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股票投资者博奕分析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豌豆公主
浏览:3117
回复: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政策与股票投资者博奕分析
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 金晓斌博士后
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研究所 唐利民博士
中国股市是一个较典型的政策市,对1992—2000.2八年多时间上海股市异常波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政策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政策性因素在可见的将来仍将对股市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研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以往政策行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政策与投资者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奕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997、1999年的实际股市走势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改善管理以及投资者的股市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引言
中国股市与政策密切相关,附表列出1992—2000年年初上海股市异常波动的情况从中可看到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由附表可见,政策性因素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占总影响的46%;其次才是市场因素,占21%;扩容因素占17%;消息因素占12%;其他因素占4%。若把扩容也视作政策因素,那么该因素上升到63%。另外在这8年多的时间中,涨跌幅超过20%的共有16次,其中政策因素8次,占50%;扩容因素4次,占25%;市场因素3次,占19%;消息1次,占6%。显然政策因素的影响上升了。统计结果表明政策性因素对股市有重大影响。
制度变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诱导型和强制型。我国股市的制度变迁主要是靠政府强制驱动的,这是政策性因素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我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市场,相对而言还不成熟。我国股市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严重滞后。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因此只能依靠政策来调整。而政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市场很难预测,所以对股市产生很大的影响。(2)受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在观念上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对券商的处罚上,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应该使用经济手段,而不是其他方式。而在我国发生了好几起大券商(或其领导人)因违规被兼并的案例,如万国证券因违规导致被申银证券兼并,君安证券又被国泰证券兼并。这种处罚方式大大提高了政策的风险性,从而强化了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3)股市运作规则修改的过分简单。一旦股市运作规则随时变化,投资者就完全无法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湘证基金”事件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随着《证券法》已经出台和中国要加入WTO,股市规范化进程会加快,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政策性因素对股市的作用。但是在可见的将来,该因素仍将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理由如下:第一,政策性因素包含了宏观经济调控等基本面因素,这些基本面因素变动必将对股市产生影响。第二,股市是宏观经济中的一部分,股市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相协调,政府不会让股市放任自流。第三,由于大量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存在,政府事实上是股市的第一大股东,因此其行为必将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第四,政府对股市的主力机构,包括券商、基金、保险公司等,有强大的影响力。
事实上,研究政策性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投资者来说可以加大其在市场中获利的可能性,对政府来说,可以改善管理,加快规范化进程。通过对我国股市的历史分析,可以看到政府政策与投资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博奕关系,市场最终表现是双方博奕的结果。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博奕模型来描述政策与投资者的关系,并用该模型分析1997、1999年的行情,最后提出一些防范政策性风险的建议。
2、政策与股票投资者的博弈分析[1,2]
2.1 基本假设
本文分析所用的博弈模型是在以下假定条件之上建立的:
(1)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股市的波动是由政府(包括所有可制订政策,影响股市的部门,如国务院、证监会、证券委、央行等)和投资者(包括大户和散户,虽然他们之间也存在博弈关系,但由于本文侧重点在对政策分析,所以综合一起作为一方参与者考虑)双方博弈均衡所决定的。这个假设并不排斥基本面因素和技术面因素对股市的作用。这是因为政府制订政策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基本面的各种情况,比如在经济低迷时采取各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在出现金融风险的征兆时,采取控制风险的策略等。另外,管理层为了取得更好的调控效果,在政策出台的时机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技术面因素,笔者通过对近几年重大政策出台的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每次都能得到技术面的配合。典型的如1996、1997年政府采取强制降温措施时,上证综指分别上涨了66.25%和64.68%,这两个数字与黄金分割率0.618相当接近。因此,在一般情况,可以将我国股市的波动简化为政府和投资者的博弈均衡,而对发生诸如洪水、战争等意外情况造成的股市波动可视作噪音处理。
(2)政府的决策目标是通过政策的最优选择来实现保持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成本最小化。投资者的决策目标是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形成最优的政策预期,并据以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从中获取最大效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外部环境下,政府对股市稳定的看法有所不同,如在国际金融环境动荡,金融风险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时,就不会容忍股市泡沫太大;而在国际经济形势向好,国内经济需要走出低迷时期,就会允许股市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股市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因此政府一切调控的目标就是为了使股市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促进股市规范化。
(3)由于政策出台的多部门性、多变性、突然性,投资者很难准确预测将要出台的政策,因此投资者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但由于政策的滞后性,投资者有可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4)政府虽然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对自己将要出台政策的效果做一预期,但它无法预先确知自己出台的政策到底对股市影响多大,只有实施之后,看市场具体表现后才能知道,因此在这方面它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5)双方都通过综合指数(由于本文主要以沪市为例,因此也就是上证综指)的涨跌来判断股市过热还是过冷,以此来推断对方的行动。当然用成交量来研判股市冷热也是可行的,但一方面由于在指数处于高位时成交量通常很大,处于低位时成交量一般萎缩的厉害,如在1999年年初大盘在低位时,沪市日成交金额只有30亿元左右,两者基本相关;另一方面由于扩容的影响,用成交量偏差较大。在双方都没有动作的情况下,同时又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根据索罗斯的自我强化理论,股指可能会有三种情况,若正处整理期的话指数会作箱体运动,当处多头行情时,指数会惯性上扬,当处空头行情时,指数会惯性下跌。当出现意外事件时,股市会根据事件的性质,选择上涨或下跌。政府就是为避免这种自然运作规律造成的破坏作用,才需要出台政策加以干涉。
(6)决策时序为:在每一时期开始时,投资者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形成该时期的政策预期,并据以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就目前中国实际情况来看投资者投资方向很少,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可假定投资组合仅由股票和国债构成,且国债可以随时兑现来购买股票。政府根据对股市的发展规划,决定自己的预期指数。这些行动是影响股市的意外事件的冲击发生之前作出的。当意外事件冲击发生后,投资者重新作出政策预期,并相应调整投资组合。政府通过比较实际指数和预期指数的差距,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