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猫的妙术]一书主要在说明武道的神髓。它借着一只善于抓老鼠的老猫,道出武术的的精窍。
本书和刚柔流空手道的精神相一致,所以刊载全文于后。
作者是小野派一刀流的始祖,也就是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的长子,伊藤典膳忠也。(译注: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原名神子上典膳)
后来,小野次郎右卫门打败了同门的小野善鬼,继承了伊藤一刀齐,成为一刀流的第二代继承人。
次郎右卫门就跟随外祖父,改姓小野,开创小野派一刀流,然后让长子担任一刀齐的继承者,称伊藤典膳,弟子忠常则改姓小野。所以,一刀流又有伊藤和小野的两派。
从前有一个著名的剑术家,名叫胜轩。他家里有很多老鼠,白天就在家里奔窜,受害非浅,使人不胜其扰。于是,胜轩就关起房门,到养牛人家家里抓来一只猫,让猫进屋,希望猫能制服老鼠。
不料,老鼠反而向猫展开攻击,往猫的脸孔扑去,猫一看苗头不对,马上逃之夭夭。
不得已,主人只好又到附近,找来一大群有名的猫,这群猫全芙?葑尤ィ?峁?鲜笕创?谀掣鼋锹洌?⑹禹耥瘢?倘缍跃?溉悍⒘司?妫??撬?堑ǜ慕咏?徊剑?鸵???搜丈?魄啤?
所以,猫群们全都敬而远之,不敢前进一步,不仅无法制服老鼠,甚至不能靠近老鼠一步。主人气极了,抽起木刀,就到处扑杀老鼠。却还是无济于事,反而把屋里的摆设打砸了。
事实上,老鼠的身手敏捷,像闪电一般地行动,变化自如,不要说打中它,若是一不小心,或许会被它反咬一口呢!
胜轩满身大汗,气喘吁吁地吩咐佣人:“离我们家六、七百公尺的地方,听说有一只非常优秀的猫,你马上去把这只猫借来。”佣人依言把猫借来了。胜轩一看,那只猫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两眼无神,看起来一点不聪明,似乎年纪大了,动作从容不迫。
不过,聊胜于无,既然来了,不妨一试。于是胜轩就打开门,让这只老猫进去。出乎意之外的是,那只老鼠犹如遇到克星,一动了不动,老猫便胸有成竹地接近老鼠,轻而易举地把它制服了。
当天晚上,猫群们集合在胜轩的家里,为立大功的老猫开庆功宴。大家恭敬地站在老猫的面前说:“我们平时总认为自己是抓老鼠的高手,也很容易得手,不要说老鼠,就边鼬、獭等,也不会轻易地放过。今天很不幸地遇到如此顽固的强敌,请教前辈是如何把那老鼠制服的?”
老猫笑着回答:“我知道你们是都很勇改地抓老鼠,但是,却还没有抓信正确的门径,一遇到棘手的对象,立刻会马失前蹄。现在,我先请你们一个一个说明修练的心得。”
这时,在为数众多的猫群中,有一只年少气盛的黑猫走出来,说:“我出生于以抓老鼠为使命的家庭,从小就一心一意地学习抓老鼠的本领。我能轻松地跳过七尺高民屏风,钻过小洞窟,无论快攻、轻功,无不熟练。而且,我装睡的本领特别高,等到敌人松懈下来,我就趁虚而入,从天花板到柱樑,绝不会让对方逃脱。今天的失败使我觉得遗憾,也很意外。”
老猫回答说:“你所修炼的,可能只限于动作方面。你还以为这些就是一切了吗?!当然,动作也是必需的,但它只是入道的前奏罢了。从表面上看,那些动作似乎很简单,然其中却含有无比的深意,也就是真理。后代的人专门学习动作,殊不知动作只是技术的末端,一味地磨练技术,最后总难以自我突破,完全以功夫进步为目的的人,很容易落到这种下场。所以,修行上要由技术的层次,转变到[道]的层次,钻牛角尖反而会误入歧途,而所学的技术也毫无用处。希望你好好地考虑这一点。”
接着,有一只虎毛色的大猫走近前说:“我认为武术最重要的是气力和魄力,所以,只要充实气力和魄力,就能稳操胜算。我以这点为目的,专心地研究,目前是精力充沛,力气强大,自认没有人能比得过我。只要敌人一出现,就能以气力和魄力压制对方,不管对方的能力如何高超,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况且,我的能力已经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在无意识之中,自有一股气势。如果老鼠跑到天花板、樑柱上,来不及抓到它,我就会集中自己的气魄和它对峙,使它心生恐惧而摔落下来。
没想到,今天我竟栽在那只老鼠的手里,它好像一阵风,使人捉摸不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猫回答:“你所修炼的功夫,只是凭着一时的气魄,趁势起作用而已。因你自认为自己的技术高人一等,就骄傲自以为是,这样就永远也达不到最完美境界。破敌应该趁对方陷入混乱时,乘破绽而冲其虚,但是你想,如果对方是无懈可击的,那你怎么办?!你想以气势来压倒对方,然对方却比你有过而无不及。所以,这种唯我独尊的心理,万万要不得。
你觉得自己的气魄宽广、强大,充满天地之间,这完全是你的错觉。依你所说的,似乎和孟子说的“浩大、自在、无挫折的心境”很类似,其实两者相差一万八千里。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显然含有智慧的根本因素,所以才会变得如此刚强。但你所谓的刚强,无非是趁一时之势而已,表现方法也不同。打个譬喻来说,孟子的“浩然之气”就像长江大河一般,滔滔不绝,物我相随而去,悠久而丰盈,哪像你,就像一夜之间积成的水灾,一下子就可以消失殆尽。
你口口声声说着气势、气势,但是,如果遇上了不屈于气势的人,就可能演变成相反的后果,就像今天的情形一样。那只老鼠被逼急了,走投无路,在这一瞬间,它面临生死的决择,所有的杂念都忘得一干二净,至于输赢,早已置之度外。因此,它的身体和精神都变成钢铁一般,又怎么会屈服于你的气势呢?”
然后,有一只灰色的猫静静地走出来,说:“你说的确不错,一个人的气力越旺盛,越不容易隐藏起来,一旦出现在外,就算是蛛丝马足迹,也会被别人识穿。关于这一点,我花费时间精心研究,终于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凡事都不要趁势去做,应该和对方取得协调。如果对方太强,最好就不反抗,才不至于引起对方的力量,所以我的技术就犹如一张垂下的布幕接受飞来的小石头,当对方要对我施展压力时,力量却无法发挥,我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对方。不过,不知道怎么搞的,这次却无法取胜!?
那只老鼠一点都不为势所屈。虽然我想以我的方法同化它,但它似乎看穿我的心思。从我出道至今,尚未遇到如此强劲的对手,这到底该如何解释?”
老猫改变一下坐姿,说:“你所说的[和]并不是自然的[和]。你下意识地想同化对方,取得协调,虽然你能使对方暂时收敛锐气,但是,对方了解你的用意,早已心存戒备。所以,在不自然的状态之下,根本无法产生优秀的技术和应用法。
即使有意识,却不顾虑到得失,能按照自然的法则而行动,而活动的本身不反应出动作,也不会留下形体,这就超越了有形的肉体。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在天地之间就只存在着真我,而没有所谓的敌人而言。”
老猫看看洗耳恭听的猫群们,继续说:“当然,我并不是说各位所学的技术完全没用。一样简单的器具,只在应用在适合的场合,就能展现出它的优点,成为有用的事物,相同地,一个简单的动作里,自然也含有真理。一个人的气力和魄力能左右他的身体状况,如果气力充沛,广泛而舒畅,不管对方如何改变,也能自由自在地适应,和对方并峙时,即使没有力与力的冲突,也能以[和]制敌,就算对方如钢铁般地坚强,照样能办得到。
在此我要反复强调,只要自己有一点的意识和拘泥,那就完全是出于勉强,矫揉造作,并不是自己原来的姿态。所以,敌人面对你时,自然会采取反攻的态度,无论你使用什么技术,一点也没有功效。总之,最要紧的,是经常保持一颗自然之心。
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我的隔壁村子有一只猫,这只猫很贪睡,每次我看到它,都是闭目沉睡,像是木雕的猫一般,没有人看过那只猫抓过老鼠。说来也奇怪,只要这只猫待在哪里,老鼠就不会在这个地方出现。所以,我特地赶到那只猫的住所,想听听看它怎么讲,结果我连问了四次,它都没有回答。
这时我心想,莫非这只猫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是它本身毫无任何意识和自觉。
于是我恍然大悟,真正有才识的人,都是隐而不露,只有一知半解的人,才会沾沾自喜表现自己。那只猫超越了外在的拘束和形式,达到[武道]至高无上的境界。我对它,自叹弗如。”
这时,胜轩梦幻般地走到老猫的面前,说道:“我有志学习剑道,经过多方的修练,总无法领会其中的奥妙,今晚听各位的对话,自觉获益良多,请你再把剑道的窍门告诉我。”
说完,胜轩就向老猫深深一鞠躬。
老猫回答:“不,我只是一只卑微的动物而已,你也知道的,抓老鼠只不过是我们的天职。无可否认的,这本领和人类的剑道的确有相似之处,既然你问了,我当然乐意把我的想法告诉你。
所谓的剑道,本来就以打败对方为目的,在以生命为赌注的场面,生与死的界限和意识十分强烈。换句话,为了明白生死问题,穷究这个哲理,就可以拿着剑,采取相争的型式,这就是武道。
所谓的武士,就是把精神的根本放在这个地方,一切的行为,都是为这个目的所产生的。所以,只要你彻底了解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心里不要摇晃不定,不要疑心疑鬼,不要自作聪明,总之就是不受外界的影响,经常保持稳定状态,无论什么变化、什么状态都发生不了作用。
如果外在已显示不安定的状态,那么,你的心已经卷入生死的漩涡之中,又如何来应付对方千变万化的攻击呢?所谓的胜利,应该是在自然的状态之下,所获得的结果啊!
另外,,像[人间本来无一物]的这种说法,并不是说人生完全是空虚,毫无线索可循的。人的心既然无法从外表看出,当然也就无法把它当[物品]一样地保存下来。培养一颗淡泊的心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个人的心态如果被自我意识所束缚,就无法临机应变,自由舒畅地活动,结果,做起事来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一旦认为自己有这种缺失,心情就会消沉下来,连自己都无法适应这个变化。
我在此所强调的][无物],就是什么都不想。一个人若能保持不偏不倚的心,无入而不自得。
[易经]说过:‘毫无心思,一个人静静地不动,能提得起放得下,看破一切,就能通向绝无’。如果能理解这一层道理,就能领会剑道的真理。”
胜轩听了这段话,面露不解的表情,问:“你为什么会说无敌,又说无我。如果没有敌我双方,哪有剑道这种武术存在?……”
老猫接着回答:“你问得很好,只不过,你似乎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你想想,如果你这个人根本不存在,哪还有所谓的敌人,世间的一切本来就敌对的,例如天、地、阴、阳、水、火等。所以,人类和野兽等有形的个体,必然是互相对立地存在,那么对方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没有互相争斗、作战的必要,无敌又无我。既无心,又无出于心中的形象,那真是一致又毫无矛盾的场合。这种浑然一体意境如果发生作用,击败对方,那是意识以外的事。就像流水往低处流一般,自然又合理。若是能具备如此清澄的自觉,那么,平凡之心能获得提升,整个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
既然无好坏之分,就能轻易地判断,无太过、无不及,一切都是自己心中产生的现象。如此,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利益得失,就能在心中适当地跨出境界。宇宙、天地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万般事物总是靠自己决定,完全没有求助他人的时机。古人说过:‘眼里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这意思是说,眼中只要进入一点尘埃,受到刺激,眼睛就张不开。不要说过去,就是连现在、未来都模糊一片。相反地,心情平稳、不受骚扰,即使是坐在三尺宽的小地方,这个人的眼界却能透视天地之间。本来,心是自身的小天地,没有异物能混入。不过,一旦不幸被异物侵入,就像尘埃进入眼睛一般。所以,一个人的心必须使之清明,不能有异心。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在千万个敌人之中,即使肉体已经粉碎,但我的心还是不变。所谓我的心,就是我的志向’……因此,[孔子]也说:‘即使是身份卑微的人,一个人的志气绝不可被夺走。’两者意义相同。心中若怀着恐惧疑惑,非但对己无益,还会助长敌人的威势。
我想告诉你的就是这一点。做事要反求诸己,求得自己的本心。师父所能传授给你的,不过是通达事理的形象罢了!若想再求和其中奥妙,一定得靠自己努力。这就是所谓的[自得](领悟)。当然,除了传授和教诲之外,也有所谓的以心传心。
所谓的剑禅一如,这未必是禅的学问而已。古来圣人的教诲及一切的武艺,都要自得其神一,自探其奥秘,以心传心。师父将弟子无法自己体会的部分,予以指导,使他懂得决窍。师父教给弟子决窍,乍听之下似乎并不难,问题在于:弟子如何把师父的话,经过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内心发生作用。这就和一般所谓的[见性],和[领悟]的意义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