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3-10-21
|
|

楼主 |
发表于 2004-1-3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煤炭工业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行业景气指数和效益景气指数稳中有升。煤炭工业将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食品工业将保持高位运行,预计2004年年末景气指数将达到160点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医药行业仍将处于较快成长时期,其中,化学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的增长较为平稳,生物制品增长速度加快。
●旅游业在经历了SARS之后快速恢复,2004年,旅游业收入将同比增长33.6%。
●交通运输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交通货物运输需求明显增加,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平稳增长。
●住宅与房地产业将继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发挥作用,受国家有关政策影响,2004年增幅可能会有所下降。
●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下,邮电通信行业将呈现多样化发展,2004年,电信业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互连互通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煤炭工业 产销两旺 供求平衡
2003年煤炭经济运行保持了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的良好态势,煤炭生产、销售、出口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这是煤炭行业走向市场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2003年煤炭工业效益景气指数最高点为2月份的106.96点,稍低于2002年的最高点107.46点。全年行业效益景气平稳运行在102点以上,行业整体效益景气高于2002年。煤炭产、运、销的良好衔接保证了行业效益景气的平稳运行,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拉动了景气指数的稳定增长。2003年煤炭工业运行表现出以下特点:煤炭产销量的大幅增长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的,供需基本平衡,但区域性矛盾依然存在;近期煤炭生产势头强劲,总体上可满足市场需求增长,但不同煤种存在较大差异;煤炭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未彻底摆脱困难局面。
2004年煤炭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呈现继续上涨的态势,价格方面,预计会稳中有升,经济效益持续改善,效益景气将稳中有升。根据模型预测显示,2004上半年煤炭工业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1300亿元,同比增长23%左右,实现利润 43亿元,同比增长25%。下半年煤炭工业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2900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超过170亿元,同比增长30%。预测2004年煤炭产量将达到17亿吨左右,其中国内市场16亿吨左右,国际市场8000--9000万吨。200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煤炭需求也将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电力、钢铁、水泥等几大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需求将继续呈较大幅度的增长。与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相适应,煤炭生产能力也将持续增加。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各类煤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实施联合重组、扩能改造,煤矿生产能力进入一个稳步增长阶段。2004年,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煤炭产量有条件、有能力达到17亿吨左右。当然,对于炼焦煤等稀缺煤种,生产增长有可能难以完全满足需求增长,继续保持偏紧态势。近几年来,为支持煤炭工业改革、脱困和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实施了企业下放、养老统筹、关井压产、关闭破产、扩大出口、债转股、技术改造、安全补欠等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其累积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所有这些,都将推动煤炭工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食品工业 景气指数保持高位运行
2003年,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全年运行情况良好,尽管经历了非典的影响,但仍然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纵观2001-2003年的景气指数走势,可以看出食品工业景气指数呈现逐年平稳上升的趋势,运行状况喜人。主要子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景气指数整体增长态势远远好于上年,各项指标也有不俗表现。其他的各个三级子行业中,除去制糖业和盐加工业以外,景气指数走势均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保持一致。这也强劲支撑了食品工业景气指数的高位运行。另外一个二级子行业食品制造业的景气指数波动较大,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到年末有较大的上扬幅度。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食品工业景气指数仍将保持高位运行,而且将延续2001年以来的景气增速。预计年中景气指数将达到150点,年末将达到160点以上,再创历史新高,食品工业仍将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除2003年第二季度,食品工业效益与增长景气基本呈正相关变动,2004年食品工业效益景气将随增长景气的高涨而上升。预计,2004年中将实现销售收入3611.2亿元,年末将达到7279.6亿元,增长率预计达到10%以上;2004年1-6月份将实现利润332.3亿元,年末将达到680.4亿元。
国家已对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税率进行了结构性调整。这一调整将有利于促进以食品为主的部分农产品的出口。在这次出口退税税率总体降低的调整中,现行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除个别产品外) 和一部分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 %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 ,将维持现行出口退税率不变。同时规定,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5%调高到13%。这次调整体现了国家对这部分产品出口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
医药行业 处于较快成长期
2003年医药工业景气走势波动较大, SARS疫情的爆发对医药工业来说,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将医药工业景气指数从年初的106点一路推高至121.8。在SARS流行中,销售量最大的是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传统中成药以及具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生物制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行业和生物制药业的发展,相关公司也受益最大。但SARS疫情作为一个短期性因素不会对医药工业整体的长期发展起到太大作用,随着SARS疫情的控制,全社会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出现一定的回落,另外,2003年上半年强劲的出口拉动也是这段时间行业景气运行良好的重要原因。7-9月份景气指数由6月的121.8的高位滑落到9月份的97,原因在于SARS过后人们在医药方面的消费支出减少,部分药品企业由于SARS时期过分扩大生产导致药品积压,加之SARS时期订单减少,另外适逢第三季度VC、青霉素等药品价格跳水对化学药制造业影响很大,此外还有政策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行业第三季度运行状况较差,也同样表现在景气指数的一路下滑上。据统计,1-10月份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86.77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利润200.79亿元,同比增长26.65%;不变价工业总产值2965.48亿元,同比增长19.83%。
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医药工业增长景气走势全年将基本保持在110点上下浮动,医药工业保持稳步增长。 SARS疫情爆发时期医药工业冲破120点的情况预计不会再现。医药工业效益景气将继续停留在105至110点的区间,医药产品价格仍将基本稳定,下降幅度有限。预计2004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将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15%。2004年全年将实现销售收入310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约20%。
从医药工业的发展环境来看,我国医药工业正面临较好的增长机遇,处于较快成长时期。从各子行业的发展来看,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的增长相对较为平稳,而生物制品业收入、利润增长速度加快的迹象十分明显,表明了消费结构升级中人们对健康保健产品需求的旺盛势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初步到位,药品价格改革形成的降价效应在前两年已经得到一定释放,未来药品价格下降的幅度会放缓,有利于行业经济保持增长。
还有一些将在2004年实施的政策也将对行业产生影响。比如,2004年1月1日起,原《进口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的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进口批件审查审批制度将取消;新《药品管理法》规定2004年6月底以前,所有药品制剂和无菌原料生产必须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届时凡未能取得GMP认证的企业,将一律不准进行药品生产。这一规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国内药品企业的分化发展,一些规模小、管理能力低、技术水平差的药品企业将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的分化重组将全面展开。2004年12月,药品分销将向外资完全开放。这会促使国内的医药物流商加快步伐做大做强。这些政策因素将短期内影响行业利润,但长期将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 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突如其来的SARS打乱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而旅游业正是受损最严重的几个行业之一。就2003年旅游业总体的情况来看:入境游受创最深,下半年逐步恢复;国内游挺过非典,快速恢复;出境游影响最小,继续高速增长。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413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152万人次, 2003年1--9月份累计,总出境人数1378.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01%,其中因公出境390.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13.3%,因私出境人数增加,达到988.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3.87%。
虽然中国旅游业出现了1989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但是,旅游业生存条件没有根本的变化。首先,市场需求不会消失。其次,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依然存在。最后,旅游的供给基础还在。因此,旅游活动只是短期内陷入停滞,回升是必然的,2004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据相关机构预测:2004年,我国居民花在旅游及旅行上的消费将达到6108亿元,而商务旅行则将达到584亿元,占全年个人消费总额的10.1%,其中企业消费将达到514亿元,商务旅行总体将增长10.9%。该报告还认为,2004年,旅游及旅行业将直接或间接为中国创造5410万个岗位,而其对GDP的贡献则将达到2892亿元人民币,2004年,旅游业收入将同比增长33.6%。
交通运输业 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2003年我国交通运输业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急剧下滑--快速恢复的发展态势,同时,受非典冲击较小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运输、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到第三季度,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我国交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3年11月,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92.67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321.88亿元,有15个省公路建设投资完成额超过100亿元;内河建设投资完成投资41.56亿元;沿海建设投资完成176.91亿元;其他建设投资完成52.32亿元。
2004年交通运输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第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第二,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交通货物运输需求将会明显增加。2004年全年将完成公路货运量120亿吨,比2003年增长7%左右;完成水上货运量16.8亿吨,增长10%;全国港口将完成货物吞吐量36.5亿吨,比2003年增长14%,沿海港口完成23亿吨,内河港口完成13.5亿吨,分别增长15%和12.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000万吨,比2003年增长30%。第三,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平稳增长,但节假日旅游交通紧张状况仍将难以缓解。 2004年全年可完成公路客运量150亿人;完成水上客运量1.75亿人,比2003年略有增长。第四,民航运输快速发展,支线运输成为新的增长点。2004年我国航空业应能保持14%以上的年增长率。支线运输和航空货运将会成为中国国内新的增长点,支线飞机在机队中所占的比重将由现在的15.8%增加到31.3%左右,而货机预测将达到14%。
住宅与房地产业 增长幅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2003年,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带动了钢铁、建材、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增长。2003年房地产业运行良好,景气指数平稳增长,从年初的90点左右一路攀升到年末的130点左右,升幅达40%多。从商品房销售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竣工面积三个指标的增长景气来看,三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大体上反映了2003年房地产业运行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过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后,2003年进入调整期,投资仍有一定增长,但增长幅度略低于上年。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并未对房地产业带来大的影响,投资的照样在投资、消费的照样在消费,就连最能反映市场信心的新开工面积、预(销售)面积,也似乎并未受到大的影响 。从全年房地产业的运行情况来看,房地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年初至3月底,在这期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仍然保持着较高温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以上;第二阶段是从4月份至5月底,在此期间,在北京、广州、天津等一些大的城市爆发了传染性极强的SARS,使得各地住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阶段是从6月份开始至年底,在这期间,国家出台的一些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预计200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继续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相对上下游行业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预计2004年房地产业增长景气指数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增幅可能会下降,并在一些月份出现调整。国务院相关部委将密切关注房地产业的运行,采取措施调控市场,防止出现过热现象。推动房地产行业快速增长的因素还有: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将带动住房消费需求的增长;住房体制改革将极大地释放居民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巨大的扩大住宅需求;危旧房屋改造和住房设施设备水平的提高,也将产生新的住房需求。
邮电通信业 互连互通会有突破性进展
邮电通信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量,2003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大幅攀升。年初开始,邮电通信业景气指数进入100点以上的景气区间,上半年迅速增长,5月份达到120.62点,在经历了6、7月份的小幅下滑之后,8月份继续上升,10月份又升至121.53的景气高点。在市场日益成熟的宏观条件下,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增长使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1-10月邮电通信业实现收入4257.1亿元,同比增长13.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电信业务收入3814.4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同比下降15.05%;邮政业务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加快1.96个百分点。各项业务中,本地电话网业务完成1235.7亿元,增长8.9%;移动通信网业务完成1797.1亿元,增长18.4%;长途电话网业务完成554.7亿元,增长9.2%;数据通信业务完成211.4亿元,增长47.7%。尽管邮电通信业的业务收入总量在不断升高,但收入增长的速度仍延续2002年的发展态势,表现出逐月递减的趋势。2003年邮电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扭转了上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开始强力回升。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7.8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7%,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其中,其中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14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邮政投资依然低迷,完成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4.3%。
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将带动邮电通信业的平稳快速发展。行业增长景气指数将继续在120点左右的高位运行,但景气增幅可能会小于2003年20点的幅度。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下,2004年通信业务种类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近年来,邮政业的发展远远低于邮电通信业发展的平均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邮政业将拓宽其业务经营的范围,进行新业务的开发。电信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04年,不同运营商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将会有突破性进展,中国电信业新格局即将形成,电信运营商将进入实质性竞争阶段,同时也将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