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4-1-13
|
|
整体上市模式适用一批公司
随着TCL集团成功上市,一些市场人士开始思考整体上市模式能适用哪类公司的问题。这一模式究竟能适用于哪些公司?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博士。
记者:TCL集团已实现整体上市,武钢也准备整体上市集团主业资产,您认为,整体上市尤其像TCL这种集团整体上市的模式,是否还适用于其他一批上市公司,如百联、新锦江、上汽、宝钢、上港集箱等等?
胡汝银: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这一平台,通过吸收合并、新设合并等多种金融创新的方式和手段,推动集团公司实现整体上市,将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证券市场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上市公司做强做大。过去,由于上市额度有限,且证券市场的容量不够大,许多企业发行上市时,从集团剥离分拆出一块资产来包装上市,这种做法为证券市场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不正当的关联交易、恶性贷款担保与占用资金等,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集团整体上市。
比如百联集团,在一个集团内部有许多独立的公司,从事着相同的主业,很容易造成内部的激烈竞争,而且不利于整个集团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还有宝钢集团,宝钢股份是一家相对独立的上市公司,企业上市后,一直努力消除与集团公司及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但目前仍有一部分钢铁资产并不在上市公司里。通过重组、整合,推进一批集团实现整体上市,使这些企业成为真正专业化的公司,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运作,是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从长远看,应该有个时间表。
记者:鼓励和支持一批已经上市的上市公司逐步实现集团整体上市,意味着改造存量。这将是一项要求比较高、操作难度比较大的金融创新工作,在这一运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胡汝银:第一,资产的正确定价和公司创造价值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这也是证券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第二,一定要遵循市场内在规律,真正形成政府机制与市场内在逻辑最佳结合的操作程序,并要在业务、组织、品牌、文化等方面实现成功的整合,使内部摩擦最小化,从而形成更有效率的公司运作与发展机制、更高质量的组织管理、更好的业务流程和核心资产、更高的公司品牌增值能力、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公司文化、更高标准的公司治理,使公司发展与竞争能力在整体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要避免出现1+1≤2的效应,要避免新公司变成效率极低的官僚机构。第三,要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真正市场化的管理层筛选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我一直主张,应该鼓励和支持个人(自然人)在公司中直接持股。
总之,金融创新需要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制度变革的支持下推进,包括法律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新的金融技术的引入,市场和公司的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等。(上海证券报)
[ Last edited by lidd on 2004-2-24 at 13:0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