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3-9-18
|
|
“三板”暴跌出现仙股 0.10元以下的股票突现
2004年06月05日 12:57:10
/readpic.aspx?imageid=20040605000026)
扩容、业绩太差、壳资源贬值是导致“三板”市场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6月2日,在“三板”挂牌的金田B成交价为0.089港元,按当日100港币兑106.14人民币的牌价计算,成交价为人民币0.094元,同样低于0.10元,如果按照香港市场的划分标准(0.10元以下的股票俗称“仙股”),则代办转让市场也出现了“仙股”!除了“仙股”外,代办市场至6月2日,还有3只股票跌破了1元的面值,它们是九州0.94元,南洋0.99元,生态0.95元。
出现“仙股”只是近期代办市场暴跌的一个缩影。自3月17日大批主板市场的退市公司开始陆续登陆代办市场以来,代办市场就呈现逐步走弱的态势,退市转到“三板”的公司更是出现了暴跌。3月17日,首日转板挂牌的国嘉实业至5月28日比退市前下跌了62%。而5月21日,首日挂牌的海洋和九州当天就下跌了60%,九州甚至当日就跌破了1元。同样,5月28日首日挂牌的宏业和生态当天也下跌了60%,生态甚至直接开在了0.95元。
扩容之祸
辽宁证券公司代办转让市场分析师张冬峰认为,代办市场下跌最主要的外因是市场急速扩容造成的。这种情况在主板也曾发生过。
5月24日至5月28日,一周就有7只退市公司在“三板”挂牌,占代办市场股票总数的35%。3月17日至6月2日,共有11只退市公司“三板”上市,占到了代办市场原先股票的68.75%。因此,市场的扩容造成了资金的分流。
但另一方面,张冬峰认为,深幅下跌的股票主要是主板退市的股票,这些股票相对业绩较差。如退市公司深金田2003年每股收益达-0.818元,鞍一工每股收益达-0.571元,粤金曼达-0.875元,而国嘉、九州、南洋、宏业、中侨甚至没有公布2003年业绩。相比之下,原NET、STAQ系统中的公司业绩就好得多,如大自然2003年每股收益0.127元,建北0.288元。大量的绩差公司登陆“三板”,也是市场近期持续走弱的原因之一。
壳资源贬值
不过也有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三板”公司壳资源价值的大幅贬值,也是造成股价大跌的原因之一。
“三板”公司的业绩太差,巨大的财务黑洞使得有意重组的投资人望而却步,中小企业板的开设更是分流了资金。比如粤金曼,虽然目前股价只有1.2元左右,但其每股净资产却为-10.18元,债务负担非常沉重。
无退市的尴尬
尽管目前有3家公司股票跌破面值,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公司破产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因为这些公司大部分债权在银行,相对于等待重组,破产清算对银行的损失更大。而一旦开了公司破产的先例,在目前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其他公司破产逃债事情的发生。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主板的绩差公司可以退市到“三板”,但“三板”除了破产,并无绩差公司退市的出口,退无可退的结果就是一些股票不但跌破面值,而且还可能会跌到0.50元、0.30元。目前三板已有B股“仙股”的出现,将来也很有可能会出现A股的“仙股”。而这实际上会减少效率,浪费资源。
据记者了解,目前券商在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上基本不盈利。每天仅有几百万元的交易额,按3‰比例提取佣金,收入寥寥无几。虽然主办券商还可以从挂牌企业获得10多万元的初次挂牌费和年费,但退市公司一般都囊中羞涩,无钱可给。如果加上券商在代办市场上人力、物力的投入,券商的损失更大。香港曾试图解决仙股的问题,却引发了“仙股风波”,国内“三板”如何搞好,考验管理层智慧。(记者 张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