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4-3-14
|
|
市场新格局
2004年03月18日 07:30:12
自去年初以来,汽车、钢铁、能源、石化等行业里优势企业的股票已连续五个季度上涨,这一情形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上甚少出现。虽然在1996年的牛市行情里,少数强势股票也保持了连续五个季度上升的走势,但其间的重要差别在于,1996年行情的强势股随着股价的上升,市盈率水平呈不断提高之态,这类股票基本都推出大比例送转股方案以保持股价的吸引力;而在去年初以来核心资产不断走高过程中,因业绩的不断提升,其市盈率水平始终保持在较低状态。已公布的年报也显示,优势企业利润的不断增长是其最大的卖点,这类公司中极少有推出送转股方案者。
市场这一特点折射出两大潜台词:首先,国内股市的表现情况已开始与宏观经济和行业情况直接相关,股市开始有效地反映经济状况;其次,长期持有发展前景看好的股票成为机构资金获利的重要渠道。
我们从核心资产的走势中也可以看到市场的明显变化:
一、不放大量是这类股票走势的一大特色。根据庄股时代的理论,突破时的巨量换手往往意味着多空双方的激烈搏杀,而巨量之后的持续上升则是多方胜出的标志。在核心资产的上扬过程中,成交始终保持在温和水平,2-3%的换手率在成交量的变化中已经显得非常突出。成交量的这种变化,显示资金对这类股票的认同度非常高,是否买入是以公司的发展前景作为判断标准,而原有资金是否获利、获利多少的概念开始淡化。
二、走势温和是另一特点。在核心资产走高的过程中,每日涨幅都保持在较低水平,极少出现拉涨停的情况,这很可能意味着资金在介入的过程中会较为克制,不会一味拉高建仓,这一方面会避免持股成本过快上升,一方面也不会给他人制造理想的短线机会。
三、调整幅度有限。核心资产股票的调整一般都采取了长时间、小幅度的方式,表明股价回落到一定位置后会引发买盘,封住下跌空间。众多机构的高度认同,令其调整只能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股价的巨幅波动一直相伴,究其原因,与资金的结构以及市场的不成熟有关。在宏观经济形势出现重大好转,在以追求稳定投资回报的机构资金比例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投资者期盼的绵延慢牛走势才开始浮出水面。这一天的到来对中国股市来说殊为不易。
我们可以预计,中国证券市场虽然还会出现投资与投机并存的局面,但对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稳定的上扬、定位随季报数据不断修正的慢牛现象会越来越普遍。香港的汇丰控股曾出现连续10个季度收阳的走势,去年新入选恒指成份股的思捷环球最近也录得连续6个季度的上升。思捷环球的股价在2003年有超过90%的升幅,该股从1998年最低的1.57港元至今年2月最高价33.6港元,最大升幅达到20倍。涨多了会跌的资金推动型思维在此失效,股价升势是否完结更多地与基本面情况相关。
在沪深证券市场,虽然很长时间里股价与公司基本面脱节,但就股价的整体运行趋势来看,仍与基本面相关。打开个股的全景图,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1993年初至1995年底、2001年6月至2003年11月的两次熊市调整后,一直能保持整体上升势头的还是基本面情况良好、公司业绩稳步攀升的股票,投资者耳熟能详的中集集团、万科便屹立其中,至于其他的概念股、热门股,在市场的喜新厌旧中、在市场情绪的转换中,不免随风而逝,即便是赫赫有名的几大庄股,目前也有备受煎熬之态。
在获利模式由资金推动型向业绩拉动型的转变中,令采取此种择股方式的股民需要极好的持股耐性和良好的基本面分析能力,有耐心方能守到股价启动时,分析能力则是该种择股方式之根本。因此,虽然市场时常会在核心资产大涨之际感到振奋,但其涨跌规律往往显示,最好的买入时机是在无人问津时。所以,我们会看到市场对核心资产的热切讨论往往在本该冷静之际。对核心资产,除了极好的耐心和极强的分析能力,尚无其他获利之法。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吴佳 上海证券报 江南金融研究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