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在业绩发布高峰期,业绩一般是影响个股走势的主导因素。对于操作来说,一个股票一旦转弱,则需要谨防随后有预警预亏等的“做空”题材。也即:对于破位之后处于下跌初段的个股,需要盘中逢高杀跌出局,以免到业绩正式公布的时候为时已晚。尤其是对于业绩发布期的杀跌行为、大幅低开行为、冲击跌停板等情况,格外需要注意后继的业绩利空。
(二)在业绩发布的高峰期,对于尚未公布季报和年报预期的品种,可以按照个股强势、弱势来划分,并且可以从走势来判断和预知业绩的好坏。从经验看,一般说来弱势股往往未来公布的业绩不佳,因为没有内在支撑,而强势股,则往往有业绩支撑。留强汰弱,是必然的选择。
未发布业绩的个股的弱势、强势,则可按照下列标准来确定:如果股价高于20、30天线,则属于中期强势,如果股价高于5天线、5天线又高于20、30天线,则更好,属于多头排列、多方向上攻击。如果股价低于20、30天线,则属于中期弱势;如果股价低于5天线、5天线又低于20、30天线,则更危险,属于空头排列、空方向下攻击。
(三)投资人也可以采取“在白马中选黑马”的策略。即:回避尚未公布三季度报告以及年报预期的品种,到已经公布季报以及年报预期的品种中选择强势股。也即:不是白马不选,不是强势股也不选。
总之,走势不但反映业绩,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还会提前反映业绩,需要提前进行避险趋利的操作,当然也可以在情况明朗、业绩发布之后“后发制人式”地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