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家讨论A-B结构的比较多。这个词来自波浪理论,指行情初始的一种类似于突破型平台的一种走法。但是波浪理论认为这种出现只是存在,并不稳定,也没有给出出现的概率,并且认为它是新结构之前的一个小的独立的过渡结构。缠论认为这是趋势+中枢类型,是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景,是无法预判的。我还看过一个老帖子,台湾人写的,他说AB结构是不存在的,否则就破坏了5浪结构。他说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问题是,波浪理论指出结构有推动浪,有调整浪。但是实际市场走势中,推动浪占了结构多少,并没有说。 这里还涉及一个理论产生的背景。波浪理论产生于100多年的道琼斯大牛市中,所以,艾略特就从推动结构阐述市场。同理,缠论产生于反复重叠的A股,缠论就从中枢结构阐述市场。而这两个都互相丰富发展了市场投资体系。所以,不能把一个理论奉为圭臬,一成不变的信奉,要放到市场里检验,对的就留下,不对的就要从市场的角度发展理论,而不是从理论的角度去扭曲对市场的理解。 推动浪是否绝不是5段结构,不重叠2、4,2不回撤1起点这几个要求,核心的要求是级别,只有5个级别相同的结构衔接在一起,才是标准的推动浪,从这个角度看,艾略特眼里大部分2、4不重叠的奔走结构,都不是推动浪。从实践来看,5浪趋势浪占了5%,3浪趋势浪占了95%。而因为3浪后,趋势力量还在,因此大量的产生AB结构。所以AB结构不尽存在,还大量存在。造成极值点并不是正统拐点,拿极值点画结构,落笔即错,举个例子,很多人用3578作为一个结构的拐点,其实,这是一个AB结构的B点,这种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只是AB这个问题,就有很大的发展波浪、缠论的空间(一定要承认,主体成绩是这几位大家完成的,功绩斐然,我们只是站在肩膀往前走,但也不能原地不走),所以,既要认同前面伟人的成绩,又要识别出需要完善的地方。 附一张全球最贵的画,供大家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