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融者胜

<<价量浪盘股市夜话>>--每晚7点半欢迎朋友们来专栏一起交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发的两个帖子.我感到了一种痛苦.
并使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最宝贵的.一种友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

看了版主的帖子,感觉很有启发很受益,谢谢版主!希望版主在技术分析上更具的发一些帖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2.23
今日看盘要点.1.注意1318点左右的压力.2.新的领涨板块能否产生3.昨日涨幅大的大多浪形上不具备延续的能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3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涨幅大的大多浪形上不具备延续的能力


的确如此,今天大部分回落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4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5分钟的一个子浪就是一个5分钟的级别的时间,他的长短大约是4个小时,也就是一天”。请教,是怎么得出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5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涨潮------5浪结构-------1)2浪终点不低于1浪起点。2)3浪非最短。3)4浪终点不   低于1浪终点

退潮------3浪结构--------?是怎么定义的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12-25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皎皎君子 at 2004-12-25 20:47
涨潮------5浪结构-------1)2浪终点不低于1浪起点。2)3浪非最短。3)4浪终点不   低于1浪终点

退潮------3浪结构--------?是怎么定义的啊?


涨潮------5浪结构-------1)2浪终点不低于1浪起点。2)3浪非最短。3)4浪终点不   低于1浪终点=====当不符和这个原则的时候就======退潮------3浪结构     这个定义------非此既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12-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cxycjmdy677199 at 2004-12-24 20:07
“15分钟的一个子浪就是一个5分钟的级别的时间,他的长短大约是4个小时,也就是一天”。请教,是怎么得出的。


市场告诉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发论坛》上的‘单身坏男人’对‘波浪理论’有很多非常精美的阐述,husj348老师的答覆跟他所说的简直连一个字都不差,可有时真的是很困惑啊,特别是对一个b浪不大的长时间的5---3----5锯齿形调整浪或者一个1浪很小的五浪结构,感觉就分不清是5浪还是3浪了,感觉很主观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有云,善战之人,不打无把握之战,在开战前就把自己置于不败之地,所以能百战百胜。我看husj348老师的理念就有这个意思,只有同时具备了时(大盘)和机(个股龙头),才拥有操作的根据,再依行情的性质和级别决定操作的次数、时间和空间,精选浪型结构领先的个股,这时再配合指标进行买卖点的切入,比单纯的使用指标有把握多了。所以成功成了必然,而失败成了偶然,高啊!
    可惜前几天才看到老师的《把理念变为实战--------操作的阶段,周期,次数》一文,相逢恨晚啊!若早点接触的话,近来的几次失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在领会了老师的理念而未掌握方法时,现在变得不敢炒股了,以前主要是用指标判定买卖点,总觉得心里没底,现在更是一点把握也没有了,把身家性命交给几个指标,太不明智了!
    近来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波浪上,老师已给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但要达到成功的彼岸必然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坚信自己能做到的。但话说回来,钻研的路上还是要吃饭的(我是职业炒股),所以希望能尽快掌握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数浪,然后再深入研究。现总结了学习中的一些疑问,希望老师能指点一二,融版也是波浪高手啊,希望不吝赐教!
    老师用均线对波浪级别进行量化,使数浪有了统一的标准,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数浪的对错有时很难区分,高手间数的浪可能不完全一致但不妨碍挣钱,关键是你所数的每个浪都要用统一的标准,才能保证个股和大盘的波浪建立起一种内在地联系而不是脱节的。用均线就是一个好方法,标准是实实在在的,这比光看K线形态来数浪要统一多了。

把均线系统设置为7条,分别是250,120,60,30,20,10,5,用这7条均线来划分波浪的级别。他们运用在任何周期之中,他们之间存在着辈分的关系。价格运行在哪两条线之间就界定其为与之对应的级别。如:在日线周期图表中,价格运行在120与25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日线的级别,价格运行在30与6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小时线的级别,价格运行在20与3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30分钟的级别,价格运行在10与2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15分钟的级别,价格运行在5与1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5分钟的级别。


请教老师:
    1、“行情的产生”怎么理解,有什么标准吗?我的理解是均线的穿越形成多排或空排视为行情产生,对吗?
    2、随着价格的变动,均线的排列也随之变化,那是不是意味着浪级也是不断变化的呢?例如,在典型的下跌五浪末期,7条均线成空头排列,从上到下依次为250,120,60,30,20,10,5。趋势就此扭转,进入上升一浪,那首先的是价格运行在5、10均线间,均线金叉成多排,此时定为5分钟级别。随着价格的上升,20均线也反转向上多排,此时定为15分钟级别。跟着30均线也多排,定为30分钟级别。随着浪级的改变,基准均线也改变了,由5均线改为15均线再变成30均线。请问我这样的理解对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基准均线的变化,个人感觉数浪将变得很复杂。
    3、继续上面的问题,我所说的“在下跌五浪末期,趋势就此扭转,进入上升一浪”其实只是一种推测,在趋势没有走出来之前是不能判断趋势扭转的。只有明确数出了下跌5浪,并且行情扭转至120、250均线也成多排,才能确定是大一浪,否则只能视为下跌五浪中的反弹,下跌还将继续。请问我这样的理解对吗?
    4、假设我们在日线图上确定了一个推动浪是日线级别的,那它将包括5个子浪,我们应该进入60分钟图分析子浪;若在日线图上确定了一个推动浪是60线级别的,那我们就不是去60分钟图而应该去30分钟图分析它的子浪了。对吗?在30分钟图数浪时,怎么确定基准均线呢,是仍然用上面的方法再次划分浪级来确认,还是直接用120和250线呢?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348先生,您的方法是不是先用调整浪的浪形去定一个坐标(均线),反之用这个坐标(均线)去确定下一个浪形的大少和数浪形的周期。然后找出可操作的浪(用相应周期的均线去定成功与否)。
再在个股上选择已经出现三浪(且不说它是什么周期)的个股去操作。
(从上升浪确定调整浪反之)

这几天都在研究先生的贴子,刚才看了技术版上有一张非常详细的旧贴,内容非常详细。一口气看完后,脑海内满是东西。暂时只能梳理出这么一点来,不知对错,望先生指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12-27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1212121
你说的不是很清楚,不过我明白你想说什么,基本上是是这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348先生,您好!好像又有了:
先生所定的坐标与分析周期之间,我发现好像有一个240周期的系数在联系着。这样,在确定浪形是否完成时,坐标也可以选择低一个周期的240均线,这样,可以令买入的时间更早些。
请你继续指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12-27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正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usj348 at 2004-12-27 00:44
11212121
你说的不是很清楚,不过我明白你想说什么,基本上是是这样


谢先生指点。能容许我叫您一声老师吗?正如其他朋友所说,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片天空了。但我觉得自己要走的路好象还很长,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指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husj348 at 2004-12-27 00:50
继续正确

谢老师的指点。我继续啦,如果太晚的话,您可以迟点再复。
在数浪中,我们最难的是确定调整5浪(不管它是A还是C浪的子浪)的结束。但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早确定,那就是龙头版块的出现。只要5浪已经出现,而市场上又出现了龙头的话,那么5浪结束。一浪的上升或C浪的反弹应该可以确定。

[ Last edited by 11212121 on 2004-12-27 at 01:16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谢谢老师的指点。明天还要上班,我先下了。晚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12-27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11212121 at 2004-12-27 01:04

谢老师的指点。我继续啦,如果太晚的话,您可以迟点再复。
在数浪中,我们最难的是确定调整5浪(不管它是A还是C浪的子浪)的结束。但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早确定,那就是龙头版块的出现。只要5浪已经出现, ...

OK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老师:
    1、“行情的产生”怎么理解,有什么标准吗?我的理解是均线的穿越形成多排或空排视为行情产生,对吗?
    2、随着价格的变动,均线的排列也随之变化,那是不是意味着浪级也是不断变化的呢?例如,在典型的下跌五浪末期,7条均线成空头排列,从上到下依次为250,120,60,30,20,10,5。趋势就此扭转,进入上升一浪,那首先的是价格运行在5、10均线间,均线金叉成多排,此时定为5分钟级别。随着价格的上升,20均线也反转向上多排,此时定为15分钟级别。跟着30均线也多排,定为30分钟级别。随着浪级的改变,基准均线也改变了,由5均线改为15均线再变成30均线。请问我这样的理解对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基准均线的变化,个人感觉数浪将变得很复杂。
    3、继续上面的问题,我所说的“在下跌五浪末期,趋势就此扭转,进入上升一浪”其实只是一种推测,在趋势没有走出来之前是不能判断趋势扭转的。只有明确数出了下跌5浪,并且行情扭转至120、250均线也成多排,才能确定是大一浪,否则只能视为下跌五浪中的反弹,下跌还将继续。请问我这样的理解对吗?
    4、假设我们在日线图上确定了一个推动浪是日线级别的,那它将包括5个子浪,我们应该进入60分钟图分析子浪;若在日线图上确定了一个推动浪是60线级别的,那我们就不是去60分钟图而应该去30分钟图分析它的子浪了。对吗?在30分钟图数浪时,怎么确定基准均线呢,是仍然用上面的方法再次划分浪级来确认,还是直接用120和250线呢?

    谢谢!
参与人数 1 +3 时间 理由
融者胜 + 3 2004-12-27 21:50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8-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1).数浪越数越没劲主要就是浪级的确定没个标准,感觉很主观.现在有了均线这个标准,那么数浪应该比较客观了.另外有了这个标准,还能在不同个股(或指数)在波浪浪级及性质的层面上互相比较,真是一举两得.小河都有水了,还怕大河不发水.
2).一个波浪应该是含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而均线指标不象其它指标正好含有这两个因素,所以用均线作浪级的标准应该有其合理性的.
3).突破L1,L2,L3等等均线,回调到L2,1浪2浪走出来之后就可以确定基准均线了,也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但2浪走出来时1浪的子浪应该走出来了,不知由其级别是否可以提前知道2浪落到哪里,也就是提前知道其基准均线,呵,真的很玄妙哦.
4).我想真正要变成自己的东西可能要大量的看图吧
参与人数 1 +2 时间 理由
融者胜 + 2 2004-12-27 21:48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15:30 , Processed in 0.038367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