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兆 + 金学伟 1101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明旺想
浏览:17806
回复:4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熊途漫漫何时了(七)
鲁兆
形态与波浪
图一显示,从1994年7月至2001年6月,上证指数运行了一个相当标准的上升楔型。《波浪理论》有云,上升楔型多产生于C浪或者第5浪。很显然,这里应该是第5浪。据此反推,325点是第4浪,1558点是第3浪,95点是第2浪。第1浪于无形之中。
[TPH02]
图一中的上升楔型之时空分布也是非常经典的。运行83个月。约是一次七年周期。正所谓“七日复得,勿逐。天行健”也。
此周期可折合为343周,是《后天八卦方圆图》上的艮卦周期。艮山为止,造顶转势!又:343乃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之七倍之数!呵呵,七次生命周期!
从95点底部算起,至2001年6月2245点历史大顶,乃是127个月。须知道,127乃是《后天八卦方圆图》卯酉线之兑卦之数!
时间上如此经典、形态上如此标准、空间上如此完美(顶部触上升楔型之上边线),事实上,325点至2245点还是一个结束式的3——3——3——3——3结构,彰显一轮升势至此结。因此我认定2245点完成了上证指数第一循环的第5推动浪。
波幅与比率
有人将1996年1月512点至2245点划为一个上升推动浪,循环周期亦从96年1月起算,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上文分析了上升楔型的时间、空间、形态结构。下文单说波幅与比率。
325点至1052点为第1浪。升幅为727点。将727点换算为100%。
1052点至512点为第2浪。跌540点。跌幅为-74.3%。
512点至1510点为第3浪。升998点,约是1浪升幅的138%。
1510点至1047点为第4浪。跌463点。跌幅为第3浪升幅的-46.39%。
1047点至2245点为第5浪。从512点至此上升1733点。是第1浪升幅的238%(1733/727=2.383)。
[TPH03]
图二是运用“波浪尺”直接拉出比率的。1.382倍之空间结束了第3浪的上升;2.382倍空间完结了第5浪。波浪尺标示2244.06点,第5浪实际指数是2245.44点。准确度何其高!
正是因为时间、空间、波浪形态、波幅比率的完美结合,使我坚定不移将2245点定性为第一循环第5浪。这个观点非今日始成立,事实上已经指导了我三年多来对市场的预测与判断,好象大错还来犯过。
螺旋轨迹及倍数生成
有了2245点的波浪定性,对于其后调整的时间及空间目标就有个谱了。
我们可以运用股市生命的螺旋线性展开及倍数生成规律,作出概略的推算。
螺旋线性展开取1.618倍。典型的案例有:
1988年4月至1997年5月,运行110个月。深圳成指产生6103点历史顶部。将上升趋势的运行时间110个月换为100%,下跌趋势设为上升趋势的0.618倍。则下跌时间为:110x0.618=67.98个月。这个时间对应2003年1月2673点底部。其后产生了为时15个月的上升行情!
事实上,2673点底部同时产生于以6103点为太极的68(月)x2时间对称。这里实际上是螺旋线的展开点与倍数生成的汇聚点。(参见图三)
另外,2002年1月2661点底部产生于5037点为太极的10(月)x2时间对称;今年9月2996点底部则产生于42(月)x2的时间对称(太极同上)。
这表明,2002年1月、2003年1月以及今年9月共三个重要底部均产生于“倍数生成”的生命机理!
根据螺旋线性展开及倍数生成的生命模式,我们计算得:
1、对应于1996月1月至2001年6月上升的两个调整时间目标为40.17个月和65个月。即2004年11月或2006年11月。
2、对应于1994年8月至2001年6月上升的两个调整时间目标为51.29个月和83个月。即2005年10月或2008年5月。
3、相对于104点至2245点上升的0.618时间螺旋点为2007年10月。(122×0.618=75.39);倍数生成于2011年7月。
就中期走势而言,根据江恩角度线的原理及应用经验,上证指数向4x1线下滑,即在0.618黄金分割位附近寻底是必然的选择!
至于短期走势,我们早前的拙作说,本周反弹,下周则要提防见顶了(见上周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