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895|回复: 9

2004年9月13日(星期一)政策消息面情况专贴,欢迎大家添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98 天

发表于 2004-9-1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9月13日(星期一)政策消息面情况专贴,欢迎大家添加。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方圆王 浏览:2895 回复: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必须出台救市措施 徐宏源建议六项政策恢复投资者信心


  昨天,在五洲宾馆召开的“当前宏观调控形势和证券市场研讨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主任徐宏源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分别作主题演讲,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证券市场的未来走向进行深入分析。徐宏源针对当前证券市场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六项政策建议,希望借此能尽力恢复投资者信心。

  对于宏观经济的走势,徐宏源认为存在一定的“硬着陆”风险,但只要合理地调整宏观调控措施,这种风险是完全可以化解的。至于如何化解这种风险,徐宏源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当前中国的利率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在宏观经济有回落迹象的时候,不适合再出台加息政策。徐宏源指出,今年应该保持2.6亿元左右的信贷总规模,不宜过度紧缩。在财政政策方面,他认为应保持一定的力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同时紧缩。

  徐宏源认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遇到了相当不利的局面,如股权分置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市场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和转轨的压力,宏观政策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等。为改变证券市场面临的困境,徐宏源认为政策上应有所倾斜,他还具体提出了六项政策上的建议:一是暂缓发行新股,停止上市公司用市场化方式增发股票;二是推出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税收体系,包括降低印花税和上市公司所得税,以及取消资本利得税;三是拓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渠道,解决银证合作理财市场的发展问题;四是降低QFII的进入门槛,吸引看好中国市场的外资进入;五是执行严格的退市制度,把“垃圾”公司赶出市场;六是允许国有资金合规进入股市。“短期来看,必须出台救市措施,中国证券市场的底部需要有外力的推动才能形成。救市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信心,一旦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挫伤,想要恢复是非常困难的。”徐宏源最后说。

  对于国内证券市场的深幅调整,吴晓求则认为同宏观调控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直接原因,当前需要从股指下跌的背后,寻找制约市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他用“五不”来概括当前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不清楚,不能仅仅把资本市场当成一个融资的平台,应该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即金融化资产的交易平台;其次是功能定位不准确,资本市场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再次是制度设计不当,表现在股权流动性缺陷和上市公司股东结构畸形等方面;第四,资金渠道不畅,当前的市场过多地依赖居民储蓄,难以形成“滚滚长江之水”;最后,目前各政府部门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协调仍然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吴晓求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当前的市场应该是稳定为先,可以考虑引入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机制以稳定股价;同时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融资标准,减缓资金流出,避免市场成为低标准的融资平台;另外还要适时推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方案,尽量增加资金的供给管道,给市场以“源头活水”。吴晓求最后还指出,作为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当前中国券商的盈利模式必须改变,要走强强联合、并购重组的道路,打造出“旗舰式”的投资银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钢财报的公允性瑕疵足以对其再融资构成障碍


  会计上判断财务报告公允性的依据在于是否全面遵循会计标准,并在必要时提供附加披露。从这一意义上讲,有关财务报告的所有瑕疵都可以概括在公允性之下。不过,有一类公允性瑕疵具有特殊性,它们要么是依据尚未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要么是对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全面记录和反映,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故意的结果,而并非源自粗心大意、计算错误、会计政策应用错误,或者披露不充分。此类公允性瑕疵被赋予另一个概念——财务报告虚假记载。

  识别财务报告虚假记载的意义在于,依据《公司法》第157条,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作虚假记载,监管机构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并在限期内未能消除虚假记载的情况下,终止其股票上市。

  宝钢股份历年来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存在瑕疵,但是,其中涉及虚假记载的瑕疵以往似乎从未曝光。尽管如此,围绕宝钢股份“整体上市”,已曝光的公允性瑕疵足以对再融资构成障碍。

  那么,宝钢股份财务报告到底存在虚假记载瑕疵吗?研究人员在对宝钢股份2003年度针对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所作的会计估计变更加以信任度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这家公司变更前和变更后的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涉嫌虚假记载。

  宝钢股份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运输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进行调整。变更前折旧年限为6~10年,年折旧率为9.6%~16%,全年折旧费用4.87亿元;变更后折旧年限为5年,年折旧率为9.6%~19.2%,全年折旧费用23.94亿元;其结果是变更后比变更前多计提折旧19.06亿元。

  舆论普遍认为,宝钢股份借此项变更隐瞒利润19.06亿元。经济观察研究院不赞同这一说法。恰恰相反,研究人员认为此项会计估计变更暴露出宝钢股份以往年度业绩是建立在错误的会计估计基础上的,董事会利用低估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来虚增利润,理由是无证据表明变更后的会计估计不适用于以往会计年度。进一步说,鉴于宝钢股份2001年度净利润仅为25亿元,如果此项会计估计变更连同另一项同样针对固定资产的会计估计变更发生在两年前,那么,该公司2001年度业绩并不好。

  细心的研究人员并未满足于这一发现。接下来,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受到重视。经核实,所谓变更前的折旧年限与年折旧率是对称的——在固定资产残值为4%的条件下,6年的折旧年限所对应的年折旧率为16%,即(100%-4%)/6;10年的折旧年限所对应的年折旧率为9.6 %,即(100%-4%)/10。但是,即使按照其中较低的折旧率9.6%计算,变更前?与2003年运输类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94.43亿元相对应的折旧费用应当是9.06亿元(94.43亿元×9.6%),而不是4.87亿元,差额为4.19亿元。若按照较高的年折旧率16%计算,变更前2003年应计折旧费用为15.11亿元(94.43亿元×16%),与董事会所说的4.87亿元相比差额高达10.24亿元。反过来讲,与4.87亿元对应的年折旧率既不是9.6%也不是16%,而是5.16%,比董事会声称的年折旧率下限还要低4.44个百分点或46.25%。这意味着,宝钢股份董事会所说的变更前折旧费用4.87亿元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虚假陈述,所谓变更后比变更前增加折旧费用19.06亿元同样也是一个虚假陈述。

  不能不让研究人员担心的是,这一虚假陈述未必不会存在于以往会计年度。果真如此,宝钢股份以往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就存在基于上述虚假陈述的虚假记载,其结果是漏报折旧费用,虚增营业利润。

  不仅如此,变更后,与5年折旧年限以及19.2%相对应的年折旧费用应当是18.13亿元(94.43亿元×19.2%),而不是23.94亿元;反过来,与23.94亿元折旧费用相对应的年折旧率应当是25.35%(23.94亿元÷94.43亿元×100%),而不是19.2%;与23.94亿元折旧费用以及25.35%年折旧率相对应的折旧年限应当是3.79年,而不是5年。

  那么,为什么宝钢股份变更后的真实折旧年限是3.79年,真实年折旧率是25.35%?答案只有一个,由于以往会计年度折旧费用计提不足,并因此形成较大的应折旧额亏欠,即使按照5年折旧年限和19.2%年折旧率计提折旧费用,该公司截至2003年末原值为95亿元的运输类固定资产在剩余折旧年限的应折旧额将不足以全额计提。到那时,宝钢股份在财务报告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虚假记载将暴露无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证监会最新公布名单显示 保荐代表人"转会"持续提速


  9月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最新的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名单。与此前8月11日的名单相比,有四位保荐代表人"转会"。而在名单之外,建设机械、天奇股份、国投中鲁、涪陵电力等上市公司也在9月6日之后,公告更换保荐代表人,而更换原因大都是因为保荐代表人"转会"。

  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名单上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河北证券的两位保荐代表人集体"转会"至山西证券。北京证券的两位保荐代表人则去了国元证券与爱建证券。

  对比9月6日与4月30日公布的名单可以发现,国盛证券、华西证券、中原证券均为新增保荐机构。这些机构新增的保荐代表人来自于国信、方正、天同等券商。

  纵观保荐代表人"转会"状况,有三大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转会"者的去向大多为中小券商。一些保荐代表人数量原本很少甚至空白的券商成为转会目的地。如华西证券从无到有狂揽7名保荐代表人成为转会中的最大"买家"。而国盛证券则从1至4成为新的保荐机构,爱建证券则从2至3,摆脱了保荐机构应拥有2名保荐代表人的最低标准。

  第二,拥有保荐代表人数量较大的券商大多保持了队伍稳定。从证监会名单上看,保荐代表人最多的广发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华夏证券至今未有一位保荐代表人"转会"。

  第三,部分券商因旗下保荐代表人"转会",其数量已经堪忧。如国投中鲁日前公告,公司保荐代表人王建阳已经离开其保荐机构中银国际。而9月6日名单显示,包括王建阳在内,中银国际的保荐代表人只有3位。如此,中银国际的保荐代表人数量实际上已经降至2名的最低标准。而河北证券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保荐代表人数量也由于"转会"都已减至3人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月股市流通市值蒸发近500亿


  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底沪深两市股票市价总值为39031.39亿元,比上月底"缩水"了1345.8亿元。其中,流通股市值为12223.73亿元,比上月底"缩水"了493.92亿元。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为1864.52亿元,比上月的2536.77亿元减少672.25亿元,减幅为26.5%。

  至今年8月底,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已达1380家,比上月底增加13家,比去年底增加93家;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达7047.26亿股,比上月底增加46.85亿元,比去年底增加618.8亿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层真的不救市?


  本周四,一则证监会不会救市的消息导致大盘跌破1300点铁底。昨日有媒体对此作出澄清,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不再救市’的报道是胡说八道。前后两天,有关媒体对“救市”这一敏感话题的报道如此反复,让投资者如坠迷雾。那么,管理层究竟会不会救市呢?即使救市又会有多大的作用呢?

  救市专题报道·最新新闻

  谢庚紧急发澄清

  9月9日(本周四)早晨,各大著名财经网站纷纷转载了这样一则新闻———“深交所内部会议外泄,证监会将不再托市救市。”

  对此进行报道的,分别是北京和广州的两家地方都市报。其中一则报道称,9月5日在深交所召开的部分券商和基金负责人会议上,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明确表态:“证监会不会再托市救市”。

  消息传开后,市场人气大受打击,当天开盘不久,支撑5年之久的1300点铁底告破。

  但昨日,谢庚立刻对上述两则报道进行了回击。据深圳一媒体报道,谢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再救市”的报道是胡说八道,将要求有关媒体作出澄清。(记者 曾子建)
  救市专题报道·专家观点

  李振宁(睿信投资董事长)

  强烈呼吁管理层救市

  按照国际操作惯例,结合成熟股市的做法来看,虽然市场化调节非常重要,但是当市场化作用失效的情况下,就应当出手救市,这是成熟股市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实质性举措。沪深股市从2001年下跌以来,经历的熊市已经3年多了,市场的作用已经失效,这时管理层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考虑出手救市了。

  孙成钢(山东神光)

  下周或许会有利好

  下周管理层或许就会有一些政策出来,其中可能不乏一些实质性的措施。如旨在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股东分类表决制度。目前新股暂停发行已经两周了,而且到目前为止,管理层也没有什么说法。因此,出于保护市场的目的,管理层可能不会轻易考虑新股重新发行。
  徐一钉(民族证券)

  资金是救市的关键

  1300点最终还是被击穿,这对于市场信心的打击非常大。这种情况下,市场要出现反弹,就需要一定的契机,而这种契机目前只有管理层的政策才能完成。不过,对市场的刺激作用究竟会有多强,将取决于政策的利好程度,而目前来看恢复市场信心的关键就是,能够促使外围资金积极入市的政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晓灵:无须对加息问题做恐慌性猜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对央行加息的问题非常关注。昨天,央行副行长吴晓灵首次就是否加息接受了经济频道记者的专访,她表示,市场无须对央行是否加息做恐慌性的猜测。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如果大家能够理解,不管央行采取,我说的,不要去猜这个利率,是降还是不降,每个人,你都可以根据经济学的常识,你去判断,这个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了。但是不必去过多地去炒这个问题,应该相信国家或者央行出台一些政策,是为了抑制国民经济当中的不健康的一些因素,为了理顺各种经济关系,是一种积极的,好的一种方向。如果是这样来理解宏观调控,就不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市效果各不同 五大利好受期待
  

  如果管理层要出手救市,这一次可能会出台什么利好来救市呢?即使出台利好政策,对股市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利好猜想一:降低印花税税额

  救市举措:现在,证券交易印花税为双边收取,单边为2‰,交易一个来回就是4‰。如果能够调整印花税征收,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交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对于活跃市场将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市场对如何调整印花税,意见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维持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对证券交易印花税实行单边征收,即对买入方不再征收印花税;二是降低印花税税率。

  记者乱弹:股市为何一泻千里?恐怕不仅是交易成本的问题。所以,只是降低交易成本,股市的其他问题没有解决,恐怕难以真正救市。

  救市效果:★★

  利好猜想二:无限期停止扩容

  救市举措:8月底,证监会宣布暂停发行新股,以便征求新股发行改革的意见。近日更有报道称,新股停发可能延续到国庆之后。那么,有关部门会不会无限期停发新股,以拯救股市呢?

  记者乱弹:新股已经暂停,股市却未止跌。为什么?因为新股虽停,再融资却一直不停,宝钢股份巨额增发还等着股市呢!所以,如果宣布无限期停止或减缓扩容,让股市不再失血,或许真能起到救市作用。

  救市效果:★★★

  利好猜想三:组织资金救市

  救市举措:有关部门直接牵头,组织资金托市。同时,为保险资金开闸,让500亿元保险资金顺利入市。解决券商生存危机,使券商有钱入市……

  记者乱弹:现在,深沪两市每日成交金额不过五六十亿元,没有资金,股市怎么涨?不过,即使有大量资金入市,没有投资者的普遍参与,股市要活,还是不易。

  救市效果:★★★

  利好猜想四:健全股息现金分配制度

  救市举措:建立健全投资回报制度,尤其是加强股息现金分配,推广现金分红,使得投资者获得回报,分享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硕果。此外,还要建立合适机制,使非流通股股东不再以净资产的成本,享受着与流通股股东一样的分红派息率。

  记者乱弹:一直以来,投资回报制度都被忽略了。去年,在强调投资价值的情况下,股市曾有转机,但转机却未能持续。如果蓝筹股真能加大现金分红力度,产生了赚钱效应,自然能吸引投资者。

  救市效果:★★★★

  利好猜想五:全流通让利给小股民

  救市举措:以有利于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方式,来决定非流通股的减持价格及减持时机,从而解决全流通问题,也可能成为后市的利好。

  记者乱弹:全流通问题悬而未决,始终影响着市场信心,几乎是股市无法走出熊市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全流通方案中,让流通股股东得到真正的好处,应是真正的特大利好。

  救市效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反弹考验央行货币政策 加息与否只待8月经济数据


最近一系列统计数据将央行再次推到旋涡中:居民储蓄存款连续6个月增速减缓, 7月份单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6月增长8.7个百分点……一时间,各种关于政策选择的传言漫天飞舞,央行动作成各方焦点。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天津调研时也强调,当前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阶段,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

有专家认为,如果未来投资反弹势头继续发展,收紧货币总量可能会是监管层考虑的方法之一。而在投资反弹的经济成分中,民营企业存量很大,有专家认为通过提高投资成本来影响投资行为是最有效的。因此,加息是目前可能的选择。

周小川明确表示,央行将根据8月宏观经济数据来决定是否加息或采取其他进一步的调控措施。

固定资产投资暗度陈仓

据记者了解,固定资产投资反弹仍然集中在过热行业。铝行业研究人士、北京安泰科信息公司副总董春明介绍,由于氧化铝原料和电价上涨,铝行业亏损面达到80%,进入国家限制投资行业后,新项目投产已经不可能,但是,大铝厂项目投资巨大,一般是分期建设,如果半路“下马”,损失严重,因此,必须继续建设下去,保证完成投资是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共同目标。

某国有商业银行从事信贷前期调研的人士毫不讳言:“近期我们的房地产贷款确实有所松动。”他告诉记者,房地产贷款需求相当“旺”,除了投资性房地产和高档别墅等国家明令限制的之外,银行普通住宅贷款通过率有所放宽。这位人士认为,银行30%的信贷资金投放在房地产行业,是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不可能长时期压缩。

安徽一有意进入地产业的沈老板证实了这一说法。据他介绍,当地的地产项目没有一个停下来的。钱从何来?大项目70%~80%都是从银行贷款的。但该省大多数房地产项目是投资一亿元左右的中小项目,一般自有资金有限,无法达到国务院关于房地产投资项目资本金35%的要求,于是摸索出了一套“曲线救国”的方法。一般中小项目自有资金大约在10%左右,其余通过民间借贷、企业拆借甚至地下钱庄筹集到其余资金,达到35%比例要求后,再向银行贷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张承惠分析,统计显示的储蓄存款增幅连续下滑,肯定有部分以集资或借贷的方式流向了企业。

恢复性投资必须正视

董春明告诉记者,在一些地区,电解铝是地方支柱产业,如河南神火铝电的用电量相当于整个商丘市的50%左右;一个10万吨的电解铝企业,每年可以给地方增加两亿元左右的财政收入。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全力保这些企业的发展和资金需求。此外,氧化铝的投资也在加快,中国铝业公司的6大氧化铝厂都在扩建项目。而一些铝企业正在进行的技术改造投资,也是无法停下来的后续投资。

张承惠认为,行政手段虽然压下去了一些投资,但没有消除投资动机,一些项目上了一半,肯定有反弹动力,即使停下来也是应付行政压力的短期行为。“哪些地方过热的厉害,哪些地方反弹的也应该厉害。”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分析,下半年国家总体思路是“压长补短”,即继续控制过热行业的增长,对煤电油运等短缺行业加大投资,因此,瓶颈行业的投资反弹是正常的。

陈耀表示,宏观调控上半年见到了效果。但投资周期与经济增长周期不一样,如果刹车过快,会影响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启动和增长速度。因此,肯定是要反弹的,估计需求还会增加,这是企业对正常流动资金的需求在下半年的恢复性满足。对于上半年调控中造成的“半拉子”项目的损失,各级政府应该给予帮助。但反弹不能过大,否则将有可能失控。

金融专家、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秦池江也认为,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卡”死了问题不大,但像铁本这样的企业完全“卡”死,遗留问题很多,不如把在建的项目完成,还能有一定价值。关键在于毫无价值的如何完全停下来,有一些价值的如何投入资金。这是宏观调控部门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央行还有哪些杀手锏

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表示,投资反弹的经济成分中,民营企业存量很大。但政府的行政手段对民营企业作用有限,通过提高投资成本来影响投资行为,是比较有效的,因此,加息是目前可能的选择。但陈耀认为,尽管储蓄增速在下降,但储蓄余额仍然很大,加息后银行的负担也加重了。此外,对于汽车、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而言,利润空间都在20%至30%,加息的幅度不过0.5至1个百分点,对提高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非常有限。

张承惠则表示,货币供应量进一步收紧是可以选择的。今年M2的总量占GDP比重是最高的,从资金总量看,流动资金不是很紧张,但资金使用存在“贫富不均”的问题,民营企业压力很大,但这是结构问题。如果未来投资反弹势头继续发展,收紧货币总量可能会是监管层考虑的方法之一。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郭金龙博士表示,由于投资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抑制投资反弹应该主要依靠行政性手段和法律手段,要从源头上遏制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并对部分投资过热的行业、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采取坚决果断的限制政策,避免局部问题发展为全局性问题。另外,从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控制投资过热,需要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使投资资源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98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9-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券业协会建言提高新股承销费率



  “新股询价制度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加大了券商的包销风险。”某国内知名投行的持牌保荐人近日向记者表示。

  9月3日,久联发展(002037)的上市公告书显示,承销团汉唐证券和西北证券共计包销了244.6049万股,承销团获得的承销收入是869.2万元,而包销余额投入的资金量是1629万元。无独有偶,9月4日,双鹭药业(002038)的上市公告书也披露出同样的问题,其主承销商华林证券包销314.4470万股,动用了近3800万元的资金,而承销费用加保荐费用不过1300万元。

  在新的发行定价方式出台之前,久联发展、双鹭药业这两只采用老办法发行上市的最后一批新股还是让券商尝够了包销的苦头。而新股询价办法,在投行人的眼中,不仅不会降低券商包销的风险,反而还会放大这种风险。

  不过,可喜的是,为了降低券商在新的询价制度下所承担的包销风险,据记者了解,中国证券业协会正在积极与证监会沟通,希望能够把券商股票承销费率从现在的1.5%~3%提高到4%~6%。

  “作为新股询价制度的一种补偿,提高费率的建议应该会很快获得批准。”北京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此极有信心。

风险与收益极不对等

  “按照新股询价制度发行,券商包销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上述持牌保荐人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IPO询价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但在这一制度背后通常会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仅就承销费用而言,香港采用新股询价制度的券商承销费率为5%~7%,比目前深沪两市所收取的1.5%~3%要高得多。

  在以前的新股发行中,新股发行最后的定价是由证监会发审委内部掌握的,从经验上看,如果券商包销股票定价的市盈率不超过20倍,就比较容易获得通过,但是,按照新的新股询价制度来发行,在目前股指屡创新低的背景下,新股的定价肯定要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总额也将随之减少。

  而券商包销的主要收入一般有两个:承销费和保荐费。保荐费目前业内比较公认的收取标准是融资总额的2%,这个没有提高的空间;承销费按照规定可以收取融资总额的1.5%~3%,在现行制度下,这一块里面也没有什么提高的空间。

执行现行费率的两个后果

  投行界人士认为,如果现行的承销费率不变,那么可能产生两个后果。

  首先是这种券商包销风险和收益之间不对等的风险可能转移到投资者的头上。由于风险高而收益低,券商可能会想办法提高收益来补偿高风险。

  据了解,券商在承销股票的时候,除了收取承销费和保荐费之外,购买承销股票的余股也是一个盈利来源,因此,在现行的费率制度下,承销商可以想办法减少投资者的购买量,剩下的自己出资买入,等上市的时候抛出赚更多的差价。此外,券商还可以通过与基金公司联手做高发行价,通过提高融资额来达到多提承销费和保荐费的目的。

  另一个后果就是券商可能会少做或者不做融资额比较低的企业上市项目。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出现,特别是一些大券商,已经开始提高单个项目的融资额门槛。其实在国外,投行业确实存在一个最低融资门槛。国际风险投资巨头IDG集团董事局主席麦戈文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NASDAQ市场,如果单个项目融资额低于5000万美元,是没有投资银行来接这个项目的。

  但是,股市融资门槛的提高,将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挡在资本市场之外,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对正在成长中的深圳中小企业板也会是一个打击。

承销费率提高势在必行

  目前,投行界对新股询价制度并没有太多“说法”,在记者接触当中多数投行人士均表示接受新股询价制度,但是,对于执行新股询价制度所带来的承销风险的增加,投行人士或多或少地提出提高承销费率的要求。

北京投行人士提出,作为新股询价制度的一个配套办法,提高承销费率可以提高券商的盈利能力。

  从证券市场最近3个月的融资情况看,5月份融资额215.93亿元、6月份345.91亿元、7月份219.91亿元,平均月融资额260.58亿元,如果提高2个百分点的承销费率,将给券商整体每月增加5.21亿元的收入,这比中信证券2003年全年净利润3.65亿元高。这也难怪券商如此看重提高承销费率。

  “如果承销费率能够有所提高,在IPO过程中,券商肯定会从更加积极的方面去努力。”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不管承销费率提高多少,实行询价制度后的IPO市场,一定是实力强横的券商占据主动优势。“券商在接一个IPO的时候首先要自问有没有这个实力,一定会出现由于自身实力不够而眼睁睁地看着发行人投入他人怀抱的局面出现。”这位人士说,“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承销的股票一定能被市场消化,包销是一道谁都迈不过去的坎儿。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承销费率的做法可以说是给中小券商壮了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4-9-1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危机时刻管理层无须讳言救市


  沪综指已正式跌破5年铁底1300点,市场已经陷入极度恐慌,作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管理方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在股市危机将危及金融系统安全时,管理层此时无须讳言救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2:38 , Processed in 0.029280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