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609|回复: 10

济南名泉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5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名泉欣赏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双林 浏览:4609 回复:1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趵突泉   
  位于趵突泉公园泺源堂前。该泉出露标高26.49米,恒温18℃,最大涌水量达16.2万立方米/日,号称“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水经注》八卷)。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因为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列为济南八景之一。
  趵突泉水清冽甘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可以直接饮用。
趵 突 泉(郭沫若)
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
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
普天诚第一,历世岂三千?
濠上知鱼乐,欣逢跃进年。



漱玉泉   
  漱玉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在柳絮泉东侧,为一长方石砌水池,周饰石雕栏杆。池内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1956年书写。“漱玉”一名由“漱石枕流”(《世说新语·排调》)一词演化而来。相传,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曾于此掬于梳妆,填词吟诗,她的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
<BR>  泉南侧为溢水口,由自然石叠砌。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如同漱玉。这池水面较大,山石驳岸,错落有致。池内又有一泉,簇簇水泡,旋转着慢慢升起,犹如螺形,又叫螺丝泉。泉水清澈见底,蓄有锦鱼。岸上青松挺拔舒秀,翠竹婀娜多姿。
  为纪念李清照,1959年在池北岸辟建“李清照纪念堂”,1980年又修葺改建。庭院与泉池相映,为漱玉泉增添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卧牛泉   

  卧牛泉在柳絮泉西、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西侧。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代,卧牛泉池淤塞。民国时期刊印于1928年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仍称“今失考”。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恢复。今池内北壁“卧牛泉”三字,由济南当代书法家张立朝于1980年书写。此泉石砌,周饰石雕栏杆。



无忧泉   
无忧泉位于旧城西南隅(趵突泉池以南)。有诗曰:“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肆斛愁;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诗中“酌水能消万斛愁”一句,正道出了“无忧泉”名称的由来;“白叟黄童争击壤”的描叙,更是世人来此后“无忧”的



皇华泉   
  皇华泉在柳絮泉西、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东侧。皇华泉(亦名木鱼泉),其名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七十二泉记》亦著录,称之为“黄华泉”。今池内北壁嵌“皇华泉”石刻,为1980年济南当代书法家魏启后题写。此泉皆石砌,周饰石雕栏杆。
游趵突泉
为滞泺源道,重来趵突泉。
逝者终不舍,水哉循自然。
明珠呈鲛室,瀑布倒虞渊。
时听洗心语,何须更问禅。|
       古越钱志新题
        时崇祯十有七年三月望日




东高泉   
东高泉位于万竹园(现趵突泉公园)内。泉池用砖石砌成,呈正方形。因此泉高“悬百尺”,故名“东高泉”。正如古诗所云:“孤泉悬百尺,一碧泻清秋;岂忘居高险,由来恶下流。”随着万竹园的进一步修复和开放,东高泉必将以新的姿态迎接游人。



登州泉   
在趵突泉西侧。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晏壁诗云:“文登一脉透谭城,澄彻全无蜃气腥。安得雪堂苏学士,朗吟万竹濯清泠。”
登州泉,原在花墙子街57号院内,池呈长方形,曾被覆盖,于泉上建房,居办公桌下,可由留孔测量泉池深度及泉水多少。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拆迁时被填埋。1997年8月修复。主池长3米、宽2米、深4米,周有深度结构与主池相同的环池,池岸装围栏。北有水渠与杜康泉相连。



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相传北宋大将关胜在抗金时,被金兵包围在渴马崖一带,口渴难忍,其战马前腿刨地出一清泉,故名“马跑泉”;另一传说关胜在西门前与金兵鏖战,壮烈战死,战马见此,仰天长嘶,前腿刨出一湾清水。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后人就把此泉称为“马跑泉”。《济南竹枝词》云:“刨地出泉烈士马,当年碧血漾清波;淙淙千古一溪水,犹如将军爱唱歌!”马跑泉又是测水泉,泉池中有一块50厘米高的鹅卵石,如果泉水达到这块石头,趵突泉源的三股水便能喷涌而出。



金线泉   
  老金线泉,即金《名泉碑》上所列的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也著录。泉池石砌,方形。池内北壁,有一长方条石,上刻隶书“老金线泉”四字,系当代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李仲余书。池中泉水清澈,青藻浮动,锦鱼潜游。
  该泉是济南著名的奇泉。水盛时,泉水从池底两边对涌且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聚成一条水线,漂浮移动,时隐时现,阳光一照,闪闪发光,故名。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对老金线泉做了较早的记载。
  明清两代,金线尚看得清晰,后来水面缩小,水势减弱,并以石砌池,金线便不常见了。
 1956年扩建公园时,老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个石砌雕栏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同治九年(1870年)吴兴人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把原来的金线泉称之为“老金线泉”。这泉金线出现的原因和老金线泉相似。



珍珠泉   
  珍珠泉,坐落在院前街珍珠泉礼堂北侧,略成长方形,面积1240余平方米,深广清澈。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溢水标高26.28米。
珍珠泉因形取名。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正如清代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所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珍珠泉气势颇大,《珍珠泉铭序》中描述说:“潆泓冲融,清澜百步,旁流带垣,通舟二里,鱼鸟荇藻,怡怡悦性。”
  珍珠泉泉水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白花洲注入大明湖。
  珍珠泉自古以来颇富盛名,历代许多文人题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



溪中泉   
  五莲泉,位于任泉与南珍珠泉之间的南护城河河心。属"黑虎泉泉群"。因池底众多泉眼涌出水泡成簇,溢出池外,恰似五朵莲花盛开,故名。又因泉池地处河溪之中,故亦称"溪中泉"。泉池曾于1965年整修,呈四方形,四周砌以二层叠石,上层高0·3米,下层高0·5米,跌落而下,流入河中



黑虎泉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北与解放阁相对。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这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洞门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左右秀石错落。洞穴隐露,从远处望去,犹如猛虎吼天。
  泉水涌量仅次于别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最大涌量约4.1万立方米/日。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然后流进长约13米、宽约9米的石砌方池中。池内泉水清澈,青藻漂浮。池北为一水闸,水漫流形成水帘,泄入河中。
  昔日,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喷珠飘练,澄澈可鉴眉睫。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击缶……十丈外蒙蒙洒人。”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
  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



汇波泉   

  汇波泉在五莲泉西侧,护城河南岸。沿池四周,山石聚散布置,东、西、南皆为山坡,土坡以山石叠砌形成山峦。泉水在山脚下涓涓流淌,汇为小潭,潭岸留矶,以细流注入河内,两侧山石交错,犹若山涧小溪。1986年于山上建“伴月亭”,亭挑出水面,跃跃欲飞,周围绿树成荫。泉、石、亭、树有机结合,极富情趣。


腾蛟泉   
  腾蛟泉在王府池子街北端路东。清《七十二泉记》著录。泉池呈长方形,盛水期有水。东墙嵌清道光八年(1828年)举人、历城人李间于丁卯年(1867年)题写的“腾蚊泉”刻石。



玛瑙泉   
  玛瑙泉,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位于黑虎泉东,护城河南岸。四周以块石砌垒,水泡从池底冒出,太阳一照,光彩夺目,如同玛瑙而得名。泉水从北壁石洞流到河中。

晚到泺泉次赵松雪韵
(明)王守仁
泺源特直根虚无,下有鳌窟连蓬壶。
绝喜坤灵能尔幻,却愁地脉还时枯。
惊湍怒涌喷石窦,流沫下泻翻云湖。
月色照衣归独晚,溪边瘦影伴人孤



金镜泉   
  金镜泉,在百脉泉西50米处,原是康氏漪清园内的名泉。泉池呈圆形,池岸装石柱铁栏。泉头涌水状如蘑菇。池水清澈,在阳光照耀下,金辉闪烁,如同明镜,故名。终年喷涌,从未干涸。泉水分别从东西池壁的明渠、暗沟淙淙流出,穿过一条月牙形的街道,汇入绣江河。



百脉泉   
  百脉泉位于明水(济南章丘市驻地)的百脉泉公园内。以泉水众多而有“小泉城”之称,明水泉群最著名的百脉泉可与趵突泉齐名。池底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好象滚动的珍珠,“百脉寒泉珍珠滚”。水中疏疏朗朗的藻体,壁上密密实实的苔藓,把池水染的碧翠。水中锦鱼戏游,生机盎然。
  泉壁和梵王宫大殿墙上镶嵌着多方诗词、楹联、花卉石刻。其中有明代进士、著名戏曲家李开先《游百脉泉》诗: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不霜清见底,漱石寂无声。


白石泉   
  在黑虎泉东北,解放阁南侧河岸边,西与九女泉相邻。泉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昔日,泉波甚急,喷涌摇荡,冲击白石,发出清响。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
<BR>  此泉出现较晚。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春夏之交,天旱,山东布政使江兰主持疏浚河道,从地中涌出一泉,泉周有很多山石,故名为“白石泉”。水甘美如风醴,即可灌溉又可饮用,居民为之欢欣。为记此事,清代书法家桂馥于嘉庆二年(1797年)秋,撰文并收白石泉碑(今碑已没)。
  清代济南人乔岳《松石诗抄》中有《白石泉上》诗赞美说:“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溪西烟树知多少?添个鱼船胜虎丘。”盛水时节,串串水泡争相浮出,漾溢着涟漪,与水中青藻白石相乱,编织出一副水纹图案,其景不减当年。


胤嗣泉   
  胤嗣泉,属黑虎泉泉群,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在金虎泉三曲小桥南端,碎石砌垒,不规则形式,水流入河中。解放前,泉在张仙庙崖下;解放后,庙倾圮。1986年重修泉池。
咏黑虎泉
(明)刘敕
悬崖之下碧潭深,潭上悬崖欲几寻。
石击湍声成虎吼,泉喷清响作龙吟。
寒光一生常惊骨,澄色千年可洗心。
最喜酒家多野趣,相携同醉绿杨阴。



玉泉   
 玉泉在五龙潭的东南侧,自然石叠砌,水从洞穴中涌出,经化验该泉为优质矿泉水,常有附近居民到此汲水烹茶。玉泉与回马泉、净池一起汇成小溪向北流去。
  

上泉   
  上泉在外环路东南拐角处,老虎山东脚下,分上下两池。下池长6米、宽5米、深1.5米左右,东半部残留石砌池岸,池底积水,深半米左右,池底多水草。上池在下池东南约20米处,池长10米,宽7米,深1.2米,石砌池岸,水自池东直径5厘米左右两孔中流出。前几年扳倒井村在未用上自来水之前,村民们都是来此提水饮用。




鹤泉   
  白鹤泉,在灵岩寺千佛殿东侧,是灵岩寺五步三泉中的第二泉,三泉为卓锡、白鹤、双鹤泉,泉水长流不息,叮咚有声,蜿蜒曲折,流入泉池。白鹤泉呈石窟状,泉自窟壁缝隙中流出。
  五步三泉久负盛名,唐代诗人李白为灵岩泉池提诗:“运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树下,何异清凉山。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座度小劫,观空天地间。客来花雨季,秋水落金池。片石含青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境,烟梦欲暝时。



都泉   

  都泉,又名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五十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都泉村内,村以泉得名。这里群山屏列,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正如《遁斋诗稿》中朱倬《都泉诗》所讲:“稻池林壑太幽偏,柳埠人家近市廛。最是都泉好风景,山花如绣锦阳川。”
  都泉水澄澈甘美,四季涌流不息。水经池壁石洞沿暗渠至街注入明渠,形成溪抱渠绕之势,最后汇入锦阳川。乾隆《历城县志》载:“都泉,在中宫东南黄姑寺,溪抱村,流为岱北诸泉之总。”都泉水不仅可供全村食用,还能浇灌农田,所以又被村民誉为“宝泉”。


涌泉   
 涌泉位于四门塔西,白虎山之阳的涌泉庵遗趾东侧。崇祯、乾隆《历城县志》有载,称“在神通寺西,瀑布飞悬,流入锦阳川”。
  泉水从峪中白虎山腰处岩隙中涌出,通过暗渠由一石雕龙头口中吐入池中,池名“净池”,建于明天启三年。泉水旺盛,一年四季不涸。池中水草浮动,银鳞小鱼戏游。水从池南壁流出,经过明万历六年建造的涌泉桥下,依山势向南三迭而下:一迭注入石砌方形“青龙潭”;二迭流入山石砌岸的不规则小池;最后一迭由10米余高的悬崖上跌落至名为“卧龙洞”的小石潭。水由石潭溢出,形成三处各具特色的景观。首先是一段细长弯曲的小溪,潺潺涓涓,称“细水常流”。然后流经竹林,铺绿描翠,浪花飞溅,称“锦上添花”。最后缓缓地穿过柳树林、芳草地,汇入锦阳川。泉池旁有“望岳亭”。置身亭内,信目南眺:近处平野宽绰,阡陌纵横,点点农舍,袅袅炊烟;平野尽处,群峦叠嶂,白云缭绕,泰岱明灭可见。



对波泉   
  在护城河北岸,与汇波泉相对,故名。池侧矗立小亭,名叫“对波亭”,1985年建,因泉得名,于内正可赏景。
题解飞卿山水卷
(金)元好问
平生鱼鸟最相亲,
梦寐烟霞卜四邻。
羡煞济南好山水,
几时正作卷中人。



九女泉   
  九女泉位于解放阁下护城河北岸,东与白石泉相邻。泉流淙淙,松柏笼荫。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
  关于九女泉的命名,有多种传说。其一:泉边住着一户人家,生有九女,个个俊俏,故名。其二:泉水清澈甘美,引得九仙女于风清月明之夜,来这里浣纱沐浴,既歌又舞,欢快异常,因此称之为“九女泉”。其三:昔日,泉旁城楼上有魁星阁,俗名“三角楼”。魁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为道教信奉,被尊崇为主宰人间文章兴衰的神灵,相传为九天玄女变化而来,故该楼又叫“九女楼”,这九女楼便是“九女泉”得名的缘由。
  这泉呈椭圆形,半伸河中,自然石驳岸。泉池高出水面,清澈见底,水泡从池底冒出,袅袅升起,于水面碎裂,与纱藻交织出美丽的图案。细流从石缝中泄入河内,与溪水相击,如溅珠玑。东西两侧垂柳婆娑,与泉池相映成趣。


古温泉   
  古温泉,在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北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名曰“温泉”。因其历史悠久,今人习惯上称古温泉。泉水恒温18℃左右。隆冬季节,朔风凛冽,大雪纷飞,此处却热气蒸腾,故名。泉水由暗道流入月牙泉。
  

虬溪泉   
  在月牙泉东北侧,自然石驳岸,不规则形式。水势甚盛,流入西护城河内。
   

梅花泉   
  梅花泉,在章丘市百脉泉公园北侧,新建的百脉公园“清照园”内。泉水自1979年钻探留下的5个自流钻孔中喷涌而出,水花四溅,汇为方塘,然后从溢水口流出,过锦江桥入绣江河。因五个涌泉一齐喷涌,恰似一朵盛开的梅花,故名梅花泉。此泉涌势颇盛,鼎沸浪激,水气蒸腾。


琵琶泉   
  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
  该泉取名于它的声音:池底冒出串串水泡,于水面破裂,咝咝作响,夜深人静听之,犹如琵琶扬韵。
  泉池原为不规则自然形式,1965年重新修整,池壁以青石砌成,四周石雕栏杆装饰,水从北侧出口漫溢二级石阶,跌进护城河中,形如丝弦,与河水相击发出声响。泉东侧有一石拱桥,建于1964年,因泉得名“琵琶桥”。桥头垂柳轻拂,人于桥上正可俯瞰“琴弦”,品听“琴音”。泉西有一高阁探出岸来,名为“清音阁”。坐在阁内,又可聆听琵琶泉发出的清越之声,更可赏看琵琶泉的秀姿及周围



丁兰泉   
  丁兰泉,在平阴县丁兰村内。相传此处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故里,故而得名。泉分三层,上为泉头,通过虎头流入中间池内,再由排水闸流出,常年不断,泉涌量约1400立方米/日。临池,昔日建有庙宇,现仅存遗址。池水深三四米,极为澄明,池底绿藻清晰可见。此泉水势很好,久旱不涸,可供全村人饮用、洗浣。盛水季节,泉水从池西壁溢水口泄下,浪花四溅,沿街旁小河,穿村越壑,注入狼溪河

[img]http://vod.bdchina.com/tra/spring/image/dinglan.gif[/imgl]

官家池   

 官家池在五龙潭西北,裕宏泉东,自然石驳岸,不规则形式,水势较好。
五 龙 潭
(明)刘敕
传是蛟龙宅,龙潜何处寻?
坛中台殿古,门外石潭深。
树密云常合,亭高日半阴。
坐来水色净,聊可空人心。



墨泉   

  墨泉在百脉泉西南约30米处。因泉井深幽,水色苍苍如墨汁一般而得名(一说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当年居住泉边,常以此水磨墨洗砚,故名)。墨泉水一流出石渠,即变成银白色,然后匆匆向北流去,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百脉泉汇融一起。


清泠泉   
  清泠泉位于五峰山风景区洞真观玉皇殿东,为五峰山内八景之一。清泉击石,泠泠作响,故名。泉水建有单檐四面小亭,该亭建于清嘉庆年间,亭柱南侧镌清人英和行书联:“到此息尘虑,对之清客心。”亭下,泉自石雕龙头口中流出,跌落于池中。泉水淙淙流淌,叮咚悦耳,形成独具特色的泉水景观。清泠亭西有古银杏树一株,胸围6.5米,枝叶繁茂,与亭泉相映成趣。



书院泉   
  书院泉,在平阴县洪范镇,它位于天池山下书院村内。元朝东平路兵马总管严实,曾在泉畔洪福寺以西建别墅。明嘉靖年间,中丞刘隅在这里建立了东流书院,将此泉称为书院泉。该泉常年涌流,水势颇佳,是洪范池泉群中涌水量最大的一泉。池水从池南壁的石雕龙头口中跌落至一小方形小池,再流入半圆形水池,尔后顺小溪,盘村绕户,穿林润木。溪中鹅鸭戏游,岸边村民浣衣洗菜,景色极佳。
  昔日,泉北侧有“洪福寺”,相传系唐代洛阳白马高僧清真、悟明、蕙僧、圆僧创建。代久年湮,现仅存遗趾及明朝万历年间《东流泉》诗碑两通。其中一诗云:院旁三家市,屏开十里岑。石床云作幔,丹壑水成音。啭树林飞玉,冲波月散金。不知行役苦,但觉空人心。


濯缨泉   
又名王府池子,位于珍珠泉西侧。该泉是根据《孟子》所咏古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而得名。1997年对泉池进行了抢救修复。现在的濯缨泉是一个长30米,宽20米,总面积达600平方米,是旧城区临街面积最大的泉池。大型泉眼有6处,小泉眼无计其数,涌出的泉水哗哗作响,清澈透明,每天以12000立方米的速度喷涌。


舜 泉   
舜泉位于市区舜井街中段路西。相传上古虞舜为民时耕于历山,曾饮过此水,故又名“舜井”。往日的舜井着立着“龙虎护法”石碑,供有“圣井龙泉通海渊之神”木牌。更带有神话色彩的是,井下1米深处大石板下压着丝扣手腕粗的铁链,据传,井里正锁着一条往日居住在济南地底下的黑色蛟龙。
实际上,纪念古帝虞舜的舜井,在济南还不止一处。最早的一处是旧城南门外原舜庙内;另有一处在舜井街以南旧城南门里的舜庙内。可惜的是,这两处舜井早已无迹可寻。
今天,当您游逛在新落成的舜井商业街时,定会被赋有神话传说的舜井和新修建的舜园所吸引。这里不仅是您小憩的场所,也是您观光游览的胜地!



芙 蓉 泉   
芙蓉泉位于市区芙蓉街69号院内。泉池呈长方形,面积有50多平方米。古诗曰:“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说明此处乃文人骚客著书吟诗之胜地。1997年对泉池进行挖掘修复。



五龙潭   
 五龙潭也叫乌龙潭、龙居泉,金《名泉碑》著录。位于泺源桥北,东距护城河西岸百余米处。潭池石砌,南北规整形式。长70米,宽35米,水深4米余,潭池溢水标高25.80米,常年涌水,久旱不涸,涌水量8600~43000立方米/日。
  相传,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辄应,故元朝初年,在潭侧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
  此潭,景色极佳,碧波荡漾,凉风浴人,放眼远望,澄澈如镜,俯首近看,天水一色,锦鱼戏游。夕阳欲下时,月轮初升,倒影入潭,曲栏画桥,随波晃动,宛如仙境。倘若雨后新晴,潭水湛蓝,藓苔靛青,杂树成荫,垂杨滴翠,更显得格外清幽,世称“苍生霖雨”,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


洪范池   

  洪范池,位于平阴县洪范镇政府北侧,“洪范”一名来自《尚书·洪范》篇,取大禹治水,使洪水就范之意。据池前清道光十八年《重修洪范池碑记》载:“金完颜时,村人因祷雨辄应,建龙祠于池北,故又号龙池。”
<BR>  此处地势奇特,四周重峦叠嶂,沟壑相连,洪范村及泉即处于高地之上。泉池高出附近地面数尺,四季长流,不因旱涝而消长,不显趵突之状,水面平稳如镜。洪范池水质优良,含有锶、锂、锗、偏硅酸等20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游洪范池
(清)萧培元
寻幽选胜到山家,洪范水清池一涯。
暴雨横生绿柳荫,爽风香送紫薇花。
忽闻蝉噪栖高树,近吸龙泉饮锡茶。
>欲解尘缨勤旧业,书斋落日语桑麻。



[ Last edited by 双林 on 2003-11-15 at 13:42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有机会看看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这样整套的介绍太好了,谢谢斑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5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济南真这么漂亮吗?广告都挺不错,虽然是著名的古城:*17*::*17*::*1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月光.清苍 at 2003-11-15 16:31:
不错。有机会看看去。

太美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 天

发表于 2003-11-16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太美了!!!咱们编辑部什么时候在此开会,
可别忘了通知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6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qlong_8886 at 2003-11-16 23:20:
版主,太美了!!!咱们编辑部什么时候在此开会,
可别忘了通知我!!

好,下次开演讨会就到济南,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7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双林 at 2003-11-17 00:32:

好,下次开演讨会就到济南,呵呵

:P下次开演讨会就到济南,呵呵!!!我们自费去,:D到时通知我们哟!!!这么好的地方已经不多了!!!:(

[ Last edited by wwei on 2003-11-17 at 03:54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9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 天

发表于 2014-12-2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济南的高手没,带带小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3 20:59 , Processed in 0.050614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