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380|回复: 4

未来行情的调整较为复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5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行情的调整较为复杂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zax-yu 浏览:3380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目前市场进入了超跌—反弹—再超跌—反弹的弱市循环怪圈,市场牛市特征已荡然无存,而且这次下跌与历史上大多数调整行情相比其性质更为复杂,过程可能更加曲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近期市场公布了五月份的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电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等行业是推动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的主要力量。主要能源、原材料和部分热点消费品仍保持较高增速。大部分产品的增长幅度比上月明显回落。” 一些热点行业的产品增幅出现大幅下降,但这还并不能说明目前经济已实现软着陆,因为政策调控所带来的周期性效应可能会持续到今年三季度,可能有些公司在半年报中会有提前反应,但大多数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则会在3季度报表中有所体现,如果公布数据好于市场预测,则今年下半年市场可能还有一定的机会。现在仍处于一个经济调控之后的观察期。“刹车”之后的速度如何把握,管理层也在观察。因此机构投资者目前还不可能根据一个月的数据来决定中长线操作策略。更何况5月CPI为4.4%,已经接近了央行加息的5%警戒线,而在此之前4月份该数据也高达3.8%。一旦6月数据还是没有太大转变,则市场预期加息的压力可能会更大。尽管目前市场对宏观经济调控仍持谨慎乐观,不过国债与股市大幅下跌以及香港市场H股近20%跌幅,则显示出资本市场已经做出了较“坏”的准备,因为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并不知道,在一个逐步走向市场化经济的转规过程中,对经济行政调控政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目前还有市场人士认为,新股是否跌破发行价,是判断市场是否跌到底部的一个技术信号。在中国股市中,发行价跌破则意味着股市失去了“使用价值”,股市政策往往会因此出现转机,给市场投机者提供了与政策博弈的套利空间。随着中小企业板设立,大量新股上市,市场一旦出现行情,这类个股往往就会受到市场的特别关注。因为在某些参与者潜意识中,新股“不能跌破发行价”来自于政策市的某种强烈暗示,扩容甚至成为中国股市存在的唯一理由,这是一个无法打破的政策底线和股市宿命现象。但是这种“大扩容就有大行情”的政策市思维模式似乎已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挑战。我们将6月14日的一些新股的收盘价做出统计:
两面针  :发行价11.38元 /股 收盘 10.19 元/ 股,最低点 10.16元/股;
航天信息:发行价23.04元/股 收盘23.14元/股,最低点23.1元/股;
博汇纸业:发行价11.20元/股 收盘11.23元/股,最低点11.18元/股;
通威股份:发行价7.50元/股  收盘7.93元/股, 最低点7.77元/股;
千金药业:发行价23.05元/股 收盘25.08元/股,最低点24.89元/股;
龙元建设:发行价17.08元/股 收盘18.19元/股,最低点18.01元/股;
宁波东睦:发行价10.00元/股 收盘12.4元/股,盘低点12.19元/股;
武汉健民:发行价11.60元/股 收盘13.98元/股,最低点13.60元/股。
岳阳纸业:发行价 6.69 元 / 股 收盘7.19 元 / 股,最低点7.10 元 / 股。
    统计显示大多数新股已经或正在逐渐接近发行价,今年新股收益率已经创下了中国股市近10年以来的新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此无动于衷。新股往往是经过开盘大量换手之后就无人问津,这说明许多投资者已经能够用内在价值来衡量新股,而不是所谓“新股不能跌破发行价”的政策底线。“价值投资”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时髦的概念和题材,或蓝筹股行情,它可以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现,并使市场变得更为有效,它可以以某些个股的价值为坐标来衡量其他个股,当一个市场平均股价再度接近7元,蓝筹股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内的条件下,新股发行市盈率和市场平均市盈率的差距越来越小,未来大量新股跌破发行价应该不是一个反常现象。(未完待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行情的调整较为复杂

  未来行情的调整较为复杂
     (接上篇)与此同时,股票跌破1元面值,出现了市净率在1倍以下的个股等等新现象,都说明价值投资理念已经打破了目前一些看似“合理”的市场铁律,因此价值投资可能是唯一能够挑战政策市的力量,个股跌破发行价并不是市场的“无知”,它代表了一种理性,股市涨跌并不是政策所能够完全决定的,个股价值也不存在任何政策的底线,本轮1580点破位显示了市场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政策本身所能赋予的任何影响,“国九条”是不可能改变许多个股中长期的调整趋势。因此在大调整阶段,寻找物有所值的东西远比预测何时有利好政策出台要安全的多。和政策博弈进行投机可能我们都是输家,
    目前中国股市周期性的资金“贫血症”往往会在三季度达到高峰,一方面许多券商委托理财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可能会引发新的市场风险,一些资金会利用每一次反弹的机会来减仓;另一方面,扩容压力始终存在,银行股的大扩容还只是一个开始,资本市场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社会风险来买单,从散户—大户—私募基金—券商—基金—?市场食物链在不断上移,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但始终无法轧平市值损失的巨大窟窿。因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承担了银行风险社会化历史使命,1+1总是小于2的。为国有资产“解套”和银行不良资产买单很可能成为未来开放式基金的唯一宿命。近期已经有个股跌破净资产,这是一个正常现象,而且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当市场某些人还在固守国有股的价格底线时,市场会以下跌方式来寻找真正的价值底线。
    目前市场处于多事之秋阶段,许多主力减仓难度越来越大,一些科技股正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这些存量资金始终无法在全身而退,科技股行情始终与目前市场运行格局格格不入,也许中国股市只有核心资产,而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用友软件上市之后就推出大比例分红,变相进行资产套现;以及托普软件的大股东担保事件都这说明了在目前市场体制下,大多数科技股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它们所谓的成长性很值得怀疑,大多数科技股市盈率在80倍以上,远远高于国际股市水平。在大多数蓝筹股市盈率不断创新低条件下,科技股的高高在上就显得不合时宜,近期一些科技股调整可能是中长期的。
     当然,本人依然相信中国股市大牛市行情终究会来临,市场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总有回报的时候,只不过我们要有做长期抗战思想准备,看待市场问题要更现实,实际上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性诟病始终存在,而且非常明确,市场也为此讨论了多年,但为什么我们时常会在上涨的时候失去了记性?而在下跌的时候又不肯面对呢?甚至在“扩容=发展”的含糊政策下被逐渐淡化,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终究不能长期维系在这种鸵鸟政策上,也许未来还有所谓的政策性大行情来临,但我们在这些做多政策背后要多考虑其内在的真实动机。(完)


[ Last edited by zax-yu on 2004-6-16 at 09:18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长期抗战思想准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3 天

发表于 2004-6-1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情复杂的时候多,只要以有序对付无序就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信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18:16 , Processed in 0.030649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