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大炼钢铁

看看这张重量级别的贴 husj348老师原创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11-10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jy1375678 at 2004-11-10 18:13
关于拐点有两种:

一:高度数学中的拐点。(比如函数y=sinx的拐点都在○轴上)

二:一般意义上的转折点。

一般人会重视第二种,我比较重视第一种。

不好意思,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你如果把第一种拐点引入技术分析,一定会大有收获!!!

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研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4-11-10 08:54
小心husj348追究你的盗版责任呀.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印了一份在手边,经常看的.可能是学识浅的缘故,感觉是把它越看越厚了,一个细节的展开可能都是长篇的文字吧.所谓战略与战术,宏观与微观,主干与疏枝,都相生相合,也就形成了完美与流畅,和谐与统一吧.老师十年的精华,必定得细细地琢磨才能体会其一二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0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jy1375678 at 2004-11-10 18:29


你如果把第一种拐点引入技术分析,一定会大有收获!!!

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非常感谢

我会仔细考虑第一种拐点的

再次感谢您的建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0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漂渺K线 at 2004-11-10 18:51
打印了一份在手边,经常看的.可能是学识浅的缘故,感觉是把它越看越厚了,一个细节的展开可能都是长篇的文字吧.所谓战略与战术,宏观与微观,主干与疏枝,都相生相合,也就形成了完美与流畅,和谐与统一吧.老师十年的精华 ...


有啥体会请说给俺也听听
能展开多少
就展开多少
好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炼钢铁 at 2004-11-10 19:09


有啥体会请说给俺也听听
能展开多少
就展开多少
好吗?


还在迷宫里呢,所以越看越厚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新颖,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力自己玩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e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才进入股市,对波浪一点研究都没有。
大师的文章很仔细的看了一遍,有如落入黑暗的深渊,才知道自己一点都不懂。
看到众人推崇之至,我也跟着鼓掌。
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再看这 段帖子的时候,其中的观点和理念能理解1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新颖,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5-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husj348老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期在分析和操作过程中的顺序关系

周期在分析和操作过程中的顺序关系


           周期在分析过程中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从大周期到小周期,一还扣一还,一直扣到最微观的周期里。每一个级别的大周期都指导和制约着小周期。大周期有了质变的条件与要求,小周期的转折才具备掀起大波澜的共振能力。或者说是小拐点转变为大拐点的可能性。
            
           周期在操作过程同分析过程的顺序恰恰相反,是从小周期向大周期运做,是顺势跟随并动态检验分析过程,每一次从小周期的操作到大周期的跟随与跨越,都是对分析过程中,大周期与小周期指导和制约关系的检验与矫正。

             分析是从大处着眼,操作是从小处着手。二者是正推与反推的关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发原创)自我欣赏与赞美系列一 --------------理念的逻辑性

目        自我欣赏与赞美系列一   --------------理念的逻辑性     
理念的逻辑性:
                我没看过太多前辈大师们的著作。只是和大家一样知道一点爱略特波浪理论的原理。还有个叫葛南维的前辈,他的理论核心是八大买卖法则。第三个我知道的大师是费波那姿,他的精华内容是一组神奇数字序列。我把以上三位大师的理论提炼归纳为:波浪级别,买卖法则,数字周期。我将这三个理论高度融合,发展,演变出自己的理论体系。结合中国股市运行实际规律及特点,将前辈的理论的模糊性做出了相对的量化。使得浪形分析有了比较具体的参照依据和相对标尺。                  
              前辈们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前辈们的理论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他们的理论是怎么样和实际分析及实战操作结合在一起呢,许多朋友都研究的很深,但和实际的分析却是两张皮,这就是因为你没有明白前辈理论模糊性的内涵蕴藏着精准性,他们的模糊性体现在这些理论的适应性范围极其广大,无论是不同的地域还是不同的行业领域,都有其适应性。他们的精准性体现在趋势或说波浪的拐点上,同时在判断这个拐点的的时候还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爱略特波浪理论的原理我就不赘述了。我要论述的是他的难点,波浪级别的量化。我是如何将波浪的级别进行量化判断呢?
            我先把均线系统设置为7条,分别是250,120,60,30,20,10,5。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这里讨论。我用这7条均线来划分波浪的级别。他们运用在任何周期之中,他们之间存在着辈分的关系。价格运行在哪两条线之间就界定其为与之对应的级别。如:在日线周期图表中,价格运行在120与25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日线的级别,价格运行在30与6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小时线的级别,价格运行在20与3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30分钟的级别,价格运行在10与2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15分钟的级别,价格运行在5与10之间,行情从此处产生,则是5分钟的级别,(以上均线数字前面均省略了MA字母)。
               界定了浪级,然后是界定浪序。无论行情是向上或向下,都有推动与修正之分,向上是推动则回落是修正,向下是推动则反弹是修正。一个推动母浪含5个子浪,一个修正母浪含3个子浪。所以,当确定了浪级,也就是确定了行情是以哪条均线为基准。那么,浪序就是打击这条均线的次数。一个推动浪的5个子浪的运行顺序是怎样的呢?1子浪是价格从下向上突破该浪级均线,2子浪是从高位向该浪级均线回落靠拢,3子浪是从该浪级均线启动沿着1子浪的方向前进。4子浪如同2子浪向该均线靠拢,只是和2子浪的形态有交替规则,5子浪又和3子浪相同,只是能否成为成功的5浪,其中1,3,5,三个子浪的长度和高度,爱略特也有详述。但我也有我的相对量化的标准。在这个推动浪中,2,4,两个子浪恰恰回打了该浪级均线2次,第3次该均线的支撑作用失效,进入更高级别的均线支撑,同时进入修正浪中。在这个修正浪里,有3个子浪,1子浪离开了刚才那个推动浪的基准均线,(离开多少就完了呢,这就要数这个子浪的内部结构,他的子浪又有几次回打该级别的基准均线的次数,与母浪的分析相同。)2子浪是回打,3子浪和1子浪方向相同。到此为止,整个8个子浪全部运行完毕,构成了爱略特波浪理论中的一个大循环。然后开始下一个新的循环。如果向下是推动浪的结构,那么把上面的内容反过来就可以了。以上内容叙述的还很不够详细,留待以后做专题详述。
              有高手奉献某个技巧,如均线的2次 握手的买入法,此方法确有其正确的地方,但只知其然,就只会照猫画虎,也会犯很多的错误,要作到能鉴别其是形似还是神似,就必须明白其所以然。道理无非是某两条均线粘合后,价格上穿,形成以下面的均线为基准的母浪,回打第一次为小2子浪,向上一穿就是第3子浪的原理。还有许多技巧都是局部的小手段,不知道其原理,就不知道其运用范围,就会犯很多错误,然后就将这个技巧的理念全盘否定,走向另一个极端。
               下面我们来谈谈葛南维先生的8大买卖法则吧。  
                葛老先生的买卖法则,看上去好简单,好清晰呀,一条抛物线,一条价格线,价格线在抛物线的上下附近出现了4个买点和4个卖点,都是高抛低吸的经典位置。那么如何寻找和界定这些位置呢 ?
其实这些个位置并不难界定,难的是这个抛物线如何界定,把他确定了一切也就好办了。
                首先说这个抛物线他就是某一条均线,是个动态的均线,是个不同参数的均线。其次他在大盘的不同时期参数不同,不同的级别的行情,参数不同,不同的个股参数也不同。
                 说到此处,我们就要和上面的浪级和浪序结合起来了,浪级的界定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确定葛南维的这条抛物线,也就市我上面说的那个基准线。浪序的界定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确定围绕抛物线的8个买卖点的位置。
                 有高手奉献经验,一根均线就解决了买与卖的问题,对吗?,对,当然对,那不是你我的发明,葛老先生早就告诉我们了呀。但问题是你不知道那根均线是哪一个啊,你如果任何时候都用那一个参数的均线,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行情的级别不同,那根抛物线的参数就不同,你不随着行情的级别变化而变化参数,你还是运用不好葛老的买卖法则。
                 在让我们谈谈费波那姿老头吧。
                 这个老头他告诉我们什么呢,那些数字有什么用呢?
                 我发现(当然别人也发现了啊)那些数字和我们的股市行情的产生的延伸时间有吻合性,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吻合性。来看看我上面谈的浪级的辈分,其实就是不同的周期,如:日线是母浪,小时就是子浪,30分是日线的孙浪,同时又是小时的子浪,其他的周期关系以此类推,而母子孙之间的包含的数量都是费老先生的神奇数字。而这些数字更体现在行情的时间上,比如,15分钟的一个子浪就是一个5分钟的级别的时间,他的长短大约是4个小时,也就是一天。那么,一个15分钟的推动浪有多少天就基本上可以推算出来了,也就是3--5天,而30分的级别时间就大约是8--13天,60分的级别就是21----34,所有级别的行情时间也都和费老先生的神奇数字相吻合。
                    综上所述(我只是极其简单的阐述了一点点,其中内容有待日后慢慢展开),我将三位老先生的理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再和我研究的指标参数相互补充验证分析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创造出时空跨度理论。该理论可以完整的解释其他各门派的分析原理。其威力经历了我的心态变化的检验,经历了行情牛熊的检验,经历了时间跨度的检验。
下期题目
自我欣赏与赞美系列二  ----操作的艺术性(待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欣赏与赞美系列二---------------操作的艺术性

操作的艺术性:
              
                系列一主要谈的是知行合一的“知”这个层面的内容,“知”从获得,储备,学习,领悟,理解,消化,到最后升华。是个吸收的过程。我把他叫做“入”,就好象是买卖股票中的买。而“行”是把升华的“知”,尽可能的从深度,广度上释放出来。是个出的过程。我把他叫做“出”。就好象是买卖股票中的卖。
                 问题来了,我们很多的人,他在知识摄入到升华,每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如正常的完美的状态是:新知识进入大脑后,看到里面很清亮,它和原有储备的知识打着招呼,碰到亲密的熟悉的就融合在一起了。可是有的大脑,新知识进去后,看见的漆黑一片,好象进了无底洞,进去就别想出来了。所以,到“行”需要把“知”释放出来的时候,有的人把10个单位的知释放了8,9成,在加上个性的灵感,反而超出了自己真正的“知”。有的人则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以上例子有点夸张啊)
                    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其实除了知的不够,还有个重要的东西-----个性。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就造成知识积累侧重的偏差。我们除了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有很好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才能把知识尽可能多的转化为行动的力量。
                     操作的艺术性,我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
信心和决心
我喜欢股票,我们国家还没有股票市场的时候,我就想如果中国开办股票市场,我就一定要把他的波动规律找出来。这是我80年代的想法。后来,无数次的失败,我没有 灰心过,坚持着,艰难着挺了过来。其中的故事等以后写回忆录时在说吧(呵呵)。
耐心和恒心
每个人都喜欢短线,因为他可以快速积累财富。其实人们只是往好处想,短线也能快速让你的财富消失。因为你的错误总是比正确多。
我选的股票都挺好,可是每次都没耐心,3天都不想等,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跳赖跳去,换来换去,卖掉的都上天了,手里的还没动。因为刚把调好的卖了,追进刚才好的,而现在又进入了调整,如果有点耐心,等等它也就又起来了,可是自己又重复着前面的故事。那些年就只干这些事了。现在回想当时的情况,当然是知的不够,但难道知的不够的人,就不能不该挣到钱吗?也不尽然。后来我对自己说,你不要想的明天就挣大钱,一年下来先能作到不陪就算成功。由于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心态立刻平静了许多,操作的次数也随之少了许多,每次买入首先考虑是不陪的把握很大才敢操作,很快的啊,比原来给自己的要求很高时的时间还短就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润。我终于真正明白了急于求成和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不是你我不懂,是人性的弱点无法控制)。
爱心和善心
有很多故事的寓意都是说做人要有爱心,要有颗善良的心。做股票尤其如此。。老和尚买股票的故事,虽然是个故事,但道理的确是那样。每次大跌,你抱着拯救苍生的心态买了,还就有了好心好报。但凡做大事者都有博大的胸怀。到如今我真的感到挣钱的难度越来越小,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智慧,有了智慧就可以创造其他各种财富。也能更好的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以上都是人的心态的方面,心态很难量化控制,只能慢慢修炼,逐渐提高自我境界。
                 我最欣赏和赞美自己具有的一个能力,就是我背熟了许多具有艺术性的股票图表。当我打开红绿相间的K线图时,就象欣赏一件艺术品,当然,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做底蕴。要有主动参与的良好心态,要和他直接对话,才能领略他的艺术魅力。有位法国美学家认为:文化修养确实能够也应该作为直接掌握内涵的中介。但是做股票,光有修养还是不够的,不单单靠文化素养这一个中介,更要紧的是摆脱各种陈规,公式的拘束。敞开自己的视野,让传世名作(龙头黑马)活跃在自己的感觉深处,触发自己的视知觉-----心理联想的主动积极的活动,这样,在欣赏股谱的过程中,当知觉升华为情感时,这种既解放想象力又解放悟性的魅力便在知觉中完成了。你就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比如,当我看到一只未来可能是龙头黑马的时候,我仿佛在欣赏达。分奇的蒙娜丽莎,它的比例那么符合黄金分割。当我发现一只未来的长线牛股,仿佛听到了舒伯特的小夜曲,抒情,婉转,悠长。眼前隐隐浮现出和我美丽的妻子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请别见笑)。我的心情有一点点的激动,我的眼放出点点火光,我的脸有一点点发热,我的呼吸有一点点急促,我的心跳有一点点加速,我的手有一点点的颤抖,我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我买入操作。(有点夸张,但至少有其中的一个动作,呵呵)
                     从9月14日的1259开始,我先后卖买股的顺序是:望春花+25%-----铁龙+15%-----南宁糖业+10%----石油济柴+8-----七喜-2-%---西山煤电-1%-----煤气化0-----国旅+15%------中视+10%---长安汽车+1%===共收益80%,(信不信随便)虽然收益率已经很不错了,但和梦幻交易还有距离,如飞乐,和浪潮没有参与。当然,我对自己决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
                系列一,二,都是一气呵成,没做回味,难免有用词不贴切之处,望朋友们谅解,只看其意,不纠其词。谢谢!

下期题目
系列三展望美好未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10-30 20:37 , Processed in 0.045489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