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4-3-11
|
|
李荣融、张林俭对话国资改革
2004年03月11日 06:59:10
国资改革的一些新举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整体上市是否会出现"一窝蜂"?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是否健全?混合所有制是否会走样?
李荣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189家国有大企业资产的掌门人。
张林俭,人大代表、上海仪电集团董事长,国资改革最前沿的实践者。
从上到下,两人关注点交汇在国资改革。
整体上市会不会"一窝蜂"
曾几何,"剥离"、"包装"成为时髦字眼,企业为了获取上市资格,不惜忍痛"修理"自身。最终给市场和企业烙下不可追悔的教训。
"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要加快重组上市步伐,集团一级能上市的要积极上市,提高整体竞争力",这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今年2月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发出的号令。
而去年底,已经有企业在试着吃"螃蟹"。随着TCL通讯和武钢股份先后推出整体上市方案后,整体上市成为市场讨论最多的话题。
那么,整体上市是否会带来"一窝蜂"现象呢?
张林俭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整体上市偏离正常轨道,会造成一些企业赶时髦,捏合资产上市,给企业和市场留下后遗症。毕竟,上市企业应该是一个天然整体,而不应是人工刻意雕琢。从目前情况看,一些企业集团下属公司的股权结构十分复杂,资产质量参差不齐,产业定位尚不清晰。因此,在这些问题没有理清理顺前仓促谋求上市,有可能适得其反。
李荣融的回答很明确,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不要强求。换句话说,上市是要有条件的,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当然上不了市。
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寻找炒作是市场的天性。但规则是完善的,监管是严肃的。指标优质的国企整体上市,应该是发展趋势。
考核标准仅是保值增值吗
"考核办法不能简单化,国有资产难道仅仅是保值增值?"张林俭有自己的思考。
李荣融则认为,国资委是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维护所有者权益,实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统一,从总体上讲,国资委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所出资企业要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并把这项工作列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企业经营活动是有周期的,如果合同一年一签,容易使企业负责人行为短期化"。在基层工作的张林俭对此深有感触。
要以业绩合同的方式考核年度国有资产经营业绩,以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方式考核任期国有资产经营业绩,把国有资产经营的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竞争效率。李荣融是这样解释的。
关于考核标准,张林俭还有一个看法:考核应该更加具体些,不同的企业,实际状况有可能大相径庭,不能仅以保值增值为目标。比如说,有的企业是应该要关、停的,如果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能够很好的达到这个目的,也完全可以认可他的经营业绩。因此,对于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应该同这家企业的实际状况、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关系企业负责人自身利益的业绩考核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进一步完善。
混合所有制解决什么问题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国资改革重要内容。
李荣融表示,今年要力争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方面迈出较大步伐,除军工生产等少数企业外,其他国有大型企业包括特大型国有企业,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
他的目标很明确,要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尽快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张林俭对记者表示,对于其管辖企业,的确想通过引资建立股权多元化机制,并且现已经在讨论中。但他疑惑,多元化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相互参股是否意味着为了投资的多元化?吸收与本企业经营不相干的其他企业入股,是做面子工程,还是要干实事?像张林俭的疑虑在国有企业负责人中很有代表性。
张林俭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与整个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尚不明朗有关,特别是和出资人对控股公司的关系定位有关。如果对控股公司仅定位于资本运作,那么,它对子公司多元化的目的是不同的。在定位未明确之前,这一层面的股权多元化工作如何开展?"国资管理三层架构,各自的定位是什么,每一层的多元化目的是什么?是很实际的问题。"他说。
混合所有制的路是要走下去的,而许多新问题,将会在实践中不断解决。(记者 卢晓平 王晓峰 袁克成)
上海证券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