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有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占这样高的比例与我国证券市场最初是在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联动中建立并为国企改革服务的性质有直接关系,而保持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同时允许部分股本上市流通的指导思想则为今后的国有股减持的困难重重埋下伏笔。沉淀着近2/3的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与公司经营实际业绩出现较大的偏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严重扭曲,市场信号严重失真,非流通股问题就像悬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达莫克利斯”之剑。
我国在1999年和2001的牛市中都曾进行过国有股减持的尝试,1999年的试点配售得不到市场的认同。而2001年的存量发行方案直接导致股市指数由2245.43的高点连续下滑了近700点。二级市场的系列市场价格是非流通股不流通的情况下形成的,国有股减持过程中接近二级市场的定价自然会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国有股减持最为直接的结果是造成证券市场的流通股数量大幅度膨胀,现行的股价市盈率面临很大的压力,使股指降到一个低位区域中运行。国有股存量数量巨大,若以简单的方式进行流通,必然产生巨大的扩容效应,在市场没有增量资金承接的情况下,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重心随之下移到与资金供给相适应的水平。现有流通股股股东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在这种心理预期下,流通股股东将争先抛售股票带动市场整体下挫甚至出现崩盘。2001年股指见顶之后一蹶不振就是最好的佐证。
现在市场似乎还没有步出漫漫熊途的迹象,管理层有意回避着国有股减持的话题以免给脆弱的中国股市雪上加霜。但国有股流通问题一日不解决,中国证券市场就无法正常地发展。市场的系列重组案例中可以看出,管理层不再是闭门造车,用带强制性的手段把单方面做出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抛给流通股股东。目前股指在先前不断增量扩容的情况下被打到历史的低点区域,而市场在无奈之下接二连三地接纳了超级大盘股的同时,市场本身的规模也在扩大,流通股的平均价格达到阶段性低价。牛市中减持尝试失败后,弱市中政府若要出台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则应首先解决国有股的定价问题和减持方法。
在定价上要明确异类股票不能同价,同类股票不能异价,也就是国有股减持只能走低价路线。未来减持方案在价格上如果不能找到合理突破口,那么它就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另一个问题便是减持方法上的选择,定向配售、回购注销、协议转让、场外减持、挂牌出售、减持专项基金、分期分批分类综合性减持方案等。管理层在选择一个或几个综合的减持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收集流通股股东的意见信息,减持政策必须走公开透明、民族决策的路线。国外发达资本市场国有股减持通常是做为国有企业股份化、民营化改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发生,是国企改制的重要步骤之一。笔者认为,国家在明确国有股减持的目标和原则的前提之下,可以把减持的具体方案和操作与券商等社会机构共同完成。
[ Last edited by 蓝色网眼 on 2004-11-28 at 03: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