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反思投机之道 谁是下一个领涨者?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清青
浏览:2314
回复:1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04-11-29 07:50 证券市场红周刊
基金高举价值投资大旗,正大光明;投机背负着出身不好的名分,暗流潜行。但英雄只论成败不问出处。投资可以有甜有苦,投机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正可谓投资有理、投机有道,投机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通过对近一段行情的反思,我们对本刊最早提出的“基金游资斗法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他们不是此消彼涨的敌对双方,而是秉持两种不同投资理念的市场共同参与者。如果读者跳出“一个市场”的思路,将A股市场分为“价值”和“想象”两个市场,就不会在“价值投资”与“价格投机”之间犹疑不决。
我们研究了美国道指(代表绩优蓝筹)与纳指(代表题材想像)20年间分分合合的走势,读者朋友或可从中一窥中国股市的未来玄机。
岁末行情在投机中踯躅
“投机”与“投资”的激辩中,2004年的股市又将落幕。稍做盘点,发现竟是蓝筹小憩、题材炒作与软件股“横行”的一年。
2004年是“软件股年”
上证50一经推出,便被市场冠以“沪市蓝筹”的美誉,可以重点投资,但观其近一年的表现却不尽人意。从今年1月1日正式对外公布,上证50在2月10日冲至最高,其后便开始走低。到4月7日,成份股中即使涨幅最高的齐鲁石化,也只以49.58%的上涨位列同期沪市涨幅榜的第56名。从4月7日至9月13日,上证指数下跌29.10%,上证50下跌25%,其成份股金杯汽车调整最深,下跌56.24%,位列下跌沪市跌幅榜的第26名,50只股票算术平均跌幅27.83%,整体抗跌性较差。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其他板块相比,上证50指数走势在刚刚对外公布初期,确实比上证走势强,也高于目前强势的科技股龙头软件股。但短暂的辉煌后竟是长久的沉沦,到6月28日,相对于年初已下跌12.61%,比同期上证多跌了4个百分点。而软件股不仅在2月19日和4月8日两个高点涨幅领先于上证50和上证指数,在近期更是出尽了风头。从这个角度说,2004年是“软件股年”并不为过。只是软件股同期的调整幅度也远高于上证指数和上证50,这是欲得超额利润所必须付出的风险代价。
基金独抱“纸上富贵”
主导了2003年行情的基金,2004年来一直备受市场批评。由于理念过于单一,众多基金只认蓝筹,但基金虽然“大跃进”式发展,可以投资的股票却没有“跃进”,结果便是基金成了“明庄”。
截至9月30日,流通股被基金持有20%以上的沪深两市股票33只;基金持有沪市市值前50名股票中,有23只是上证50成份股;锁筹最大的上海机场被75只基金持有,占到流通股本的66.49%。虽然基金重仓股的走势强于上证,但交投清淡困扰着基金。
从附图2中可以看出,基金持有市值前50只股票的换手率在今年初曾经2倍于市场平均值,在6月份却大幅缩减到平均值之下。9月13日以后,基本在市场平均值之下徘徊,最近两天只有平均值的一半。
对基金投资组合报告稍作分析的投资者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基金重仓股已经被高度控盘,因此即使是上涨的诱惑也难以激起他们参与的热情。大多数的交易恐怕只是甲基金卖给乙基金,或者是丙基金管理公司的丙1开放式基金卖给丙2封闭式基金。基金重仓股近期虽然价格坚挺,但成交远低于去年同期和今年年初,这显示出除了基金外,其他的介入者稀少,如何兑现“纸上富贵”成了基金最大的心病。
想像引领行情延续
蓝筹股的没落和基金重仓股的疲软,为非主流板块的兴起留下了空间。“9·14”行情中,“想象力”代替了“绩优蓝筹”,科技股应声而起:9月14日至11月25日上涨前20名股票中,有6只股票1至9月每股收益低于0.1元,位列第10名的创智科技仅有0.002元;虽有6只基金重仓股“入围”,但只有2只股票被2只以上基金持有。这种状况并没有随着“9·14”行情的结束而终止,统计10月15日以来每天上涨的前20名股票,其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并且每天都有一批“ST”族股票在涨幅榜中露面。在所有统计日中,只有10月20日一天领涨股平均每股收益高于市场均值,其中的11月9日,上涨前20只股票中的ST托普、深信泰丰、青鸟华光三季度分别亏损3.03元、0.87元、0.26元,当日平均值为亏损0.138元。
给这些“垃圾”撑腰的是其背后亦真亦幻的题材和想象。例如,“双浪”中的浪潮软件前三季度实现每股收益0.29元,略高于市场均值,但浪潮信息此时的市盈率却高达119倍——谁会用市盈率来衡量与国际软件霸主合作的想象空间呢?而与海虹控股网络游戏限静电计概念套路相同的南方汇通,其股价走势是否最终也会如海虹般特立独行?另外,“ST”族涨停无不是重组的幻影吸引着股价走高。
当然,想象的空间中既有超额的利润就会有希望破灭的巨大危险,“投资”与“投机”所要辩的并不是孰优孰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