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096|回复: 5

有心栽花花不开(深沪股市小栾一周评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栽花花不开(深沪股市小栾一周评述)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栾志刚 浏览:20096 回复: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10月末的加息的寒流侵袭下,11月份的第一个交易周就让人感到冬天的严寒,虽然从周一到周五管理层不断的在出利好给冻的哆哆索索的市场加棉衣。但这也只使得病入膏肓的市场在1300点苟然喘息。面对管理层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局面不由得让人深思!难道证券市场非得置死地而后生吗?

本周除了低价超跌板块继续演绎超跌反弹的好戏外,其它板块表现的差强人意。深市本地股和券商概念股在消息刺激下走势比较坚挺;再有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用在长江电力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两次的拯救了1300点,也是它又把股指推到1300点的边缘,股指就靠几只股票操崇,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工具,不能说是中国股市的悲哀! 可以说整周的话题都落在中金公司上,中金成了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中金报告“大盘将跌到1100点~1140点”传闻广泛公开,中金公司涉足股票中国联通(600050)、大商股份(600694)、东方集团(600811)、新农开发(600359)开始跳水,中金公司涉足股票沪东重机(600150)、中海发展(600026)继续明目张胆的大势出货,大盘跟着受累,中金涉足股票市场蓝筹龙头中集集团(000039)继续大跌,可以说整个市场一周都在中金的股票波动而波动,中金也成了下跌的始作俑者,成了市场淬骂的对象,把它当作下跌的罪魁祸首。说句公道话:都是下跌惹的祸,涨了就什么都好了.这就是中国股市缺乏做空机制的弊端!

本周可谓消息众多:周三《黄菊指出资本市场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周五《券商股票质押贷款新规出台条件有所放宽》、《四部委出台意见保护小额投资者利益》但从这几条消息看足见管理层的用心良苦。可现如今的市场已经对利好麻木不仁了,利好只是针对券商.现在的时常博弈已经不再是券商的解放区的天了,其他主力是否对这利好感冒还不一定.没准利好会继续变本加利的继续索取.大自然的野花开得最艳最美丽,也开得最长久。人为灌溉的不免遭到昙花一现的尴尬结局。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运行到一定轨迹就会开始新的运行,毕竟没有人会和利益过不去。所以过分的栽花反而不一定开花,尤其是只往一个盆里栽,忘了给其它的花灌溉!

下周展望:从K线来看, 连续三周的K先形态都表现为下影 线过长, 显示多空在1300的政策底附近争夺激烈, 由于下周是 1496 以来调整的第七 周,保卫1300点成了所有投资者的痛。本轮最大的胜利者就是游资,他们在目前微妙的市场中乘虚而入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利益面前没有人会轻易收手的,所以下周他们仍将继续表演!低价超跌将会成为他们的法宝,尤其本周的创智科技的表现更令他们找到突破口,所以下周重点关注的仍是低价超跌的科技股。虽然冬天到了,也许周末会有一些温暖来体贴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04-11-6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如此,如果不解决上市公司造假,崩盘是早晚的事,看看达尔曼吧,全是假的,证监会都是吃屎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7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明年将继续实行稳健财政政策 减免农业税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6日说中国明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在服务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适当削减赤字和公共投资,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积极增收节支,推进财政改革。

  他在国家信息中心与中国证券
报社联合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网承办的“2005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说,明年主要的改革措施是继续在东北进行增值税转型政策试验。

  楼继伟强调,这个试验2005年不会向全国推广,还需要观察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计将在2006年向全国推广。同时,财政部将继续试验放宽企业所得税成本扣除标准,鼓励企业投资。

  楼继伟透露,财政部门明年将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财政部已经决心让原定五年减完农业税的战略构想提前实现。

  他表示,财政部将支持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

  在谈到如何安排今年超收的财政收入时,楼继伟说,今年财政出现超收,即财政收入超过年初的预算。财政部门用一部分资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拖欠的2000多亿元的出口退税问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新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三再度告急 利好为何“失灵”





  今周多空双方围绕1300点展开激战,1300点数次易手,最后收于1305点,全周下跌15点。从政策面来看,管理层显然非常“焦急”,不断推出政策性利好,包括发布了《关于印发<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的通知》,此举主要是为了解决券商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但毫无疑问,投资主体融资渠道的放宽对市场的止跌稳固还是有帮助的。还有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出台收购个人储蓄存款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款项全部由中央政府负责,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解决公民存款和交易结算保证金以及个人债权的风险,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政府发挥其最后支付人作用的主要体现。

  出了利好,量能没有放出来,也未见号召力的热点出现,市场反应平淡,大盘只是维持震荡走势,乏善足陈。一段时间以来,不得不反复提到的一个是政策底,每次在1300点附近出台的政策都具有保护这个点位不被击破的,技术调整的压力当然存在,但相比于击破1300后再拉回,显然在目前位置反复震荡更能是市场趋于平静。如果在1300点下方长久徘徊,那么整个前提的挽救行动基本上是失败的,这肯定是所有的参与者不乐见的。但目前的市场还存在明显的上行压力,导致了50点范围的反复震荡,或许后市还有陆续的政策出台,管理层是不甘心功败垂成的,政策底的特征依然明显,但推出的利好应更实质性,如降印花税等。另外,只有政策底是不够的,还需要热点的配合。两市本地股表现良好,的确给市场带了一定活力,但热点轮转太快,加上不时有二线蓝筹破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后市需要一个龙头个股的出现,或者龙头板块的出现。普遍意义上的超跌只能维持人气,而不能带领大盘。从周五盘中稀疏的成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没有明确的热点,大盘不可能改变总体震荡的特征。

  周四的中阴线把周三的阳线全部吞没,形成了穿头破脚的K线组合稍有点出人意料,不过与前两周指数围绕1320点反复震荡相比还是很正常的,并没有改变三周来的多空拉据,之所以冲高回落,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成交量在上扬过程中一直不能有效放大,尤其是长江电力<行情资讯 论坛 点评>的反复上攻还是带动不了其他机构重仓股的活跃,说明机构资金搏奕的行为相当严重,导致股指反复拉据。从技术面观察,三十日均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走平后,开始调头向下,对大盘起着较大的反压作用,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状态,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对于后市,沪市大盘在箱体1300点-1350点内已经震荡了十几个交易日了,1300点处又出现利好消息,所以政策利好的累计效应将在短期释放,如成交量不能迅速放大,则短期内大盘还将保持反复拉锯状态,大盘将再次考验1300点,大盘走势已经向着“久盘必跌”的老套走势演变,多空双方在1300点附近的消耗战很有可能以1300点失守告终。

  鉴于大盘走势难以乐观,操作上应谨慎行事,可以考虑逢高减持投机股、适当持有低位价值股,笔者觉得洞庭水殖<行情资讯 论坛 点评>(600257)有“双汇发展<行情资讯 论坛 点评>”的潜质,因为近期肉类、鱼类等副食品价格创了二十年来的新高,肉类龙头双汇发展(000895)牛气冲天,而洞庭水殖是“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水殖面积全国第一,公司利用得天独厚的洞庭湖资源发展淡水养殖,全国各地的湘菜馆都把洞庭湖鲜作招牌菜,今年上半年公司水产品平均涨幅达到40%, 1-3季度净利润增长46%,公司的成长性和行业地位确可媲美双汇发展,由于每年的秋冬季节为水产品销售旺季,特别是高附加值的贵价品种大闸蟹火热上市,在全国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场的洞庭水殖四季度将会有好收成。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正出现调整,多吃鱼,少吃肉,以避免肥胖,这将导致对水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就此而言,洞庭水殖的的发展潜力应较从事肉类业的双汇发展大。该股近期主力收货迹象明显,值得重点关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0 16:58 , Processed in 0.03479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