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xr019225 于 2023-7-9 15:31 编辑
在K线走势上设定自己技术分析的标准,可以用很多种办法,但必然要遵循两个原则
1、不可逆,也就是不存在未来函数,昨天和今天收盘的价格不能到了明天就给你改了,否则不具备可分析性;
2、自同构,也就是这个相应的标准要有符合“成、住、灭“的循环规律,否则一个股票一直上涨永不停息,也不具备分析性。
有了以上两个原则,才有“分类”的可行性,比如说有人告诉你“双头”形态的走势即将预示着大跌,这种分析就没有意义,因为完全可以双头以后大涨也可以,因为“双头”不遵守自同构性原则,只有“一头”遵循,就是某级别走势的转折,因为这是必然有的,而“双头”只不过是走势的四个转折之后形成的走势形态,并不一定告诉你第五个转折之后不能创新高。
选择MA均线作为分析的指标?因为其符合“不可逆”和“自同构”原则:
不可逆:因为今天和之前收盘时所对应的MA均线值在明天和以后都不改变;
自同构:因为MA均线就是某周期连续收盘价格的均值,所以必然有连续收盘价靠近和离开MA均线这个规律,而且这个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周期下都遵守。
MA均线遵循了这两个原则,就必然可以用MA均线来组成“级别”,也就是说前面所说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再强调一次,是人为设定的,并不是天然有的,所以不要和我讨论使用MA5和MA4的正当性。
用MA4和MA8来作为一个最小单位的级别标准,这个MA4金叉MA8是“成”,未死叉之前是“住”,死叉就是“灭”。
日线图上,MA4和MA8
120分钟图上,MA4和MA8换算为MA8和MA16,MA公式采样率乘以2
60分钟图上,MA4和MA8换算为MA16和MA32,MA公式采样率乘以4
30分钟图上,MA4和MA8换算为MA32和MA64,MA公式采样率乘以8
上面可以看见,使用MA4/8的双均线组,在换算到四个不同周期上都是保持一致的。这里的重点是“保持一致”,也就是大小周期联立,因为只有联立了,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小级别才有意义,如果放大以后,大级别有变动,那就代表当下的分析采用了不同标准,因此分析没有了统一标准,分析的结果就有问题。
通过观察,MA8和MA16的交叉前后的K线走势是最接近C师的“笔”分析方法(是接近,不是等于),而MA4均线,则最接近一个分型成型的力度,那么MA4\8\16均线组,我就作为了一个最基础的分级标准,即C师所说的A0。
C师的笔分法,是从均线演化过来的,C师博客原文中从来没有在任何图中画过笔段,也没有画出过中枢,只有均线。
上证60分周期上的MA4\8\16日均线组,放大4倍采样率,即MA16/32/64。看一下就知道联立是没问题的。那么在60分钟图上,MA16均线形成往下,就知道日线周期哪里的顶分型有了,跌破MA16死叉MA32就知道日线一笔往下力度有了,如果接下来MA32死叉了MA64,那么就代表日线一笔下敲定了,在这种情况下,60分钟K线跌破MA16的时候,再迟钝的人也应该减仓了,减仓以后就看走势表现,进入分类观察,是否死叉MA32,再做决定。当然,你还可以再放大到15分钟去观察做决定。
使用均线的好处,有一下几点: 1、使用的人多,这点很关键,因为很多人都在使用的时候,就意味着合力的体现; 2、看起来方便,也就是效率高,1分钟之内了解走势状态,不需要递归,更避免了“分析走势要从最小周期进行笔段递归”的本末倒置的分析方法;
当然,你可以改动参数,就想C师用5日线作为短线的判断标准一样,使用系统MA5/10/20/60用来判断走势,再加一条MA30在中间作为牛熊分界线,只不过大小周期联立起来有点麻烦。
上证日线上用MA5/10/20/60用来判断走势,再加一条MA30作为牛熊状态判断。其实30日线就是6日周期上的MA5,也是走势中线的判断关键,和60日线组合起来,对中线走势状态立刻就能有判断,上证指数现在明显就是在走中线的盘整,因此买卖点只有短线上,即5日线主导的走势。
记得C师曾经讲过短线上,60分钟周期跌破MA5可以作为一个走人的依据,这其实是联立+区间套判断的方式,即在60分钟的MA20(紫线,也是5日线)上,设定MA5/10均线(白/黄线),一旦形成针对MA20的背驰或盘整背驰,就撤退。上图就是个典型例子,这是标准的4倍放大区间套。当然,不是所有的走势都能够这样判断的,不但涉及联立区间套,还牵扯到走势动力和资金管理
形态学和动力学
操作的本质就是目无全牛而合其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