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又暴露出缠的缺陷: 原文有:一买后一定有二买。 原文有:二买可以比第一类买点低。 这个就是强行完美。我的意思很明确,在部分走势里,很多第一类买点产生后,只有向上的一笔,然后又转为下跌,也就是又产生了新的低点。我是要解决实战的问题,你是来和我讨论理论有效性的问题。如果我继续就这个问题阐述,其实就是“背了又背”,根据原文里这两点,会有太多口水。 再就是你说的第3点,走势看的多了,一段K线放在眼前,确实很轻松就可以联想到高级别、次级别是怎么走的,可这不是级别的含义,而是你对K线形态的熟练程度。我说的级别,是指指数或者股票,在某个特定的周期,会最完美的体现走势的中枢、背弛、转折等等要素,你当然可以用其他级别,但好比开车,你挂个二挡也能跑60码,可是你不觉得挂四档五档更合适吗? 教你炒股票84:本ID理论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节选) 至于MACD的辅助判别,已经反复说过多次,关键不是MACD,而是走势的分解,这才是关键。如果MACD真有用,那光用MACD就可以,连这问题都没解决,那前面的课程是白学了。 其实,市场上还真是有大批只用MACD技术的人,也存在成熟的MACD技术理论体系。市场在发展,技术也在完善,以缠师当年的眼光说出Macd没用的话,或许有点道理。现在我们仍旧抱残守缺,没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