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4-8-5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资委整合央企撬动资产数千亿
8月2日,宝钢集团在上海产权市场将旗下的宝钢建设公司成功转让给绿地集团。这是国资委主辅分离战略在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此前,国资委已经开始着手将中央直属企业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剥离给数家专营房地产和旅游业的国企。数千亿国资正在主辅分离的战略下流动。
主辅分离精干主业
此次宝钢将宝钢建设公司转让给上海房地产业50强之首的绿地集团,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宝钢集团作为中央直属企业,正在进行国有产权的制度改革,突出主业,加大主辅分离的力度,凡与主业相关度不大的企业资产应该通过规范市场操作退出。
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说,宝钢的战略目标是2010年争取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三名,并实施适度相关多元化的发展,一些与主业离得较远的产业将逐步分离出去。
宝钢转让宝钢建设公司并非发生在大型中央国企中的孤立事件。
2004年6月28日,国资委下发国资函[2004]104号文件《关于中央企业房地产业重组有关事项的通报》。通报说,"为贯彻主辅分离、精干主业的要求,一些中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非主业资产的剥离和重组工作。由于中央企业涉及的经营领域较多,一些企业的辅业可能是其他企业的主业,如能进行重组,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有关重组工作,经对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初步分析,应企业要求,现将拟以房地产作为主业发展的中央企业有关情况通报如下:根据2003年底有关财务数据及主业发展有关情况,中央企业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的房地产业务规模较大、在企业全部业务收入中比例较高,并拟以房地产作为主业发展。拟寻求重组合作方并准备将房地产业作为非主业剥离的有关中央企业,根据本企业发展战略,可与上述企业联系,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研究有关重组问题。"
国资委还表示将做好有关协调工作。此文件下发,立刻引发房产业的震动。因为中央直属企业的房地产企业资产达到1800亿元左右,现在重组到5家中央企业中,即使平均分配,这5家企业也都会是中国房地产业的龙头企业。
无独有偶,日前有媒体报道,国资委正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计划将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航空集团等全部直属央企中非旅游企业的旅游业经营资产,包括景区、景点、旅行社、饭店等从原企业剥离,划拨给中旅集团或国旅集团经营。此计划实施后,新组成的企业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
在国资委突出主业、主辅分离的战略下,中央直属企业的整合浪潮,已经逐渐呈现出汹涌的态势。
培育大企业集团
其实,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早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之初就定下了央企整合的调子。
李荣融表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职责和义务。国资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企业间的兼并、联合、重组,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国资委研究中心王忠明博士认为,国有资产要实现两大集中:第一就是要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而不是撒胡椒面,所有领域都要插一手;第二是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大集团和大企业集中,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而有分析专家表示,目前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国资委应该具有战略投资职能,从而实现对大企业发展的引导,并通过战略手段,保持对重要领域的控制,为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战略环境。
"我想国资委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把我们管的这些企业办成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企业。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快这个进程,使我们管的这些国有资产质量有明显提高,真正做到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李荣融公开表示,国资委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具体数字为30到50家。
打造央企国际竞争力
资料显示,央企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的旅游业经营资产高达数百亿元,仅这些资产组合起来就将是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而且因为中央企业旅游资产具备一定的后勤和接待职能,每年产生的大量资产闲置,仅酒店一项就高达300亿元。
剥离央企的旅游产业的消息传出后,分析人士的意见是:剥离、合并计划早已有之,只是现在变得更急迫,目的是应对外国旅游企业的强势进入,增强中国旅游企业的实力。
这一举措正与国资委打造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30到50家大企业集团的思路完全吻合。
但是中国企业联合会就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差距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三点:一是中国企业500强规模普遍偏小。从资产角度分析,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规模是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资产规模的6.46%;二是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极为明显,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的12.95%和29.62%;三是中国企业500强的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
国资委研究中心国际经济部部长李明星指出,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十分微薄,动用国际市场资源的能力还相当低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有效组织和合理配置全球经营资源的跨国经营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与世界级的大公司相比,我国企业一个突出的缺陷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处于模仿阶段,不能自主地开发出引导市场需求、领先于同行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比如研发能力,跨国公司是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而国内一般企业只是技术标准接受者。受益程度上,跨国公司很显然获取的是科技暴利,而国内企业只能领取微薄的"加工费"。
"既然国际竞争力与国际跨国公司还有差距,国资委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中央直属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宝钢进了500强还要争取在2010年进入世界钢铁业前三,蓝星集团合并昊华化工集团要做到1000亿,这些都是国资委整合打造央企国际竞争力的反应。没有这数千亿的资本流动,也难看到中央直属大型国企对国际市场的灵活反应。"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郑新刚博士说。
但是香港中文大学著名学者郎咸平表示,"我跟国企的不少老总聊过,他们做好企业的愿望很强,并不是一般想的那样。企业不能只是考虑做大,更主要的是做强。我做过很多分析调查,企业只有做强了才能做大。国资委的这种模式值得关注,它一方面要求企业剥离非主要业务,做强主业,另一方面又要求不同公司的非主要业务捏合到一起,这种整合是要经受考验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