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落地的是这个方向,需要重点关注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术道研究员
浏览:83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快吃没了,不管是大厂还是小公司,都在找下一个能 “躺赚” 的赛道。AI、新能源、元宇宙吵得都凶,但我敢说 —— 自动驾驶绝对是最先撞线的那个。估计不少盯着这个领域的朋友,要么觉得 “还早呢”,要么担心 “技术不靠谱”,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这事儿真不是吹的。
一、先聊技术:从 “帮你踩刹车” 到 “自己开全程”,现在真能落地了
眼睛和脑子都跟上了:现在有两条路走得挺顺 —— 特斯拉那套纯视觉,FSD V12都能 “端到端决策” 了,简单说就是车自己看摄像头、自己判断怎么走,不用人在旁边揪着心,还靠千万辆在路上跑的车攒数据,算法越练越精;华为更实在,搞 “激光雷达 + 无图架构”,城市里复杂路况也能应对,比如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它反应比人还快。关键是激光雷达,以前几十万一个,现在降到几千块,想量产还难吗?!
等级也在往上冲:L2+现在不算新鲜了,中高端车基本都有,渗透率超45%;L3级也不是画饼,奔驰在加州都能用了,国内广汽、小鹏说2025 年就能量产;最牛的是L4级,Waymo的Robotaxi一周能接25万单付费的,百度Apollo在单个城市一天就5000 多单,成本快跟普通网约车差不多了 —— 这意味着啥?能赚钱了啊!
算法也更聪明了:现在流行BEV+Transformer那套,再加上AI大模型,车能 “预判” 路况了。比如前面车要变道,它提前就能看出来,不用等人家打灯;也不用再依赖高精地图,哪条路修了、哪有个坑,它自己能识别,这才叫真智能。
二、再看需求: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等着这东西救场
规模涨得吓人:有人算过,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能超800亿美元,咱们中国就超2000亿,到2030年能飙到8000亿,每年涨25%以上。就说L2+,2027年估计70%的新车都带这功能,以后买车没智驾,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真能解决麻烦事:Robotaxi 能让你不用抢网约车,干线物流用自动驾驶重卡,能省30%人工成本,3年就能回本;还有港口、矿区那些地方,用无人车拉货,不用管司机疲劳驾驶,安全又省钱;就连小区里送快递、马路上扫地,都有无人车在跑了 —— 这些都是真需求,不是虚的。
老百姓也认了:2024年我问过不少买车的朋友,超60%的人会把智驾当重点考虑,以前觉得 “这功能没用” 的人,现在坐过一次就改口了。关键是15-20万的中端车也开始装智驾,不再是豪车专属,普通人也能用上,这需求能不爆发吗?
三、政策和基建:没这俩,再牛的技术也白搭
政策不卡脖子了:国内工信部早出了试点方案,北京、上海光测试道路就开了1.2万公里,发了3000多张测试牌照,车在路上跑不违法;德国、美国加州更干脆,明确了L3级出了事算谁的 —— 不用车企和车主扯皮,这才能放心推。
基建也跟上了:5G-V2X车路协同现在铺得越来越广,车能跟红绿灯、跟路边设备通信,相当于多了双 “眼睛”;还有云计算和仿真测试,Waymo靠模拟跑了几十亿英里,比实车测试快多了。咱们国内还搞 “车路云一体化”,就是车、路、云端一起发力,为了让L4级落地,真是下血本了。
全球都在推:中美欧都把自动驾驶当战略产业,美国拨了75亿美元修基建,欧盟还专门出法案规范,不是咱们自己瞎折腾,全球都在使劲,这风口能小吗?
四、产业链:咱们自己能扛起来,不怕卡脖子
核心部件不缺了:激光雷达有禾赛、速腾聚创,芯片有地平线征程5、黑芝麻智能A1000,线控底盘有德赛西威,以前这些都得靠进口,现在不光能造,还能跟国外比着来。
钱也愿意来:2024年全球投自动驾驶的钱超百亿美元,60%都往L4级商业化项目跑,百度、华为那圈产业链,还有做核心部件的公司,都是资本盯着的香饽饽 —— 技术越好,越有钱;越有钱,技术越牛,这是良性循环。
大家也不单打独斗了:百度跟小鹏合作,华为跟赛力斯绑一起,车企还跟地方政府合作搞测试区,比如广州、苏州都有专门的自动驾驶示范区,数据越攒越多,落地也越来越快。
最后说句实在的:这风口不是炒概念,是真能落地
自动驾驶能爆,不是资本瞎炒,是技术能用上、生意能赚钱、政策也允许,这三点都占了。你再看元宇宙,现在还停留在 “戴个眼镜玩游戏” 的阶段,离赚钱远着呢;但自动驾驶,你现在在深圳、上海就能打到 Robotaxi,物流园里就能看到无人重卡,这都是实打实的。
知道要买啥了吧。
更多详细信息,关注术道有方自动驾驶潜力公司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