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资本运作倒是有点意思?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闹心
浏览:5066
回复:6
武钢股份今天发布公告:实施增发,增发总数不超过20亿股,其中12亿股由武钢集团公司认购,面向公众发行不超过8亿股.
武钢股份目前的总股本是250867.6万股,增发比例不足40%,而现有净资产2.402元/股;公积金0.845元股,合计3.247元/股,增发后摊薄每股现价应为2.32元/股左右,而武钢集团公司仅用一元买得.虽然买的是法人股,但用一元钱买得获利番了倍.
且不说流通股股东按什么价购买.再来说说武钢股份增发的资金主要是用来购买武钢集团的几个优质资产,既是优质资产,势必要优质优价,而评估结果流通股股东何能说得清.
这一进一出武钢集团公司可算是要赚得冒油了.这就是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
公告一出,今日600005的股价随大盘在幅下跌,或许正是众多机构对该这种运作方式的回应吧?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资本运作中明堂,实在是与我们散户投机者没什么关系.我们要关心的是该股增发后整体优势,可能对股价走势的影响.
附相关报导:
公司增发不超过200000万股A股,申购日为2004年6月18日
参考: 上海证券报 时间: 2004.06.14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增发新股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4]88号文核准。
本次发行总量不超过200000万股,其中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80000万股,为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采用在询价区间内,网上、网下同时累计投标询价的发行方式;向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定向增发不超过120000万股国有法人股,该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本次发行的股票为人民币普通股,每股面值1.00元;本次发行将向原社会公众股股东优先配售。原社会公众股股东最大可按其股权登记日2004年6月17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持股数量以10:6的比例行使优先认购权。本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的股份不预设网上、网下发行数量比例,不设回拨机制。如获得超额认购,则除去原社会公众股股东优先认购权部分的获售申购获得足额配售外,其他获售申购将依照网上、网下配售比例趋于一致的原则进行发售;申购日为2004年6月18日;原社会公众股股东行使优先认购权的专用申购代码为“731005”,申购简称为“武钢配售”;其他社会公众投资者网上申购代码为“730005”,申购简称为“武钢增发”,每个股票账户的申购数量上限为99999000股。
收购完成之后武钢质变
武钢股份(600005)增发于2004年5月25日顺利过会。武钢股份此次增发新股,用以收购大股东拥有的钢铁主业资产,收购完成后武钢集团将基本实现整体上市。公司计划以定向增发和公募增发相结合的方式,增发不超过20亿股,其中向大股东武钢(集团)公司定向增发不超过12亿股(60%),流通股增发不超过8亿股(40%);筹资额不超过90亿元。但从目前公司的股价看,如果增发的价格在6.00元左右,增发将在15亿股左右,增发后总股本为40亿股左右。
典型的大盘蓝
筹收购完成后,武钢股份将不再是简单的加工型公司,而是一个拥有完整生产流程、资产规模庞大的特大型钢铁公司。
公司的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60万吨(全部是冷轧板)提高到800万吨以上,而且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成为仅次于宝钢股份的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收购后,武钢股份拥有炼铁、炼钢等上游工序,将充分享受整个生产流程所带来的利润,公司的毛利率将提高。同时,以前由集团公司提供热轧板作为原材料、产品大部分销售给集团公司等大量关联交易将不再存在。完成收购后的武钢股份,其多项指标将与中国联通、招商银行、宝钢股份、长江电力、华能国际等公司接近,排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前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盘蓝筹股,对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预计有很多机构投资者会将武钢股份列于资产配置。
板材受调控影响小
今年4月份,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力度,货币政策也适度从紧,对钢铁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建筑类钢材市场价格呈垂直下跌走势,目前接近生产成本价。
而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03年9月份完成的2005年和2010年我国钢材需求预测,尽管到2005年,我国的板材生产能力有较大的增长,但国内供需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因此我们判断,薄板价格大幅下挫的可能性较小,应维持在高位盘整运行。而完成增发后,武钢产品以板材为主(其中冷轧薄板185万吨,热轧板400万吨,硅钢片60万吨),所以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较小。薄板在我国是供不应求的产品,受进口板材冲击较大。对中国板材出口大国如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他们国内板材消费量大幅上升,对我国的出口压力大大减轻;今年年初以来国际薄板价格不断走高,高出国内市场价格;同时,运输成本大幅上升。5月20日,宝钢宣布,今年第三季度价格在第二季度价格基础上再度提升。宝钢作为国内最大板材生产公司,对板材市场价格有很大的主导作用,其提价决定也可减少对武钢业绩增长的疑虑。
具有投资价值
由于被收购的钢铁资产公开披露的信息不多,我们无法对收购后公司盈利作出精确预测,但通过与宝钢股份和马钢股份2003年主要经营指标的对比,我们可以大致预测公司的利润。
我们分析,武钢集团公司2003年钢材产量在650万吨左右。2004年,容量为3200立方米的6号高炉将建成投产,炼铁、炼钢能力大大提高;2003年4月份投产的二热轧(该项目的二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全部完工)的生产能力在今年将得以释放;经过技术改造后的冷轧厂产能也将扩大,因此,2004年公司的钢材产量将提高到800万吨以上。2005年,钢材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2006年二冷轧投产后,公司钢材综合生产能力将在1300万吨以上。未来几年将是公司发展的黄金时期。
根据一般经验,从产品结构和产品生产规模看,武钢的盈利能力应在宝钢股份之下,而在马钢股份之上。宝钢股份的综合实力要强于武钢,公司的净利润要高于武钢。但从目前武钢股价来看,增发后武钢股份的总股本在40亿股左右。而宝钢股份的总股本为125亿股,是武钢股份的3.1倍,因此,武钢股份的每股收益应该超过宝钢股份。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武钢收购集团公司的主体钢铁资产是已经投产的、实实在在开始盈利的资产,而不是盈利能力具有不确定性的在建工程,因此,衡量武钢的投资价值不能仅仅用半年的账面利润(假设收购集团公司主体资产在2004年6月份完成),用整体资产全年的盈利能力来评估武钢的投资价值更为全面。收购完成后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增强。公司在2003年年报中承诺“如公司上半年完成新股增发和钢铁主业收购,拟进行中期分配”。报表显示,公司所剩现金不多,因此进行转增的可能性较大。另外,从目前价格看,参与增发将有一定的套利空间。总之,预计完成资产收购后,武钢股份业绩在未来两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 Last edited by 闹心 on 2004-6-15 at 17: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