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年看好的周期性行业之一_______纯碱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东北芳香
浏览:3178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它门现在正在慢慢复苏,股价却在历史低位,周期性行业要在刚"醒"时买)
(一)纯碱行业分析
纯碱作为基本化工原材料,广泛用于玻璃、冶金、化工及人民日常生活等领域,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化工之母”,与烧碱、硫酸、盐酸和硝酸通称为“三酸两碱”,其生产量和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纯碱消费构成为:玻璃工业42%,化工12%,轻工业12%,民用7%,冶金5%,医药2%,其他领域20%。(资料来源: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下游产业的纯碱消费比例如下图所示:
纯碱行业的现状可简单地概括为“三足鼎立”。地区结构上,美国、中国与欧洲并重;生产结构上,氨碱法、联碱法与天然碱法共存;产品结构上,轻质碱、重质碱与低盐重质碱并举。从发展前景看,纯碱行业“三足鼎立”特征仍将延续,而出口市场的争取将是我国纯碱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纯碱的国内市场供求情况
纯碱作为基础化工产品,其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国的工业水平,因此一个国家的纯碱消费通常基本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根据测算,GDP每增长1%,纯碱消费将增加0.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0%,纯碱消耗将增加3%。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为纯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产量上看, 2000年全国共生产纯碱826万吨,比1999年增加77万吨,全年出口纯碱100万吨,占纯碱总产量的12.11%;2001年全国共生产纯碱906.54万吨,累计出口纯碱110.36万吨;2002年生产量为1014.70万吨,出口总量为133.3万吨;2003年国内共生产纯碱 1107.50万吨,比2002年增长9%,全行业产品合格率99.9%。近几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呈稳步上升趋势。
2、我国纯碱工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1)生产能力大。目前,我国纯碱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00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已于2003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2)技术成熟、生产成本低。我国的生产工艺较为齐全,三种生产工艺均有运用,如此齐全的生产方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而提高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竞争能力。下表是三种制碱工艺的比较:
工艺 市场份额 优势劣势
天然碱4% 资源 地理位置
氨碱58% 资源和规模 环保压力大
联碱38% 运输半径短和联产品 规模小
我国在生产纯碱方面不仅具有技术方面的优势,而且在资金、资源、劳动力成本等诸多方面也具有优势,因此我国在纯碱工业世界范围的调整中有望成为世界纯碱工业的生产和出口基地,这样不仅大大减轻国内纯碱市场相对饱和的状态,而且还将进一步刺激对纯碱产品的需求,为我国纯碱工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3)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纯碱产业的发展。纯碱作为基本化工原材料,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化工之母”,其生产量和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纯碱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近几年来,我国一直执行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形势整体看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8%左右,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将对国内纯碱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地缘优势。我国纯碱出口地区主要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在该地区与我国构成主要竞争的是美国天然碱。但由于运距较远,运费较高,使得美国天然碱在该地区的售价约为140美元/吨;而我国利用地域优势,在该地区的售价为115美元/吨左右,较低的价格大大增强了我国纯碱在该地区市场的竞争力。同时由于该地区的国家大部分是WTO成员国,所以随着我国加入WTO,也将进一步降低我国纯碱出口至该地区国家的进口关税。因此,我国的纯碱工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5)竞争对手产能有所降低。由于受技术、资金、资源等诸多方面行业高门槛的限制,上新纯碱项目的难度很大,同时一些国家的纯碱企业面临关闭,这样纯碱产品的生产总量增长受到较大限制。其中日本、韩国的三个纯碱厂总计70万吨生产能力将在3--5年内关闭,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纯碱生产企业在未来的几年内也将被迫关闭,美国通用化学公司下属氨碱厂、美国FMC公司下属天然碱厂也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关闭,以上几家企业共有纯碱生产能力250万吨左右。我国纯碱行业正可利用这一时机,占领国际市场。东南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纯碱进口地区,每年缺口近300万吨,加上日本和韩国等一些东亚和南亚国家的进口量,整个亚洲地区每年纯碱的进口量将在500万吨以上。尽管美国具有丰富的天然碱优势,但美国距离亚洲地区太远,运输成本过高,制约了其向亚洲地区出口纯碱的能力,中国将成为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纯碱的主要供应国。
|
-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