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华尔街日报》登过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位记者靠抛硬币在十字坐标上画线,硬币出正面就升一格,反面就降一格,抛了几十次硬币后就画出一条曲线。他把这条曲线交给一位著名的技术分析专家研究,说是一只股票的走势图,请教他的意见。该技术分析家看图后说该股票极具上升潜力,一定要知道这只股票的名称。记者如实相告,该技术分析家听后勃然大怒,拂袖而去。这位记者便据此写了一篇报道。你读了这则故事有什么感觉?就我看,这位技术分析家犯了个严重的错误,他没有问交易量到哪儿去了?”
据说《炒股的智慧》写得不错,又据说帆歌也称赞过这本书。我却最近懒的紧,疏于读书,不过已经立志要把这本书读几遍。朋友说这本书可能是被我篡改过的,理由我讲的理念和书本相似。我听了很高兴,能和大家名家走近,莫大的荣耀。遵循“有条件要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吹”伟大理论的指导,这一点是一定要讲出来吹嘘一番的。
掷硬币的故事却很早就听说了(好像是约翰墨菲说过,记不清楚了),我也亲自做了几次这样的实验,的确是很有趣的。
就我看,这位技术分析家犯的错误并不是“没有问交易量到哪儿去了”,甚至他并没有犯错误,只不过仅仅是受到愚弄勃然大怒而已。很可能他们当时用的是“点数图”,这种图表没有成交量的概念,很方便做这个实验。
反技术人士大多都用过这个例子作为反驳技术分析的武器,技术派便觉得很尴尬很没面子,于是只好找些理由借打击那位技术分析家来保护技术分析。陈先生就找了一个理由:“他没有问交易量到哪儿去了”,言下之意,问一问交易量的话,记者的谎言就不攻自破了。呵呵,不是俺们的技术分析不好使,而是那位倒霉的技术分析家没有使唤好。
我却觉得“掷硬币实验”恰恰说明了技术分析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说明了技术分析对概率事件的描述,不会因为某几个人的买卖意愿而改变,个人的买卖意愿在技术分析面前就是显得这么微不足道。这就是大庄家也要顺势而为的道理,艾略特不就是把他的波浪理论称作自然法则么。
正是这个实验,使我相信了技术分析的科学性。因为一个能在不同领域被印证的理论,肯定是科学的广泛的。我们还可以在别的领域引用技术分析,比如说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你的资金账号,相信你会有惊奇的发现。甚至可以用你的这个发现来指导你什么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规避风险。
还有一些人过于神化技术分析,企图用它预测未来,这样做也不大好玩。技术分析不过是描述走势和趋势而已,要描述未来的话,不妨去钻研一下易经,在技术分析里是找不到这个出路的。
或许有人不服气,事实上也经常有朋友不服气,隔三差五的就找一些别人的“预测成果”来给我看。这些成果很是迷惑人的,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预测”不过是对技术分析中描述“趋势”功能的错误理解和运用。(吹个牛,如果这样把对时间和空间的研究作为预测的话,我“预测”的成功率和精度不见得比他们差。)
趋势,形势发展的动向。表示一种尚不明确的或只是模糊的遥远的目标持续发展的总的运动。从趋势的定义可以看出,这种东西稍不留神就会误入“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的”的迷途,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研究技术分析,一定要注意“走势”和“趋势”的概念。众所周知,技术分析对“走势”的描述仅限于现在和过去,无法描述未来的走势。而对趋势的描述的确隐含了一些未来的东西在里面,如果没有正确理解的话,很容易改行做了算命先生。简单说几句算作是一点提示吧,不再具体讨论了,不然的话我下午就不要看盘了,哈哈。
有兴趣并且会点数图的朋友不妨也作一下掷硬币实验,很好玩的。建议使用三格转向,这样可以过滤掉一些“杂波”。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加入“人的因素”:多找几个人,让他们帮你出硬币,正面还是背面由着他们自己的爱好。
最后一句:善待技术分析!
(哈哈,回来改几个错别字。)
[ Last edited by 桃溪老叟 on 2004-7-22 at 19: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