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4-5-26
|
|

楼主 |
发表于 2004-12-1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推动力量是:世界工厂、消费升级、城市化,这三大推动力量正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但我们有必要探询引发这些实在的推动因素的内在力量,那就是持续20年的观念变化和制度变迁。
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体制就一直在迅速变革,加入WTO之后的4年中,变化尤其惊人。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强制性压力迫使我们废除了大量内部的经济贸易法律法规,代之以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而来自经贸领域的变化更衍生到整个政府行政部门,2002年10月和2003年2月国务院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300项,2004年5月又取消495项,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生效,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化为公共职能和服务职能。
所有制结构方面,从20年前清一色的国有体制,转变到现在多种所有制混合。其中中小企业得到极大发展。2003年底,全国注册中小企业36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6%,它们贡献了55%的GDP,62%的出口,46%的税收,以及75%的就业机会。随着非国营的比例提高,经济效率、创新、经济增长方面的发展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我们有理由期待制度的开放,13亿勤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持续的长期的增长动力。因此,2004年中的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非遏止经济的增长,调控的结果是提高行业门槛,加大环保、资源成本,对已有大企业、强企业有利。
周期性行业重新认识三:中集集团的启示
如果说从宏观的角度看,尚缺乏一定的说服力,那么我们可以看一看业界普遍认为的周期性行业:集装箱行业。从行业研究的信息可知,我国的集装箱贸易从1980年到2003年每年是28%的增长。由于集装箱贸易基本是消费品,商品单价对货运成本不敏感,因此周期性不强,加上从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看,集装箱运输的标准化、便捷、高速的优势,使集装箱化率逐年提高,因而出现连续几十年的增长。这是研究员看好中集集团的最大理由。
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国际产业转移给中国很多机会,钢铁、电力等成熟行业在中国都可能成为成长性行业。集装箱制造业60年代产生于美国、70年代转移到日本、80年代转移到韩国、90年代转移到中国。在全球集装箱制造业转移这一过程中,公司积极地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通过收购兼并不断提高市场份额,成为全球集装箱行业的龙头企业。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几乎所有行业都正在上演,所以,僵化的运用成熟市场的观点和估值来看待新兴成长性市场是有很大局限的。
企业管理、技术、制度的革新 将有效克服短期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
尽管政府在今年实施了强力的宏观调控,但我们看到,各行业的龙头公司、领导型企业已经在管理进步、技术升级、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这股滚滚洪流,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例如,房地产行业是这两年争议最大,本次加息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房地产类股票在二级市场上遭到抛售。然而其中的龙头企业深万科制定了十年发展战略,因此公司近期披露,净资产回报率将从去年12%,逐步提升到15%-18%,对10年后利润从2003年的5亿增长到100亿很有信心。
假设明年的增长是个低点 部分公司的估值应该很有吸引力
如果认可以上分析,则尽管受宏观调控、国际原料价格波动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经济增幅的放缓是有限的,长期增长的趋势丝毫未变。尤其可喜的是,来自微观企业的管理、技术、制度的改变,从本质上提高着中国经济的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我们有理由预期在不远的半年左右时间里,经济有望重拾强劲升势。
那么我们对于当前低市盈率的钢铁、工程机械、石化类品种,不能不另眼相看。例如徐工股份的母公司---徐工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出口企业,目前正和三家外资洽谈,谋求引进战略合作股东。显然,凯雷投资集团、卡特皮勒公司、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等外资对徐工集团的兴趣不完全是看重法人股的廉价或预期人民币升值之类的利益,工程机械行业在中国仍有若干年的蓬勃发展是很重要的原因。
从估值的角度看,目前10倍以下市盈率的公司,如果2005年仍有15-20%的增长(它们今年的增长通常都有30-50%以上,因此,2005年定性为增幅放缓是恰当的),则市盈率可望下降到8-8.5倍。假设3、5年内仍有5-10%的增长,则市盈率将下降到6倍左右;假设其中的龙头公司能在零增长时保持较大比例的现金分红,则股息率将在10%以上,这样的投资应该是有保障的,能吸引人的。(大鹏证券综合研究所 王晓路)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