度来看,历史上任何一次投机思潮的产生,都离不开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的认同和参与。就拿刚刚过去的2004年来说,年初开始的价值投资的投机浪潮之所以最后夭折,不是宏观调控的原因,而是因为发动参与的主导力量在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高度同质化,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参与动力不强,从而导致缺乏有效博弈主体的结果。
从资金实力上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具有居民储蓄存款今8万亿人民币,这个数量是任何机构群体所不能比美的。在未形成多样化机构投资主体的前提下(注),管理者不能指望由现行的基金来代理全部甚至是一部分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的投资潜力。
这种资金实力的对比要求我们管理层绝对不能忽略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作为:市场第一投资主体的作用。
(注:目前投资主体采用单一化的投资理念和策略,目前不能全部代理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所以我国不具备美国那样以机构投资者未主体的投资环境)
第三章 投资理念探源与选股标准之辩
选择什么样的股票能够促进我们的投资效率是当今投资界的难题。关于股票的选择标准涉及到企业业务评估技术、市场趋势判断、投资者心理分析等交叉知识,需要对当前投资行为的起源和发展特点做出深入分析。
一、价值投资理论是投资界的基本理论
价值投资有其历史渊源,早在19世纪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形成稳定的证券交易市场,这种早期的证券市场是以债券作为主要交易工具,因此当时投资者形成了以债券的利息作为投资依据的理论雏形,这种“投资以获取利息”的观念一直在潜移默化的支配着当今世界投资者的行为。股票的价格虽然所表现的是公司的虚拟价值,但是投资者在债券思维的影响下不自觉地以能够获取利息的比例来检验投资。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30年代,虽然在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下股票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但是股价最终都围绕债券思维所默视的标准波动。
最早将价值投资观念加以总结并形成理论的是美国的格雷厄姆,当时美国正在经历着30年代的大萧条,投资者损失惨重。
格雷厄姆的理论以安全为第一的基本原则并配合严格的选择标准在当时市场极度低迷时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在其信徒的大力实践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而该理论成为当今投资的基本理论。详细研究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我们能够明显发现其安全边际、股息报酬率、财务风险比率都体现了债券投资思维的广泛运用。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股票投资历史是在债券投资下衍生而来的,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债券观念淡漠,所以在我国证券投资历史中没有债券思维的基础,表现为投机行为严重,股票估值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虽然近年来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大力倡导价值投资,但是由于没有历史的文化基础,所以广大投资者的观念转换较慢,市场投资行为经常出现偏差。纠正这种偏差会给目前的市场参与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能负担的机会成本。
二、成长投资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发展,并派生出多种阶段性投资理念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投资者的情绪变得乐观,证券市场的资产价格从普遍折价转换成普遍溢价。格雷厄姆所强调的安全边际变得稀缺,在美国代表性公司快速成长的引导下,证券投资开始注重对企业未来成长进行评估,出现了成长投资的思潮,证券投资思维变得具有动态性。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费雪,费雪的理论强调对企业未来的业绩进行预测并以此作为投资标准。其实成长投资也是以价值投资理论为基础,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投资对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公司今年的股息驴为3%,明年业绩成长一倍,那么预期股息率为6%,该公司的市场价格将高于以今年静态标准评估的价格。
成长投资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投资理论,大型投资者对企业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企业业务评估是世界管理难题,其受到经济环境、突发事件、管理决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估结论只具有阶段性意义,所以以成长投资为主流的世界证券市场波动加大。
成长投资是以投资者的良好预期作为认同标准,投资情绪高涨性波动导致阶段性派生出各种概念和投机思潮。美国60年代的“漂亮的50”、60年代末期的企业集团、80年代的生物概念以及90年代末期的网络概念都是在情绪高涨下派生出来的成长投资变体。
三、成长投资的缺欠和我们能够加以利用的投资理念
(1)价格实现的渐进性特征
基于企业业务评估投资结论只具有阶段性,一般为2—3年,所以企业的价格是一未来2—3年的评估结论为基础,这样会导致阶段性对企业价值的高估和低估。西方经济学是以定量研究为基础,研究结果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来佐证,因此在未来远期即使具有明确的远景,分析人员和投资者都不愿意对之进行认同。因此跨越分析周期的长期投资能够获得超额收益。这是巴非特晚年成功的秘诀。
(2)成长性投资具有情绪波动性
牛市普遍调高预期,熊市普遍降低预期,这是人性的规律。对冲基金和势头投资者正是利用这一规律来实现赢利的.美国股市受到情绪影响形成的波动平均每4—5年一次,正是这种投机波动为划尔街提供了大量的利润,养活了市场的各个参与者。
(3)受到情绪的影响,价值投资容易形成错误共识
群体心理学有一条定理:当一个群体形成统一的意识时该群体所做出的决定表现为智力低下。(详见波涛博士的论文)在某一心理群体的支配下,证券市场容易在一个较长时间对某品种形成错误估值。比如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对钢铁行业和汽车行业的估值错误,充分反映出基金作为一种心理群体的判断失误。所谓“博弈结果”的论调是对这种现象牵强的解释。
第四章 股市里的“唐吉柯德”
塞万提斯笔下得“唐吉柯德”是一个可笑的人物:他骑着一匹瘦马,手握长矛,心中爱恋着他的情人开始了他的骑士生涯。唐吉柯德具备了一切骑士的装备,可是他却找不到对手。
今天,证券市场的基金正越来越变得“唐吉柯德”起来。基金发展了6年,虽然具有了近3000亿元得资本规模,但是由于其血缘的关系,绝大多数基金采用了相同的价值投资理念。基金利用业内采用相同的方法而形成的研究报告作为依据进行投资,成为独霸一方的价值投资代表。在现今市场情况下,广大中小散户信心丧失无法形成统一的投资理念,券商伤痕累累偃旗息鼓,私募基金遭遇重创声势消沉。基金作为一只独秀的市场主力失去了博奕对手,证券市场也失去了活力。
现阶段,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接轨理论正在对市场的其他参与者起着“挤出”效应,基金正在成为这个缺乏博奕的证券市场里的“唐吉柯德”。
第五章、死气沉沉的股市
我并不反对价值投资,我本人还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但是我国证券市场在价值投资理念上正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1)对历史文化背景理解的错误
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是在债券市场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的投资文化有着深厚的“债券情节”,其价值投资理念隐含着债券估值的基本文化背景。我国股市受到投机文化的影响则不具备西方国家的文化基础。目前强硬地向西方股市的标准看齐将会让投资者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学而不得其法导致不伦不类。
(2)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导致证券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
证券市场需要容纳不同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才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由于血缘关系,作为大力发展得基金具有相同得投资理念,理念是符合世界标准的,但是过度发展基金将会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起到挤出效应。没有流动性整个市场的参与者吃什么?
美国机构投资者达到上万家,虽然美国市场以价值投资为主题,但是样本数量充足性导致能够产生有效博奕,这是美国市场繁荣的基础。
我们不能以广大投资者的巨额损失为代价来追求什么投资理念,更不能以证券市场的前途来实现接轨理想!正向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其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中国股市也必将沿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发展壮大!
欢迎与本人交流。email:cclsd123456@sina.com
[ Last edited by cclsd on 2005-1-10 at 14: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