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震荡成为常态,逻辑思路也应进行转变,以保护我们自己。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术道研究员
浏览:69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美国股市在上世纪30年代散户的比例也高达95%以上,在一次又一次的收割洗礼过程中,散户由于不具备专业的投资能力,导致亏损严重,最后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打理,加上强制企业年金投资以及401K计划,还有程序化的发展,综合导致了散户的投资比例越来越低。我们现在也在经历这样的阶段,清华的教授对2014~2015年全市场的交易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是残酷的,中小投资用户最终都是以亏损收场。但是这样的亏损并不能唤醒投资者,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2005~2007年, 2014~2015年,疯牛情况下带来的巨额收益,全市场都在涨,只是涨的多与涨的少的关系,只要买对了方向,很可能收益会翻数倍之多。
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像前两轮牛市的上涨格局还会不会出现?如果不出现,追逐短线交易。最后的收益又是怎样的?
2005~2007年的牛市是基于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总量增长阶段,与当时经济发展所契合的行业利润暴增,加上出口带来的货币投放、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货币投放形成了充足的金融流动性,综合催生了这一轮的牛市。特征是都在涨,只要胆大敢买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是没有在顶部及时止盈收手,绝大部分的普通投资者可能都还了回去。
2014~2015年的牛市,市场的定性是杠杆牛,杠杆牛的背景是因为有足够的金融资本提供流动性,这些资金的来源是国家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进行投资的溢出,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还在持续的高增长,所上涨的板块也是契合了当时的增长领域。但是明显的上涨幅度要相比较上一轮小得多,因为存在幻想,在管理层提示风险时,大家依然在积极的交易或者持仓不动。最后大部分人都还了回去,甚至亏损严重。
以2015年算,今年已经整整10年,2008年以前,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发展,让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较快的增长。2008年以后逆全球化开始抬头,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地位,以及政府引导鼓励的投资又驱动了新的经济增长,加上城市化进程,需求旺盛。
现在已经进入全球区域自保的阶段,区域化发展成了典型的代表,尤其是中美博弈带来的经贸不确定性,经济增长的各种变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即使我们的金融流动性很充足,也大概率不会出现像前两轮这样的全市场暴涨行情。小波段的快速上涨是可能的,但是一旦幅度过快,中央汇金就会出手抑制。
再一个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这30多年以来,上市的公司都是在经济总量快速膨胀阶段上市的,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从总量向质量转型,低技术附加向高技术投入转型,企业的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最终形成国家竞争力,以及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A股的上市公司至少有超过50%可能已经处于被淘汰的边缘,至少其销售与利润的增速不达预期。这些企业要么最终发展到退市,使投资者血本无归。要么一些债务较小的会被新的资产整合进行借壳上市,重新焕发生机。
目前注册制下,我们的上市数量还是比较克制的,当发审机制以及我们的经济复苏,相信有大量的公司冲上主板北交所,同样也会有大量的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企业,随着销售与利润的下降,难以为继,最终走向退市。而且一定会有这一天,退市的数量大于上市的数量。这样的数据一旦达到一定的比例,相信我们的普通散户投资者会大幅下降,转而寻求专业的投资机构和服务机构进行投资,但是这背后又被别人收割了多少财富?
我们在梳理市场的时候,发现股息率超过5%,质地非常好的企业很多,但是关注度非常低,因为他们无法给你带来一年一倍甚至两倍的收益,很多普通散户还在等待新一轮的热点到来,等待疯牛。
目前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可能都不会允许这样的疯牛存在。震荡上涨可能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做好仓位的配比,对于优质的公司,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对于处于淘汰边缘的上市企业尽量远离。以保护我们的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