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升报告:锂盐实控人变更注入新活力;国产探针台龙头国产替代之路。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术道研究员
浏览:2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建升报告,分建升报告与建升精选,团队致力于时效性最高的优质研究资料,请关注发布时间,仅供研究交流。
第一期:20251127
一、公司概况:双主业架构,战略聚焦锂盐
永杉锂业成立于2003年,2012年上交所上市,2024年底实控人变更为吴华新(永荣控股系),构建“锂盐+钼业”双主业模式。其中,锂盐业务为战略核心,通过子公司湖南永杉运营,已建成国内首条全自动化柔性产线,钼业为传统业务(营收占比82.55%)但增长乏力。
截至2025年7月,公司锂盐实际产能4.5万吨/年(3万吨氢氧化锂+1.5万吨碳酸锂),产品纯度99.9%以上,获RMI认证,已进入宁德时代、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头部供应链。
二、核心变革:实控人变更带来全方位赋能
1.资金与财务修复
新实控人主导5亿元定增(永荣系全额认购),2025年5月完成,资产负债率从55%降至48.89%,有效缓解经营现金流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4.36亿元),为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提供资金保障。
2.资源与产业链协同
资源端:启动“大矿企战略”,与赣锋锂业战略合作,布局非洲、南美锂矿,目标2025年底自给率提升至30%+,破解原料依赖难题。
产业链:永荣控股规划四川70亿元项目(10万吨锂盐+10万吨回收),与现有产能形成互补,构建“锂矿-锂盐-回收”闭环,未来资产注入预期强烈。
3.产能与技术升级
产能规划:三期2万吨柔性产线计划2026年投产,总产能将达6.5万吨/年,规模效应凸显。
技术突破:独创“一步法沉锂”工艺,生产成本降低2500元/吨,年增净利潜力1.1亿元;与长沙有色院合作“闪速焙烧”技术,能耗降低15%。
三、财务表现:周期底部承压,转型成效初显
2025年前三季度关键数据
营收39.32亿元(同比-17.02%),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421.9%),主要受锂价低迷拖累。
锂盐业务收入6.06亿元(降幅超40%),但毛利率13.69%,显著高于钼业(0.71%),业务结构优化趋势明确。
经营现金流-4.36亿元,应收账款高企,但定增完成后资金链压力得到缓解。
四、行业环境:周期触底,需求回暖可期
供需格局:2025年全球锂盐产能增速放缓(江西锂云母减产30%+),库存降至28%(接近2022年低位),行业触底信号明显。
需求驱动: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2043万辆(同比+25%),2026年渗透率突破60%;储能市场爆发,预计2025年全球锂需求增长15%+,支撑锂价回升。
价格趋势:碳酸锂价格已跌至8-10万元/吨(接近成本线),下行空间有限,2026年有望进入复苏通道。
五、风险与挑战
锂价波动风险:锂盐业务盈利能力高度依赖锂价,周期复苏节奏存在不确定性。
资源自给率不足:目前自给率仍低于30%,原料成本受国际矿价影响较大。
竞争加剧:头部企业扩产+新进入者增多,2025年全球锂盐产能过剩约15%,市场竞争白热化。
六、未来展望
短期(1年):聚焦产能利用率提升(目标从60%至80%),受益锂价回暖实现扭亏;
中期(3年):资源自给率提升至50%+,总产能达6.5万吨,跻身国内锂盐第一梯队;
长期:依托永荣控股产业链资源,打造“原生+再生”双轮驱动的新能源材料平台,抗周期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期:20251127
一、公司核心定位:半导体测试设备的国产先锋
矽电股份成立于2003年,2025年3月创业板上市,是中国大陆唯一实现12英寸探针台产业化应用的企业,打破日企长期垄断。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公司专注探针测试技术,核心团队拥有30年+行业经验,研发人员占比超30%,累计专利246项,构建了精密机械、智能控制、光学识别三大核心技术壁垒。
截至2025年,公司探针台国内市场份额升至25.7%(国产第一),全球占比约3%,跻身全球前十,是唯一进入该梯队的中国企业,已成为中芯国际、华虹、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的核心供应商。
二、业务布局:探针台为核,多领域延伸
1.核心产品矩阵
探针台设备(营收占比91.5%):覆盖4-12英寸全尺寸,其中12英寸晶圆探针台通过头部客户验证,定位精度达1.3μm(接近国际一流1μm水平);晶粒探针台在LED领域优势显著,市占率领先。
配套设备(8.5%):分选机、AOI检测设备等,与探针台形成协同,提供“设备+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毛利率提升至40%+。
2.应用场景拓展
从传统集成电路(存储/逻辑芯片),延伸至Mini/MicroLED、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先进封装(Chiplet)等新兴领域。其中,适配DDR5、HBM3的高端探针台已送测长江存储,第三代半导体测试设备切入比亚迪、三安光电供应链。
三、财务表现:短期承压,长期增长逻辑清晰
2025年前三季度关键数据
营收2.89亿元(同比-20.54%),归母净利润2506.22万元(同比-61.30%),主要受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影响。
毛利率38.56%(同比-8.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技术溢价持续存在。
研发投入6230万元(同比+12.3%),研发费用率维持12%左右,为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资产负债率仅14.11%,现金储备充足,财务韧性强,为行业复苏蓄力。
核心亮点
12英寸探针台销量同比增长30%,成为未来核心增长引擎;
华虹无锡基地国产化率超60%,设备稼动率达97%,比肩进口设备;
机构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达1.03亿、1.35亿、1.79亿元,对应PE72/55/41倍。
四、行业机遇:国产替代+AI驱动,赛道空间广阔
市场规模:2025年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销售额预计达93亿美元(同比+23.2%),其中探针台市场14.77亿美元,中国市场增速15%+,远超全球水平。
国产替代: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2025年半导体设备自制率达70%,当前探针台国产化率仅25.7%,增量空间超1300亿元,公司作为龙头直接受益。
技术迭代:AI芯片、先进制程(3nm/2nm)、大尺寸晶圆(12英寸占比65%)推动高精度测试设备需求,单颗AI芯片测试时间是普通芯片的3-5倍,设备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五、风险与挑战
客户集中风险:前五大客户占比55.83%,三安光电贡献30%+收入,需求波动影响业绩。
研发差距:研发费用率(12%)低于国际龙头(20%+),高端技术突破仍需时间。
竞争加剧:东京精密等国际巨头下沉中国市场,国内上海微电子、精测电子加速布局,价格战风险显现。
六、未来展望
短期(1年):受益于存储芯片复苏和12英寸探针台订单放量,2026年Q1有望实现业绩环比转正;
中期(3年):募投项目投产后产能翻倍,国产化率提升至5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0%+;
长期:从“国产替代先行者”成长为全球测试设备主流供应商,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仅供研究参考。获得建升精选第一期,请留言留下电子邮件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