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面得出一个观点,那就是K线体现着买卖群体心理,我并不想成为什么心理分析专家,在意的是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或专家的研究成果,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种种合理与不合理行为,最终达到融入市场而又能跳出市场的境界。
记得有一句台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套用一句: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证券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它没有一般市场中具体的实物,买卖的是一种代表实物的虚拟符号。在这样的市场中,交易者心理因素往往举足轻重,蝴蝶的故事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大家或多或少知道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但没有有效的方法。为了不跑题,简单说说自己常用的一个方法(自觉效果较好,尚有两个盲点待补),希望抛砖引玉。
群体心理必定会在行动上会得到体现,就证券市场而言它更多地体现在波动率方面,这是方法的基础。周K线大家不陌生吧,但它比较机械,以固定的时间点为统计标准,类似于流水帐。把它统计的标准改为波动率,就形成了我的“压缩K线”,这个波动率可以日价波动区间为标准,也可以2日价格波动区间为标准,这里有个灵活性、适应性的问题。只要波动率在标准区间+20%与—20%之间,它们就归于同一压缩K线,期间的成交量累积汇总。有时一根普通K线就是一个压缩K线,有时几十根普通K线只形成一个压缩K线。比如缩量阴跌的票只要其下跌速率保持稳定,那么它的压缩K线就还没有完成。在主力运作阶段,由于刻意的人为调节因素,价格波动率在不同的运作阶段会表现出相似性,在特定的时间内市场永远只是在做“一件事”,前一件事做好了,才会继续下一件事。把压缩K线与传统技术分析工具和博弈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就能很好地反映市场主要群体心理状态,根据这种心理状况制定和调整自己的操作计划。
其实对证券市场,我最重视(也最欠缺)的是对市场心理状态的体认,市场心理状态的变化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外部刺激物”,比如消息(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以及“内部刺激物”价格(涨跌幅或波动率等)引发。其实所谓的利好与利好都是人为界定的,没有绝对的利消息或利空消息,关键是市场对其如何反应。价格波动率是我对市场群体心理状态认识的一个指针,它是不是与心电图有相似之处?医生可以仅通过心电图就能知道病人是处于情绪激动状态,还是心平气和状态,我们也可以通过价格波动率大概率地得知市场群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中,然后得出自己的应对之道,如同医生在得知病情之后的对症下药。
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智慧的文章,提到的“知道、悟道、做道、教道、得道”五个阶段非常精辟,我们大多数人也许永远只能在前三个阶段循环徘徊,若能做好也属难能可贵。对于K线这个简单工具,要想用好也需要智慧。真正理解所谓的K线语言,也就达到了K线方面的“大道至简”境界,“简易”的境界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 Last edited by 无弦琴音客 on 2004-11-13 at 1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