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缠论作为一个操作系统,可以说是誉满天下也是谤满天下。在笔者看来缠论比较实用,无论是在大势的预测还是当下的买卖点,其表现都很出色。当然缠论的晦涩难懂也是出了名的。作者的语言风格更是令很多人敬而远之。不过纠缠于这些无关紧要的细枝会让我们错失真正的珍珠,所以,我们还是回归本心,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待这108课吧。
108课顺序比较颠倒,禅师应该是想先用一些简单的东西让大家赚点钱,对技术有点信心,再深入学习,但效果并不如人意。很显然基础的概念如果没弄清楚,也就很难理解这些组件构造的系统运行,在实操过程中就会越来越糊涂。
缠论从最简单的一些概念开始,如笔,线段。缠师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了这些定义,所以,对于那些看到数学就头疼的人第一步就无法迈出去了。
在第62课,给出了笔的定义“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所谓笔,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可以忽略不记。”
笔的定义很简单,如果都像下面这种走势,这个世界就太美好了。
而当我们挥舞着缠论奔向股市时,面对的却是大量诸如下面的这些丑陋走势。
我们不得不面对“理论林黛玉,现实刘姥姥”的困境。而笔、线段正是把这些复杂的走势进行规整,形成规范的几何化结构,方便后续的分析及操作。笔如果划分不清楚,那么下面就很难继续了,因为这里面的很多基本概念都是后面更高级构件的基础。下面我们就从几个点来分析:
1)结合律
这个主要用来把复杂的K线简化,实际走势中大量存在包含关系,这时候采用结合律把这些包含关系的K线简化为没有包含关系的K线组合。
,该图中有三根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经过结合律简化后,就变为
,结合律用来处理这种大阴线中的包含关系,简化走势。另外走势是有方向的,我们看到三根包含关系的K线,最后简化为一根向下的K线。
2)顶底的取舍
笔的两头是顶和底,但对于中间的顶和底该怎么处理。先来看下图
,如图中1-7构成一笔,中间的顶2、4、6,底3、5, 都不构成一笔,根据定义,都可以忽略。
再来看一个更复杂的图型,
, 图中5-4,构成一笔,4-3构成一笔,3-2不构成一笔但2创了向上的新高,2-1构成一笔1创了向下的新低,但最终只有5-2-1构成两笔。
从笔的定义我们知道,1)顶与底构成笔,至少要5根K线,所以,3-2不能构成一笔这是无疑的。2)那么顶4、底3、底1,如何处理,很显然,底不能接着底,所以,底3和底1也只能选一个,3)顶2是否能舍弃,不能,为什么?因为顶2是3不经过一笔直接创了新高,证明当下向上的走势很强烈。所以,2这一个顶的优先级大于顶4。选择了2,那么4就被舍弃,3也就随之舍弃。
这里面体现了走势完美的意思。行情从4走到3,看似完成了,但是2-1出来后,4-3就变成一种未完成的状态,这是因为2-1是一个中间状态,即不是一笔,还创了新高,这就对4-3产生了影响,走势需要根据理论重新划分已保证准确性。而当1走出来后,4-3-2-1就变成了再也不会受影响的一个稳定结构,也就是一个完美的走势。
有人会说这都是走完了才开始绘制,有用吗?这很显然是没有理解结构的意义。首先,一个结构从几何的角度是完全确定的,比如一笔包含一个顶一个底,一个中枢包含至少三笔,对于未完成的走势,我们能确定其未完成的走势还差什么构件。其次,一个完成的结构其管控的时间范围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范围内的走势都是围绕该结构展开。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把第一步走好,把笔画正确。
另外,缠论中经常提到次级别,在很多情况下你都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笔,免得掉入到级别的迷雾中出不来。
对于次级别和线段,我们会在下一篇中继续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