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3-4-28
|
|

楼主 |
发表于 2004-6-8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穿杨 时间:2002-7-26 20:07:00 】
大家好!
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回贴,我今年元旦后盘中上网即受到限制,没有及时回朋友们的贴,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盘口内经》并不等同于超级短线,因此我在图的注解中标明了“《盘口内经》之穿杨超级短线”。
我本人对《盘口内经》的定位并不高,认为是一种盘面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一些书籍喜欢以惯用的特殊例子来说明某种特殊的“技术”现象。
至于这种现象倒底是否存在,用心看看盘,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及在每一个交易日中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
了解我这种方法的人在市场上一定很多,在这些人眼中看来《盘口内经》就是所谓的“雕虫小技”了。我把它定位成一种现象,意味着自己也认同其是“小技”,但我在神光的时候就发现很多朋友并没有掌握这一“小技”,并且我当时的这些东西自己感觉受到了特别的欢迎,说明《盘口内经》这种“雕虫小技”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因此我也希望《盘口内经》所提示的盘面现象对这些人能够提供帮助。至于了解这种方法的,自认为水平比较高,技术比较全面的朋友,《盘口内经》对你们来说确是“小儿科”,完全可以不看!
我以前发贴完全是为了自我消遣,看到很多赞誉心里面有种满足感,别无其他任何商业目的。五一后我停了一段时间,主要是《盘口内经》的基本东西都在论坛上公开发表了,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当然一个人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或许有一种失落感,因此我也很少在论坛上来走动。
现在书出了,无论我怎样表白自己,写文章及发贴的目的似乎就成了促销,对此我并不完全否认,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朋友们回贴中赞誉及批判的喜悦。因为《盘口内经》的经销权我已完全授予了长阳书社(www.stockbooks.com.cn),我身边只留有极少的一部分书,主要用来送朋友及方便当地读者直接向我购买(而卖书的钱我最终还要返还给长阳)。所以可以这样说,对《盘口内经》这本书我没有经销权,书的销售盈亏与长阳关系较大,我只是在一定范围内配合长阳在宣传该书时,做一些不影响自己整体工作的事情。
再说明一下,在《盘口内经》还未出版前,网上即有了所谓《盘口内经》的电子版,其实这个版本仅仅是对我网上贴子的集合(我没有授权任何人做这件事情),不具有系统性——当然《盘口内经》这本书因成书时间短,我本人对其严谨及系统性也并不满意,但相对于所谓的“电子版”的简单集合,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系统性的。
——顺便申明,《盘口内经》目前并没有真正的电子版本!
还有,有人对本贴案例表示怀疑,认为是马后炮,对此我只能说,这是图解中注明的实盘操作,并非搞什么“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玄虚游戏。以后在我的图表中,如果是实盘操作我会注明,否则就是经典图例点评了。
有些朋友要求我即时发贴,目前我无法办到,其一是我现在上网受到限制,其二是即时发贴要证明什么?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高手吗?不需要!我想证明自己是高手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吧!
关于“高手”这个字眼,论坛上一直很多人在讨论,我的看法是:为什么一定要知道某某人是不是高手呢?他的东西对你有用就值得相互学习,对你没用你可以不看。一个人是不是高手对你的实质意义似乎只是:你是不是愿意把自己的资金给他委托理财,或者加入人家的会员,接受人家的直接指导来操作。除此之外,证明发是不是高手,我认为意义并不大。江恩是高手吗?索罗斯是高手吗?很多人承认他们是高手,但他们对你有意义的东西并不在于“他们是高手”本身,而是他们留下来的技术及理论。因此,讨论谁是高手,谁不是高手似乎并无多大的实质意义,除非你的实际操作要与他的人(而不是他的技术)休戚与共。另外即便是失败者,也有我们学习及总结经验之处,为什么非要把失败视为无一是处呢?
【 作者:ziyu8866 时间:2002-7-27 18:29:50 】
穿阳兄:有幸拜读<<盘口内经>>2遍了,感觉收获颇多.可以说此书解决了困惑我很久的问题,那就是分时线的形状,确实耳目一新,量比曲线也是很普通的东西,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在股市侵淫这么久,发现了大家都忽略的东西,而且这么简单实用,此一招,便值得我等佩服啊!
然而,瑕不掩玉,书中对放量突破,对到拉升论及甚多,可谓至精至微了,而对主力洗盘论及较少,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啊.我们知道"洗盘"是个很重要的技术关口,"洗盘"是拉升的序曲,"洗盘"是心里的较量!很多投资人就是忍受不住主力的洗盘而出局,从而痛失大黑马!望穿阳兄多多论及洗盘的盘口变化,<<内经>>就更完美了.
另外对于,600069的操作,我有不同的看法:该股6.23收阳线后成"阳后双阴阳"的经典形态.但是我看到该股在一个大箱体里运动,箱体高点为4.5最高价6.89.能否突破该高点,并站稳,是判断此股短线动能的一个有力条件.很有意思,6.24高开6.91收盘6.92,也算是突破了,然而随后确掉回箱体里.不能不说,6.24的突破为突破无效!如果在24日追入,就要短期被套了.当然,对于穿阳兄这样的超级短线高手可以做出差价来,我就不行了.我认为,首先要对该股的中常期走势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结合<<内经>>的技术来操作,岂不更加完美?
可以说:<<内经>>是股票的细微之处,而股票大局更要关注!只拘泥于某一处均有失偏颇了.
【 作者:王元昊 时间:2002-7-28 10:30:40 】
能否在市场中长久的生存,就看你对日间杂波的抵抗能力。
这句话说得好。
个人意见,这几笔交易都算失败,不管是否赢利还是控制子住了亏损。
因为这几笔交易本不该发生,在大盘弱市的情况下,这几笔交易都不该做。
当然如果是做实盘练习,那又是另一回事。
【 作者:穿杨 时间:2002-7-28 12:05:34 】
一个人对日间杂波的抵抗能力如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就能体现出来!关键看你有没有一个真正平和的心态。比如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自认为很对,但其后会:一,离开;二,返回看别人有什么反映。——两种心态,两种境界。
在我看来,对于看盘者,分时图上交易的价格相同,但时间不同,就能代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抵抗能力。
王君好,对于“千中挑一”和“百中挑一”,后者可以是“千中挑十”后再取一。强势时是百中挑一,弱市时是千中挑一,当然后者成功率低。
一匹马,无论是好马还是坏马,在它力气将要衰竭前舍弃就是,否则伤到的是自己。
“我们可以看错,但不能做错”(只铁语)
现象是存在的,能否把握,各人量力而行!
【 作者:顾虑 时间:2002-7-28 14:58:57 】
穿杨兄,跟着你的思路往下走~~~~~~~~呵呵
一, 其实盘口到K线的衔接是个很微妙的过程,大多数股票某日分时图的流畅与前几日K线有非常强的关联性。
我觉得盘口到K线的衔接,或者是K线到盘口的衔接,这个问题很有趣。看似我们在交流分时线和前期K线组合的关系的短线技法。但是我更愿意把它们提到中线和短线的高度探讨。其实我个人认为,中线和短线在技术分析上,虽然在细微处有些不同,但它们的精髓是相通的,一个真正的短线手对股票的分析应该是建立在中线的角度上,只有了解了股票所处的状态才能在操作上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对中期走势拿捏不准,就去碰短线,确实很危险。
有的股友说的“能否在市场中长久的生存,就看你对日间杂波的抵抗能力”,这话有道理。但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完全同意。我认为对“正波,杂波”,最重要的是“区分能力”而不是抵抗能力!中线也好,短线也好,都有它们各自的杂波,首先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区分能力,所用的方法由于所在的角度不同而不同,我想其中就有《盘口内经》吧!我常听人说:做短线太累!我想股市中经常的“抵抗”。会不会更累?
二,我在考虑,假设做短线,分两种方法:
第一种,假设只看分时图,不看K线(是那种纯粹的没看近期及长期以来的K线组合及形态),在盘口按分时的形态及量能的配合来确定买点;
第二种,假设只看K线,不看分时图,委托其他人按指定计划及价格买进。
假设纯粹的短线,以上两种方法那种成功率高些?!
我有种感觉:第一种方法成功率并不会低于第二种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会不期然的去看K线,看指标!
对这个市场足够熟悉了,看一看K线形态及高低,应该能大致知道技术指标的高低。
同样,对这个市场足够熟悉了,看一看分时图,是不是也能估摸到K线的大致情况呢?
穿杨兄,我觉得第一种是正在发生的,实时的。第二种是带着预测性的。它们的可靠性可想而知。我想如果从实战的角度出发,确实需要我们带着预测性的假设。但是不管是进是出,最终还得回到盘口证实!
【 作者:穿杨 时间:2002-7-28 21:05:49 】
“中线和短线在技术分析上,虽然在细微处有些不同,但它们的精髓是相通的,一个真正的短线手对股票的分析应该是建立在中线的角度上,只有了解了股票所处的状态才能在操作上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对中期走势拿捏不准,就去碰短线,确实很危险。”
“我认为对“正波,杂波”,最重要的是“区分能力”而不是抵抗能力!中线也好,短线也好,都有它们各自的杂波,首先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区分能力,所用的方法由于所在的角度不同而不同。”
与顾虑兄同感!兄更精彩!
股票市场如果也能出老千多好?呵呵,楼上兄台刚说的话不反对!至于:
“呵呵,有假招的味道,如何从上千只股票中找到这些股?看涨幅榜前列么?看到,再加上分析的时间,估计老手也要5~10分钟,买点恐怕就错过了,要不就轻仓一赌,对职业小散户来讲,轻仓操作意义不大!
此法,技术味道太浓,恐难长久和把握! ”
不太认同!
[ Last edited by fgfwh on 2004-6-7 at 16: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