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642|回复: 11

2004年10月30、31日(星期六、日)政策消息面情况专贴,欢迎大家添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98 天

发表于 2004-10-3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10月30、31日(星期六、日)政策消息面情况专贴,欢迎大家添加。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方圆王 浏览:3642 回复:1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加息有助于调空资产配置 高分红概念股即将受宠


   据新闻晚报报道,央行宣布从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对股市具有短期冲击,但影响不大。但投资者需要研究随其而来的加息周期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就在市场已经认为今年内可能不会加息的时候,央行在昨日公布了加息消息。从盘面上看,除了午后个别股票大幅震荡下跌尾市跳水外,与加息密切相关的地产股、汽车股和银行股反应并不强烈。短期内受加息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银行股、地产股和汽车股。

  在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中,银行由于将面临提高贷款利率而间接产生的高成本,如果强化放贷弥补提高的成本,将影响银行的盈利预期。但对于地产和汽车等行业来说就不容易判断。专业人士认为,目前市场受加息等外力影响的成分比较小。市场行情除受资金供应影响外,主要与上市公司实际业绩相关。

  尽管加息有助于扭转资产配置不合理的作用,但投资者更需要结合影响宏观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例如油价波动、出口以及物价变化等方面决定投资策略。

  有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本次加息对债券市场冲击不小,可能进一步加剧机构投资者的资金紧张局面,间接影响股市资金来源。一些机构可能因此加大游说上市公司分红的力度,投资者可关注有较大分红潜力的股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加息反应: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短期影响有限


   据新闻晚报报道,一些著名经济学者和证券研究机构昨日已表示,加息对巩固前一阶段宏观调控的成果有积极的帮助,但由于加息幅度有限,对资本市场近期内影响将不会十分明显。

  巩固调控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负责人徐宏源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并未发生重大转折,CPI略有回落,促使央行作出加息决定的导火线是9月份居民储蓄存款的大幅度下降。

  有数据表明,今年1至9月,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量同比下降了2070亿元,单是9月份一个月就下降了663亿元。徐宏源表示,储蓄存款构成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若储蓄增量出现持续下降,可能威胁部分商业银行的稳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作出了加息的决定。他表示,此次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与各方估计的范围基本一致,是一种小步走、试探性的举措。

  徐宏源认为,此番利率调整有三重作用,除了可能促使储蓄存款增量回升和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之外,还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泡沫。他表示,在今年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在局部地区已经形成了泡沫化趋势,此次提高利率有利于抑制一部分投机性的买房需求。

  对于加息和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表示,地方行政推动和土地市场较混乱都是前一时期投资过热中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巩固目前的调控成果,当前仍不能主要靠利率手段。但是考虑到资源价格长期扭曲会严重影响经济下一步的稳定发展,应该适当加息。

  夏斌强调,所谓适当加息,是指只要改变2002年前为防通缩设定的利率水平,将实际利率水平由负转为稍高于零。

  短期影响有限

  对此次利率调整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徐宏源认为应从短期和中期角度去理解。他表示,已经低迷了相当时间的证券市场,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加息传言的影响。因此短期看小幅的利率上调并不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震荡。但是从中期看,市场的走势将取决于投资者会否认为加息将进入一个周期。

  夏斌则认为,因为是少量、逐步的加息,只是恢复实际利率为正,影响是很小的,而且是短暂的。

  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招商证券研发中心的一份最新报告提供了部分支撑。根据该报告,在我国证券市场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利率调整与股指表现的关联度也不十分明显。该报告认为,从理论上看,升息将导致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下降。但从实际看,升息只要幅度不大,对整体经济及企业盈利增速影响都不会太大,在这种情况下,股市表现将主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包括宏观调控、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政策面变化等。因此,建议投资者在升息后可适当关注原油开采、公路运输、港口、银行等行业,但仍应重点关注煤电油运等瓶颈类行业及消费类行业中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公司。

  申万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升息后债券市场收益率将快速上升,整体市场收益率上升幅度在30-50个基点左右。长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张彻认为,由于主要投资品种是一年期以内的证券,其价格下跌幅度有限,货币市场基金将会从加息中获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石化和联通季报显示 经营稳健增长续


   据上证报:中国石化(600028)、中国联通(600050)今日分别公布了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

  中国石化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4176.95亿元,同比增长38.93%;净利润为240.42亿元,同比增长62.40%。

  中石化在前三个季度六成多的净利增长,来自产品销售价格和产销量的双重提高。200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石油、石化产品需求稳步增长,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石化油、气产销量稳中有升,炼油和化工装置保持高负荷运转,产品价格普遍上扬。前三个季度里,中石化国内成品油总销量为7018.75万吨,同比增长27.22%;原油实现价格为每吨1838.21元,同比增长12.38%。

  中石化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国内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在高位震荡,化工行业仍将处于景气周期。根据预计,第四季度内,中石化将分别生产原油、天然气和乙烯982万吨、15亿立方米和97.2万吨,加工原油3424万吨,实现国内成品油总经销量2400万吨。

  200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1.7亿元,同比增长20.0%;而公司成本费用支出为458.6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支出255亿元,同比增长23.7%,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实现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7.9%。

  前三季度,中国联通GSM移动电话净增用户900.9万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9.4亿元,同比增长14.5%;CDMA移动电话净增用户688.7万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0.8亿元,同比增长53.1%;长途、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同比下降4.1%。公司表示,要将CDMA1X技术和业务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推动CDMA用户及收入的增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交行上市箭在弦上 发言人称上市准备工作就绪


   据中华工商时报:近来,交通银行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的传言,甚嚣尘上。对此,处在风口浪尖的当事人交通银行,却一直保持缄默。

  距今年6月,国务院批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的整体方案后,时间已过去四个月,交通银行改革的进展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体制改革是否有了实质性的变化?28日,交行发言人首次正式接受媒体采访,对4个月来交行所进行的改革进展及结果作了详细的披露。

  种种迹象表明,交行为上市所作的准备工作已然就绪,上市也许就在“明天?……

  记者:自从国务院6月份批准贵行整体改革方案以来,交通银行的改革推进很快,完成了财务重组,引进了汇丰入股,请问迄今为止交通银行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发言人:虽然国务院批准我行深化股份制改革整体方案不过4个多月的时

  间,但是通过这次改革,交行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主要财务指标达到了国内同业的先进水平;二是引进了国际国内一流的战略投资者,优化了股权结构;三是初步建立了科学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四是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完成财务重组和引进外资后,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我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达到8.43%,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1.62%。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98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为3.43%;按监管标准提足各项准备,拨备覆盖率为72.77%。这些指标基本上都达到了国内同业先进水平。

  记者: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交通银行虽然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据我所知,公司治理结构也并不完善。请问发言人,这几个月来交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发言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交行这次改革的重点之一。同时,随着汇丰银行、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央汇金公司等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加入,9月23日通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再次修订了《交通银行章程》,同时审议通过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行长工作规则》、《信息披露制度》等公司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另一方面,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基本建成。根据财务重组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交行调整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其中调整后的董事会由18名董事组成,财政部、汇丰银行、社保基金理事会和中央汇金公司推荐的董事人选进入了董事会,共计6名;其他股权董事共计4名;计划聘请5名独立董事,本次到位4名,这些人选都是国际国内知名人士;高级管理层董事由5名减少到3名;再加上董事长1名。还组建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即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人事薪酬委员会。通过这些措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另外,信息披露更加透明,重大的经营管理信息都在年报和交行网站上进行了披露,同时还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披露交行信息。

  记者:这次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都对不良资产进行了集中处置。交通银行通过出售不良资产和核销,不良贷款占比下降到了3.43%,拨备覆盖率提高到了72.77%,正如您刚才所说,已经达到了国内同业的先进水平。现在大家关心的是,过三五年会不会又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

  发言人:财务重组基本完成后,交行正在加快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强化授信体系的集中垂直化管理,成立总行授信审批中心,并组建部分授信审批分中心,提升授信管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二是成立了负责全方位全流程风险管理的风险监控部。三是在进一步完善贷款评估及逐笔拨备,推行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评估系统的基础上,对不良资产管理实行“逐笔监管,关口前移?。四是设计了加入拨备和资本调整因素,以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明年在全行全面推行。

  与此同时,内控机制也正在进一步健全。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对分行的内部评级办法,根据内部评定等级实行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明年上半年在全行上线运行数据大集中核心账务系统,以科技手段强化整个业务流程的内控机制;加大稽核体系的垂直化建设,通过设立地区稽核中心,增强稽核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截至9月末,交行不良贷款余额就比6月末减少了6.42亿元,总比降低了0.22个百分点。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汇丰入股后,交行与汇丰银行有哪些实质性的合作?

  发言人:目前交行正根据与汇丰银行的协议,按照“互谅互让,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要求,在三方面深化合作。

  第一,汇丰银行直接参与我行经营管理。一方面,汇丰银行的2名董事提名已得到股东大会认可,将通过董事会参与我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汇丰银行还有权派遣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进入我行高级管理层。

  第二,业务合作正在积极推进。汇丰银行入股后,我行与汇丰银行的战略合作将在多个业务领域展开。根据《信用卡业务合作协议》,交行将与汇丰银行合作成立一家独立的业务单元从事信用卡业务。目前该信用卡业务单元已经开始筹建,将在近期投入运营。根据《品牌许可协议》,汇丰银行许可交行使用汇丰集团及汇丰银行的品牌,期限3年。下一步,交行还计划在公司业务、国际业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与汇丰银行建立更为广泛而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第三,技术支持和协作正在展开。根据《技术支持和协助协议》,汇丰银行每年将向我行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五个方面。

  目前交行正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组织架构再造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三个方面来加快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截至9月末,交行资产总额达到10767亿元,比年初增长12.71%;实现拨备前利润94.8亿元,同比增长33.3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券商已经开始悄然上调佣金和附加费


  券商经纪业务佣金标准日前出现了新的动向,部分具备竞争优势的券商开始将收费标准悄然上提。据了解,客户基本都比较平静地接受了券商小幅提升佣金标准的行为,但前提是券商能够提供安全的保证金存管模式和高附加值的咨询产品。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采取提高佣金行为的券商还是少数,多数券商不敢贸然行动。

  经纪业务实施浮动佣金之后,券商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大了生存的压力。由于股民对单纯的佣金上调的敏感度较高,部分地区的券商开始恢复收取停收很久的委托费,以求变相提高佣金收入。据了解,这部分收费数额还是相当可观的,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证券营业部的经营压力。

  另据了解,在证券经营机构竞争不充分的地区,券商在佣金之外收取附加费用的现象是长期存在的,在佣金浮动在之后也没有停止收取。除了委托费,有些券商甚至连开户、代理市值配售,打印对帐单也要另外收取费用。在这些地区,往往是一两家券商垄断当地的市场,股民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券商拥有更大的定价自主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股停发三月 有望11月采用询价制恢复


   据北京晨报:从8月停发A股,至今已经三个月了,何时恢复新股发行渐渐开始引起市场的猜测。

  近日市场上传出消息称,11月1日起,新股发行即将恢复。记者昨日致电证监会新闻处,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并表示“没有看到相关报道”。

  据分析,央行日前发布的《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券商发行短期融资券募集的资金不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营业网点建设、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为客户证券交易提供融资、长期股权投资等用途。剩下的用途只有一级市场。该《办法》将于11月1日实施,因此新股发行也可能在11月恢复。

  此外,一些投行最近马不停蹄地向机构投资者推介其IPO项目,并且采用询价制,这也说明采用询价制发行的股票即将亮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解中国三季度宏观数据 称中国经济“升温”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专家撰文,称中国经济的“体温”在三季度中有所回升,宏观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弹。

  文章分析认为,这种“升温”主要体现在:

  1.三季度9.1%的增速明显高于剔除SARS影响后的二季度8%的实际增速,显示经济出现了较大的反弹。

  2.三季度投资增速比二季度有所提高,8、9月份工业生产也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比二季度加快4.2个百分点。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比8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工业生产继8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的加速。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比7月加快0.4个百分点。

  3.CPI:新增因素抬头

  9月份5.2%的CPI同比上涨中由于去年下半年粮食价格快速上涨造成的翘尾因素已经从8月份的3.7%下降至2.5%,而自年初以来的新涨价因素为2.6%,大大高于8月份的1.5%。新增因素的作用超出翘尾因素为今年以来首次。

  9月份CPI变动出现上述特点缘于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加大。估算显示在9月5.2%的CPI同比上涨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的贡献率已经由7、8月份的93%与88%下降到84%左右。这说明目前中国CPI通胀由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成本推动型的特征逐渐减弱,非食品价格的变化对CPI通胀的影响正在加强。在非食品价格的变动中,居住类价格指数,尤其是水、电、燃料的价格近几个月呈不断上涨的趋势。物价涨幅短期难以大幅回落

  目前飙升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民工荒对工资上涨的压力使得CPI通胀短期内难以回落至较低的水平。

  受供求关系与国际经济、地缘政治、以及投机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内难以大幅回落,这将带动国内燃油、石化类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对国内物价水平带来压力。

  从9月份最新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走势来看,上游产品对CPI上涨的压力依然没有减轻。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9%。上游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最终将提高CPI,特别是非食品类价格。

  工资水平也面临上涨的压力。粮食价格的上升对CPI不仅有直接的作用,它还会通过对工资的压力对通货膨胀产生间接的影响。同时,部分地区实施公务员工资改革,也会对企业提高工资标准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三季度经济的反弹:中国经济“波浪型”着陆的体现

  投资与工业生产增长的再度加快显示中国经济“体温”的回升。这正是中国经济“波浪型”着陆的具体表现。

  行政性调控固有的“运动式”特点使得中国经济在着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反复。即便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着陆的趋势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经济出现一次或者多次的反弹在所难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大利空突降 沪深股市后市走势不乐观?


   据华西都市报:市场人士认为,在加息影响下,股市即或今日上涨,后市走势也不乐观

  在9月份的CPI上涨5.2%,比8月份仅回落了0.1个百分点,CPI已连续4个月越过5%的通货膨胀“警戒线”之后,加息终于在昨日成为现实。投资者闻加息首先反应的肯定是重大利空,加息对正处于在1300点附近挣扎的股市,对于刚刚探低回升的沪深股市将有怎样的影响?后市该如何走?对此,市场人士有三种看法。

  股市走势一

  重大利空影响深远

  多数经济学人士认为,加息对股市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利空消息。首先,加息将导致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价自然受影响。特别是那些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如房地产业,影响将相对显著;其次,加息将使得负债经营的企业经营困难,经营风险增大,从而间接影响股价;其三,加息将导致股票投资机会成本增大,导致股价下降;最后,加息将吸引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向储蓄,尤其是股市熊市的时候,导致资金缺乏。

  所以,面对重大利空,股市直接的反应应该是下跌。而昨日盘面表现看,股指在构筑小双底并突破颈线位后,最高仅冲高至1356点后就徘徊不前,显示向上的压力非常大,最后半小时的跳水走势已清楚地表明超跌反弹已经遇到阻力,回调在所难免。而就在此时加息的影响无疑将推动股指的回调,大盘短线仍将第三次考验1300点的支撑。短线支撑位1312点可能难以抵挡住下跌的步伐。

  川财证券刘籍仁预测,如果今明两天,大盘有剧烈反应,出现跳水行情,反而是好事,以暴跌方式一次性消化利空。如果大盘暂时无大反响,投资者就有必要提高警惕,完全可能钝刀割肉,以持续数月的阴跌方式补跌。

  记者点评: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能小视,也不能夸大。前几年利息一直维持在最低水平也没见股市上涨。

  可能性:***

  股市走势二

  早有预期影响不大调整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因为加息早有预期。当6月的CPI突破5%的时候,市场是一片加息声,一直拖到现在在9月CPI出现小幅下降时兑现,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仍在预期之中,预期中的消息不管是利空还是利好,到兑现时影响已经不会太大了。

  所以今日大盘低开后将出现整理走势,不会因为加息的消息而改变目前的调整态势。短线震荡后将趋于平静,仍然会延续前期的调整格局。

  记者点评:预期兑现的确影响不大,甚至出现相反影响,就如同前期券商集合理财、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利好消息兑现时,大盘反而下跌的反应一个道理。

  可能性:**

  股市走势三

  利空出尽先抑后扬上涨
 
 从利空兑现的角度分析,部分分析人士认为,短线可能对股市形成利空出尽成利好的刺激,就如同近期美国股市稳加息而上涨一样,今日股市将低开高走出现上扬。

  近期政策面利好不断,沪深股市两破1300点后都被迅速拉起,表明1300点的支撑非常强劲,目前双针探底后已经形成小双底形态,昨日盘中还突破了小双底的颈线位,表明经过多日的调整后,多头已具备了反攻的能量。在此情况下,加息的兑现可能会导致低开,但低开将是最后的一跌,将是一个低吸的机会,短线回调后,大盘将很快收复失地延续前期的反弹走势。

  记者点评:利空兑现变利好,大盘不跌反涨这是市场常有的反应,但要看在什么背景、什么状况下。目前如此疲弱的市场,要言上涨恐怕要有点勇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政持续注资社保基金 证券市场将实现多赢
  

   据证券日报:社会保障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财力储备,其主要任务是为了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社保资金支付需要,而目前社保基金的1400多亿资金规模相对未来的巨额支付恰似杯水车薪。显然,通过制度设计,开辟社保基金资金注入的合法途径,进而应对未来社会保障资金支付压力,势在必行。


  当前,社会保障面临长期资金困局。首先,社会保险费供款率过高,企业负担过重。其次,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面临扩大覆盖面越来越难的问题。由于过高的缴费率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及赢利水平,致使很多企业以各种方式逃避参保。最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财务上面临不可持续的前景。在目前统筹费率为23%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企业负担过重,基金收不抵支的现象,随着收支缺口越来越大,老年人口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的权益很可能难以得到保障。


  要改变这种局面,社保资金亟需财政持续注资。显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支付问题,而且要未雨绸缪。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做出重要决策,即筹集资金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通过投资运作积累资金,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力储备。


  2003年,全国社保基金总量约为132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前三年拨款977亿元,而当年中央财政没有拨款。2004年上半年,中央财政才拨入上年结余70亿元。显然,社保基金目前的资金相对其使命实属杯水车薪,作为我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资金,必然要开辟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因而,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应该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尽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采取按财政预算或超收部分的一定比例拨款的方式,实现社保基金财政拨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现实中,经过近年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财政实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如今年前八个月,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8477亿元,同比增长28.7%,收大于支3762亿元,财政的持续盈余为财政拨款支持社保基金提供了可操作性。


  据估计,应对2030年的人口老龄化高峰的资金压力,战略储备资金至少要达到25000亿元,考虑到财政每年要弥补当期社保支出日益增大的缺口,因而,向社保基金的拨款在早期可占财政较高比例,后期可适当降低。总体而言,社保基金需要我国财政在未来二十年内,年均向其拨付1000亿左右的资金。


  现实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财政资金注资社保基金的制度设计不仅可能应对未来的老龄化危机,而且有可能起到促使公共财政转型与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多重作用。


  一方面,财政在弥补当年社保支出缺口的同时注资社保基金,起到了改变支出结构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我国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体系中,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30-50%。而我国在1998年以前,中央财政用于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则微乎其微,1997年只有150亿元,占整个财政支出的1.5%左右。即使现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仍不到10%,如2002年,“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中央社会保障专用基金”三方面的支出总额为1716.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7.8%。未来,财政用于社保支出的比重应达到20%-30%。


  另一方面,社保基金作为一种储备资金,就必然要求在十到十五年内只用作投资增值,而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即社保基金是一种当然的长期资金。众所周知,我国证券市场不仅存在着股权结构分置的严重缺陷,其资金结构也十分不合理,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亟需以长期投资、长期增值为主要目标的资金来源,而社保资金的性质正好与此吻合,因而,从长远看,社保资金的持续入市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十分有利。


  从近期证券市场看,在财政出现较大盈余的同时,将一定比例财政资金拨给社保基金运作,社保基金又将其部分地投资于证券市场,客观上可以起到维持证券市场资金供需平衡的作用,因而,也有利于短期内证券市场的稳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吸引资金分流行业影响有别 加息绷紧股市神经


   据新闻晨报:升息终于从市场的预期成为了现实。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本次升息将对证券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晨报记者采访了金融专家与证券分析师。


  升息吸引资金分流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朱钟棣表示,历来证券市场总是把升息作为利空看待。


  首先是市场资金面上,存款利率提高了,将会使一部分并不十分忠于证券市场的资金离开,从而选择存银行。不过,他表示,就刚刚公布的消息看,本次升息幅度并不高,还不足以极大地转移投资者的注意力,因此,短期内实质性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升息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会进入一个升息周期,接下来,利率还会继续上调,这对投资者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忽视。


  不同行业影响有别


  朱钟棣教授认为,升息对上市公司经营也会产生影响。不少上市公司将因此受到拖累,最明显的是房地产板块,这是个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行业,贷款利率提高,无疑将增加该类公司的成本,另外,目前在买房者的资金来源中,贷款也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升息对房地产销售也会起负面作用。类似的如外贸公司、汽车企业等,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不过,朱教授指出,这只是对整个行业面上的分析,对于其中资金充沛的公司,升息的影响也可能不明显。除负面影响外,也有行业能因加息受益,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升息将吸引更多存款,扩大其业务规模。


  财务成本相应提高


  万国测评分析师赵晓斌表示,贷款利率的提高,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相应上升。加息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行业,比如房产、建筑、造纸印刷、传播与文化等综合类行业的影响较大。其中,房地产受加息的冲击是最大的,加息不仅提高这类上市公司的成本,还会明显降低销量,并通过供求的变化影响产品的价格。近日二级市场上,房产股对加息预期作出了明显的反应,行业龙头万科股价近两日已大幅回落。


  此外,贷款利率提高会加重企业利息负担,从而减少企业的盈利,进而减少企业的股票分红派息,受利率的提高和股票分红派息降低的双重影响,股票价格必然会下降。


  股市未必反向运行


  虽然,从简单的理论上讲,加息不利于股市;但就中长期而言,利率升降和股市的涨跌也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就是说,中长期股价指数的走势不仅仅只受利率走势的影响,它同时对经济增长因素、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反应也很敏感。如果经济增长因素、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大于利率对股市的影响,股价指数的走势就会与利率的中长期走势相背离。


  我国从1996年5月进入降息周期的拐点,股指也进入上升周期,利率与股指的走势发生了5年的负相关关系。但2001年在利率没有进入升息周期的情况下,股指开始了下跌的趋势。分析其原因,我国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大于利率对股市的影响。人们对非流通的国有股将进入市场流通的担心和恐惧导致了股市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发生了非对称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目前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仍然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利率对股市的影响不能够成为研究和预测股市中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


  “就短期而言,大盘已在千三附近获得较为有力的支撑,因加息影响而出现大幅下挫的可能性并不大,短线或许将走出一波先抑后扬的行情。”赵晓斌如此认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息对三类个股冲击最大

   
    加息肯定是利空,现在我们要作出判断的是这一利空影响有多大,对我们市场尤其是周五的运行会造成何种影响。从股市的角度来说,预期是最主要的。而此次加息至少在近三个交易日当中是没有被市场预期的,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在以前较长时间内也没有被预期到。从短期角度来说,前一个预期对市场的影响更大一些,也就是说,由于近几个交易日市场表现基本没有预期到加息因素,周五开盘之后,市场将对加息予以消化,不排除出现跌幅较大的情况;但同样由于加息幅度出乎市场预期,在短期市场调整之后,中期建仓机会将会来临,预计时间将在下周初的连续下跌之后。总的来说,近期市场一直处于上下两难的过程当中,加息将打破目前市场的沉闷气氛,市场将选择先向下突破营造空头陷阱再完成向上展开行情的运行方式,利空出尽将被更多的当作是利好。

    具体到盘面上,加息对以下几类个股将形成较大的压力。一是金融类股票,主要体现在中长期存贷款利差的缩小,以三年期为例,贷款利率提高0.27个百分点,但存款利率却提高0.72个百分比点,利差缩小了0.45个百分点,这将直接影响金融企业的收益。虽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的规定对金融企业业务的展开具有一定的良性作用,但此次加息对金融企业整体压力仍较大。第二类受到影响的是房地产等财务杠杆明显的行业,贷款利率的增加将直接提高其成本,甚至对部分财务状况不是很好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形成压力,因此,近期大家对房地产企业要相对谨慎一些。第三类受到冲击的将是带有可转债或者负债水平较高的公司,在利率提高之后,他们的运营成本将会增加,进而对股价形成较大压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股发行将继续暂停?政策面目前尚无明确说法


    为配合就首次公开招股试行询价制度咨询市场意见,中国证监会在8月底停止安排新股上市。

    市场较早前预期,新股将于10月底恢复发行。当时证监会有关人员表示,目前暂停新股发行,只是便于新老政策对接,并非长时间暂停新股发行,市场等待新政策出台的时间应不会太长。但在新股发行暂停了两个月之后,来自市场各方面的消息表明,新股恢复发行时间将进一步延后。

    投行等待“开闸”

    据记者了解,一些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现在做的项目都是按新的发行股票询价制度在运作,同时也在为自己手中的项目做着询价工作。“我们都在等着,手中的项目已经做好了准备。新的发行制度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包销的风险,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了防止意外,我们现在已经向一些机构投资者推介我们的IPO项目。”某证券公司的李先生在考上保荐人之后第一个项目就赶上了发行制度的又一次改革,他坦言工作要复杂多了。

    “我们早已把对《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交到证监会了,据我所知,其他的券商也都交到了证监会,对于这种改革我们肯定是大力支持的。”北京一家知名券商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华夏证券投行部副总经理王国光告诉记者:“我们也有几个项目在等待,在与企业谈的时候在股指上已经考虑这个因素了,但是股票发行的合理价格是与市场挂钩的,所以还要看新股恢复发行后市场的状况。”

    但是,近期有消息称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已被否决,亦有消息称今年年内不发新股。李先生笑道:“肯定会实行询价制度,我们也是按这个来做准备工作的,只是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新股重新发行可能会延迟到11月或较后的12月份。”王国光告诉记者:“征求意见稿公布的时候,是听说在11月份重新发新股,还有更早的说法是在10月份,但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

    据了解,新股发行询价制度草案在9月份已经提交到了国务院法制办,而内容基本上与征求意见稿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近期传出的消息指出,询价制度方案还未获国务院批准,具体原因不得而知。证监会的一位人士指出,“不存在这类问题,我们一直在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政策什么时候出来是证监会的一个统一安排问题。”

    王国光指出,修改政策更成熟当然更好了,我们都在等证监会的消息。

    而据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告诉记者,《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很可能将与《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一并颁布。而自新《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生效起,原先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将同时作废。“这种变动对市场可能会有很大的冲击,所以证监会在这件事上肯定非常谨慎,延迟发新股争取更多的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证监会审慎决策

    据市场人士预计,实行询价制度后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市场化,A股发行定价将会远低于此前规定的20倍市盈率限制。现时还不清楚新的政策最终出台时会怎样,但总的来说定价会较以往低不少。这样,整个A股市场的平均股价将会逐步下一个台阶。

    这让很多券商和待上市的公司很是焦虑。“在这种市场下,这样的政策实施后,新股发行会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要么导致券商大量包销新股,要么只能定一个很低的价格,融资额难以达到公司上市的目的。”恒远证券的一位人士评价道。

    同时证监会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对于日前央行公布的《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业内人士认为,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新股的发行,在新发行政策未出台的背景下,不排除管理层为配合新股上市做准备。

    央行并没有禁止该类资金进入一级市场“打新”。根据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设置,有权参与新股定价的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新股,并锁定3个月后才能上市流通。此次央行和证监会将券商短期融资券期限由7天扩大到91天,大大延长了资金使用时间,正是为了配合新股发行制度的实施。如此一来,券商就有机会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承销业务的中短期资金缺口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

    西北证券的一位人士撰文指出,在实行询价制度后,券商即使不是保荐机构,也有了参与询价的机会。如果将证券公司视为某新股发行项目中的一个机构投资者的话,它就可以参与询价。询价完毕后,券商购入的这批新股就可以由参与询价的一般投资者购入。而这一模式可能就会带来原有经纪业务根本没有的收入:两个询价之间的价格差。

    “证监会继续推迟新股发行,可能是为了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完善,准备得更充分,因为一个新政策的出台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等待,在目前这种实况下,证监会不能不把风险因素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投行资深人士雷先生指出。

    新股发行政策迟迟未出是否是因为设计上还有什么缺陷呢?“其实在征求意见稿发出之前监管部门已经征求了数次意见,出来的肯定是一份相对较成熟的东西。”王国光指出。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证监会还在做相关准备工作。

    沪指十一之后迅速滑落,目前一直在1300点上下徘徊不前,再加上10月28日央行宣布加息,市场层面形势并不好,而新的发行制度受市场状况影响很大,因此政策出台可能更为谨慎。

    据记者最新了解,由于近来股市的再度低迷使得企业上市融资也随之变难。除宝钢股份(600019)(相关,行情,个股论坛)外,原本打算年内上市的公司纷纷将上市时间推迟。据悉,一直排队等候的大企业今年登陆A股市场可能更为艰难,而大企业的上市脚步也相应会放慢。一位市场人士透露,证监会很有可能会改变此前的策略,先让一些中小盘股上市,大盘股“押后”。

    王国光告诉记者,“原来证监会的策略是先上大盘股。”但他表示现在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变化。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呼声很高的交通银行上市也未确定,交行有关人士近日也向媒体表示,交行上市的许多问题包括具体时间目前还没有确定。有分析认为交行在今年年内上市的可能性不太大。

    同时配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推出,可能也是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迟迟未出的一个原因。从《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条款中可以看出,源头上做到同股同价,完全可以有效地抑制再融资。

    从《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制定思路可看出,如果是在低溢价条件下,有些条款根本没必要写上。所以,看来证监会执意要将两大政策同时出台,这样更多的考虑非常必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2:35 , Processed in 0.032842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