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3-10-21
|
|

楼主 |
发表于 2004-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迎接中国股市的第二次浪潮
按照前文对上证指数历史周期的划分,我们预期2004年行情将进入始自1996年以来新一轮周期的第五浪,第五浪为什么叫第二次浪潮呢?为什么不叫第三次或第四次浪潮呢?何为第二次浪潮?
第一,我们知道,上证指数是以所有股票加权平均总市值计算的,因此,构成该指数的成分包罗万象,即有增长类又有非增长类(周期、稳定、能源类)股票,特别是随着新股不断上市而被计入加权市值,导致该指数很难与实体经济周期保持完全同步。相比之下,深成指却是一个更为稳定、能反映实体经济面运行周期的指数。因此,我们预期,第二次浪潮在今年的深成指上将会有更为明确的体现,该指数今年将走出三浪(3)行情。
第二,所谓第二次浪潮是与纵向历史上的第一次浪潮相提并论的。我们认为,发生在1992年前后的全国房地产热和大开发热使当时股市走出了第一次浪潮,表现在宏观经济面具有从适度通胀持续到极度通胀的过程。而始于2003年并将在2004年持续升温的汽车热、钢铁热以及煤、电、油、运供求矛盾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过程将导致我国股市迎来第二次浪潮。
第三,始于1996年以来的本轮上升周期刚刚于2003年由通缩后拐入适度通胀期,并且有加速向上的迹象,因此说,在前期通缩治理期出现的以四川长虹、深发展、深科技等增长类股票为代表的第一波上涨和以东方明珠、上海梅林等网络科技股为代表的第二波上涨都没有反映本轮经济周期的本质。因此,只有以本轮"重化工业化"为代表的周期类、能源类股票的上涨才能代表第二次浪潮。那么,我们该如何认清目前形势,迎接第二次浪潮的到来呢?
(一)现代工业革命引导下的股市第二次浪潮
1、宏观经济基本面为股票市场第二次浪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国民经济已经由自1996年以来的治理通缩进入一个相对通胀的阶段,目前有几位颇具前瞻眼光的经济学家如吴敬琏先生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过热"。体现在经济生活中,就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先后出现上涨的迹象,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货币供应投放量居高不下,等等。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过热"现象呢?
我们认为,其一,本轮"过热"来之不易,是自1996年以来我国政府综合治理通缩的必然结果,体现在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换代和长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效应不断呈现。因此,本轮"过热"正是我们期待已久并来之不易的。如粮食的涨价,受益最大的不正是农民兄弟吗?其二,目前过热只是本轮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通胀期的初期,只是局部过热,而不是总体过热;只是结构性过热,而不是整体过热,没有人愿意在通缩期里过日子。因此,正确把握、引导好这一来之不易的通胀期,使我国的消费、投资、出口真正实现全面升级,培育作为世界制造产业中心的核心竞争能力,才是当务之急;其三,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从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只有适度、持续、稳定的内部通胀才能消化或抵冲人民币资本项目下面自由兑换带来的升值压力,这也是最有效的通过货币市场形式配置世界财富、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面可自由兑换软着陆的方式。所以说,我们认为,目前的"过热"只是初期、局部、结构性的,还远远没有走到极度通胀阶段,而这一过程,正是我国股票市场迎来第二次浪潮的根本原因所在,即只有投资股票市场才能保证财富的保值增值。
2、"重化工业化"进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国进入本轮经济周期上升期的标志是以产业结构的升级----重化工业化进程作为重要标志的。相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那种粗放、简陋、低效、技术含量低的初期工业化,"重化工业化"则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工业化过程。我们认为所谓"重"就是指资金密集型,"化"即是指技术密集型,它还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①体现在拉动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上,在实体经济方面,以消费(内需)拉动为主,投资增长为辅,出口(外需)为有机补充。
②消费结构的升级导致产业结构的升级,表现在产业链条上,就是从消费者终端需求(汽车)到中游需求(钢材、石化)到上游需求(能源电力)的互相拉动,不断促进上扬。这就必然构成了我国这一轮上升周期的核心资产链条。
③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内需为主、投资为辅、出口为补充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更类似于美国这样的经济体,而不像日本那样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世界财富更将会主要以虚拟经济形态而不是以实体经济形态(贸易)向中国配置,如日本只能通过贸易赚钱,而美国才会通过金融市场圈钱。这也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在新的历史时期承载配置世界财富的功能。
由此可见,重化工业化进程为第二次浪潮圈定了历史的宠儿,那就是汽车、钢铁、石化、电力、能源资源、金融这一核心资产产业链条。
(二)我国进入汽车消费的黄金期
根据国际通行的观点,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标志着这个经济体进入汽车消费时代的初始阶段,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进入了汽车消费的成熟期。而消费结构升级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50年的历史为我国汽车工业进入真正的重化工业化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一个经济周期上升期,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消费(内需),而这一阶段的投资只是起到刺激消费的辅助作用,出口只是起到补充作用;其次,市场经济元年以来,能够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等量齐观的只有1992-1993年出现的那一次全国性的房地产热,并由此带出了当时由适度通胀到极度通胀的过程。而发生在1996年前后的彩电、冰箱、空调等"三大件"带来的行情只是治理通缩初期的小级别"反动",根本不能与本轮经济增长相提并论。
其次,现代工业制造业只有汽车制造才最符合"重"、"化"的特点,也只有汽车工业最能代表现代工业的文明程度,也只有汽车工业最符合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全世界资源财富向中国配置的趋势。这也是中国第二次浪潮的核心所在,即现代工业革命正在中国悄然展开,中国从此进入了以城镇化、工业化为代表的新工业经济时代。那么,以上海汽车、一汽轿车、长安汽车等为代表的汽车股能否在持续上涨一年后再攀新高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呢?这就要看近期我国汽车工业的供求关系。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汽车工业先于国民经济其他方面于2002年底2003年初率先走出通缩阴影,进入一轮前所未有的消费周期。2003年一季度,汽车工业增加值增幅为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的三倍,预计全年在2.2倍左右;2003年的销售增加量在70%以上,达到430万辆(其中轿车近200万辆),产销比率达到96%。这只是第一年,我们认为,按照汽车工业这样一个极富深度和广度的产业来说,其消费周期的增长将是持续的、长期的,特别是随着关税壁垒将于2006年倒塌,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措施将于2004年终止,我国汽车工业消费价格必将走出持续下滑的怪圈。目前,马自达M6、本田雅阁、君威等已出现了脱销加价的现象,POLO这种中低档车价格已与国际接轨,而随着规模效益的逐步体现,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和相关金融政策、消费政策的出台,我国汽车工业的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势必带领整个产业链完成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
综上所述,以汽车工业为龙头,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力、资源、金融为链条,以"重化工业化"进程为标志,实体经济面的现代工业革命必将在资本市场上演绎前所未有的第二次浪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