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文:复利的错觉 - https://bbs.macd.cn/thread-2870675-1-1.html
上文初步谈了一下“复利的艰难”,初步证实了重大亏损对复利的重大伤害,及过多的微利、微亏对长期复利的损害。大多数投资者逃脱不了不时的亏损的严酷考验,而盲目“设计”自己的长期复利收益率,也是极危险的。事实上,思考“负复利”、“哪些因素会损害长期复利”这些问题,更有警示意义。
这里结合巴老的成绩单,谈谈破解“如何长线复利”这个战略命题,顺带探索一下,价值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伯克希尔是巴老的投资旗舰企业,从1965年到2008年度,巴老运用伯克希尔这个投资机器,已经投资了44年。在44年与市场的漫长较量中,巴老只输了6场,而且他44年来的收益率为20.5%,远高于同期指数的8.9%,称其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家”,的确当之无愧。当然了,伯克希尔的成绩单,用的是账面净值这个指标,这个成绩,不完全是二级市场投资赚来的钱,他的投资模式与我们普通投资者显然不同,也更多样化,资本分配的手段更丰富。
深入研究一下股神怎样“玩转”复利的,对我们完善长期投资计划是很有意义的。
下面是Berkshire与S&P500的收益率结构:
项目 Berkshire S&P500
年数 比例 年数 比例
亏损年度数 2 4.5% 11 25.0%
盈利0%-10%的年度数 6 13.6% 9 20.5%
盈利10%-20%的年度数 14 31.8% 9 20.5%
盈利20%-30%的年度数 9 20.5% 7 15.9%
盈利30%-40%的年度数 7 15.9% 8 18.2%
盈利40%-50%的年度数 5 11.4% 0 0.0%
盈利50%以上的年度数 1 2.3% 0 0.0%
年度总数 44 100.0% 44 100.0%
基于Bershire的收益率分布,可以将上述年度分成5档:
A、亏损档 指收益率为负数,伯克希尔明显胜出,只有2年、只在4.5%的年度是亏损的,而S&P则有25%的年度是亏损的,且伯克希尔明显亏损更少;
B、微利档 指收益率为0-10%之间,伯克希尔略少,只有6年;
C、一般档 指收益率在10-20%之间,伯克希尔更多,有14年;
D、较高档 指收益率在20-40%之间,伯克希尔为15年。
E、高档 指收益率在40%以上,伯克希尔为6年,占13.6%,指数没有一年能超过40%
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数据结构,44年中有38年搞定指数,而且收益率超过标普指数11.6%,这种惊人的收益率是如何实现的?我们要实现长线复利,又要注意什么呢?
下面细细的破解这5档数据。为简化起见,将头两档合并为“微利、微亏档”,占8年;其次是“一般档”,为14年;再次为“较高档”,为16年;最后为高档,占6年。这4档分别与标普指数进行对比,试图发现“长线复利”的线索。
附:伯克希尔的收益率结构
微利、微亏档 | 8年 | 18.2% | 一般档 | 14年 | 31.8% | 较高档 | 16年 | 36.4% | 高档 | 6年 | 13.6% | 合计 | 44年 | 100% |
一、关于微利、微亏档
伯克希尔微利、微亏有8年,下面是数据对比:
年份 | Bershire | S&P500 | 对比(A-B) | 1973 | 4.7 | -14.8 | 19.5 | 1974 | 5.5 | -26.4 | 31.9 | 1990 | 7.4 | -3.1 | 10.5 | 1999 | 0.5 | 21 | -20.5 | 2000 | 6.5 | -9.1 | 15.6 | 2001 | -6.2 | -11.9 | 5.7 | 2005 | 6.4 | 4.9 | 1.5 | 2008 | -9.6 | -37 | 27.4 | 累计 | 14.6 | -61.1 | | 复合 | 1.7 | -11.1 | 12.9 |
以绝对战绩而论,这8年是伯克希尔最差的8年,但以相对战绩而论,这8年是伯克希尔很理想的8年,有5年超越指数收益率达10%以上,大幅度的战胜了指数。同时这8年复合收益率仍为1.7%,远高于同期指数收益率的-11.1%。
这也显示了巴老恪守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抑制亏损”,坚决的抑制亏损,最差的8年,他仍实现了1.7%的复合收益率,只有2年是亏损的,且都不超过10%,08年那么大的金融危机,只损失了9.6%。 “坚决抑制亏损”,是压倒一切的战略任务。
二、关于一般档
就伯克希尔的一般档而言,有14年。具体对比如下:
年份 | Bershire | S&P500 | 对比(A-B) | 1967 | 11 | 30.9 | -19.9 | 1968 | 19 | 11 | 8 | 1969 | 16.2 | -8.4 | 24.6 | 1970 | 12 | 3.9 | 8.1 | 1971 | 16.4 | 14.6 | 1.8 | 1980 | 19.3 | 32.3 | -13 | 1984 | 6.4 | 4.9 | 1.5 | 1987 | 19.5 | 5.1 | 14.4 | 1993 | 14.3 | 10.1 | 4.2 | 1994 | 13.9 | 1.3 | 12.6 | 2002 | 10 | -22.1 | 32.1 | 2004 | 10.5 | 10.9 | -0.4 | 2006 | 18.4 | 15.8 | 2.6 | 2007 | 11 | 5.5 | 5.5 | 累计盈利 | 5.74倍 | 1.75倍 | | 平均盈利 | 14.60 | 7.50 | 7.1 |
三、关于较高档
年份 | Bershire | S&P500 | 对比(A-B) | 1965 | 23.8 | 10 | 13.8 | 1966 | 20.3 | -11.7 | 32.0 | 1972 | 21.7 | 18.9 | 2.8 | 1975 | 21.9 | 37.2 | -15.3 | 1977 | 31.9 | -7.4 | 39.3 | 1978 | 24 | 6.4 | 17.6 | 1979 | 35.7 | 18.2 | 17.5 | 1981 | 31.4 | -5 | 36.4 | 1983 | 32.3 | 22.4 | 9.9 | 1986 | 26.1 | 18.6 | 7.5 | 1988 | 20.1 | 16.6 | 3.5 | 1991 | 39.6 | 30.5 | 9.1 | 1992 | 20.3 | 7.6 | 12.7 | 1996 | 31.8 | 23.0 | 8.8 | 1997 | 34.1 | 33.4 | 0.7 | 2003 | 21 | 28.7 | -7.7 | 累计盈利 | 46.4倍 | 8.8倍 | | 平均盈利 | 27.1 | 14.6 | 12.5 |
这16年,是指数的黄金时期,同样也是伯克希尔的黄金时期。伯克希尔有2年败给了市场,累计收益率高达27.1%,战胜市场达12.5%。
四、关于高档
伯克希尔有6年的收益率超过40%,这6年全部战胜指数。指数没有一年取得超过40%的收益率。
这6年数据对比:
年份 | Bershire | S&P500 | 对比(A-B) | 1976 | 59.3 | 23.6 | 35.7 | 1982 | 40 | 21.4 | 18.6 | 1985 | 48.2 | 31.6 | 16.6 | 1989 | 44.4 | 31.7 | 12.7 | 1995 | 43.1 | 37.6 | 5.5 | 1998 | 48.3 | 28.6 | 19.7 | 累计 | 9.1倍 | 3.6倍 | | 复合 | 47.1 | 29.0 | 18.1 |
五、上述数据对比的启示
由于巴老的天才,上述4档数据里,巴老全部超越了指数。可以说,巴老的胜出,是一种压倒性的胜出。
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到一些特点:
1、关于数据结构
正如其他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一样,我们会发现了一种“正态分布律”(当然,指数也一样,会在8.9%附近集中),伯克希尔最差的有8年,最好的有6年,合并起来占30%,大部分时候,在15-30%左右。
以20.5%的平均收益率为界,超过此收益率基准者有22年,不如此收益率者也有22年,各占一半。
这也是上文中未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正态分布律在起作用,即便神奇如巴老者,其长期业绩也不能摆脱正态分布律的束缚。这种收益率结构应该是我们长期收益率努力的方向。
2、相对业绩与绝对回报率
单以绝对回报率而论,那8年似乎较差,但通过4档数据的比较,我们会发现,相对回报率最高的,是最高的6年;相对回报率次高的,恰恰是那绝对回报率最低的8年。
这里显示了一个战胜市场的公式:
战胜市场=熊市里取得优秀成绩+牛市里取得平均成绩+一定年度的极高收益
3、再论战胜市场
市场的智慧是巨大的,“投资人不理性”,但神奇的是“无数非理性的投资者叠加,市场却是很有智慧的”,因此,要战胜市场,只能在市场愚蠢的少数时候选择与大众相反、但是是理性而正确的动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不要小看那成绩较差的8年,也不要小看那成绩一般的14年,就在那些年度,巴老不仅在最艰难的时期取得了正收益,而且还完成了播种,为后面的收割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4、价值投资的基石是什么?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是“买入好公司并长期持有”吗?显然不是如此,那只是价值投资的形式之一。价值投资的基石,始终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保护了我们免遭灭顶之灾的亏损,也放大了我们的超额收益。
44年的投资中,巴老只亏损了2年,而且这2年均战胜了市场,他的亏损均极轻微。他微利的年度只有6年。重大亏损是绝对要避免的,微利、微亏也要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我看来,巨亏需要根本避免,微利、微亏很难绝对避免,但微利、微亏的年度要控制在20%的频率之内。
没有对安全边际的坚守,根本不是价值投资,不管自己怎么标榜自己,在实践上拐向了投机。sosme老师在《巴菲特批判》中指出,价值投资的精髓,不是伟大公司,不是长期持有,也不是特许权,而是安全边际,可谓是真知灼见。
5、我们到底该如何实现“长线复利”?
上面总结了搞定市场的一个笼统公式,从理论上说,“年年正收益、年年战胜市场”当然就搞定市场了,问题是这是神仙的境界。
基于统计规律及自然法则,证券市场注定是不均匀的,因此也就有了“牛市”、“熊市”的称谓。总会有一些年度好,一些年度比较差。
就一个超长期时间来看,比如说30年以上的长期投资规划,要经过好几轮的牛熊。拿本人来说吧,设想今后投资35年,定一个极其“狂妄”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年均盈利23%左右(呵呵,开个玩笑,断无此可能!我本人不具备这种投资智慧),再假定未来总体上是长期牛市。
我们知道,年年盈利23%,注定是不可能的,总会有一些年度好,一些年度差。我认为,考虑到正态分布律的作用,这样“计划”比较可行:
微利、微亏年度 大概占20%,7年,争取杜绝10%以上的亏损,总体上取得2.5%的收益率。
一般收益年度 设想为11年,大概年均盈利20%
较高收益年度 设想为12年,大概年均盈利30%
高收益年度 设想为5年,这5年是好运气,年均盈利50%
如果这35年能实现这种收益率分布,大体符合“正态分布律”的自然法则,最终收益率将达到23%。
资本市场是不能计划的,这么“计划”一下,当然不是往自己头上箍紧箍咒,更不是激励自己,只是提醒自己什么收益率是正常的,什么收益率是不正常的。
我们如何实现长线复利?正因为证券市场的本质,因此,大概65%的年份,得能取得平均成绩(与心目中的benchmark相比),最差的20%的年份,不能出现重大亏损,且能搞定大盘并总体微利,而有那么少数15%的年份,会遇上好年岁,得能取得高收益率。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计划,这么plan一下,只是提醒自己,要注意“正态分布律”。长期复利的关键,固然“抑制亏损”是其中的动因之一,但是,“抑制亏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得有65%的年份里得取得平均成绩略好的成绩,还得有15%的年份得取得优异成绩。
微利、微亏太多,注定是不可能有较好的长期复合收益率的,重大亏损更不用说了,太危险。
未来的投资之路,还很漫长,除了价值、除了安全边际、除了抑制亏损之外,要拿到一个比较高的长期收益成绩单,是极难的。
或许巴老的成绩单,我们只能羡慕,但是,或许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长线复利”的关键点及正态分布律法则。
当然,这一点思考未必就对。但“抑制亏损”是必需的,是投资的铁的原则,而它仅仅是万里长征走的第一步而已,控制微利、微亏年度的总体比率,也是长线复利所必需的。
豹豹于2009年5月24日夜
Remarks:
个人对长线复利的理解,不一定就对,但是就“抑制亏损”、“控制微利、微亏的年度”、“65%的年度得能取得较好的回报”,这几条仍是我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