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心得(87)--评“左小蕾:是时候停止IPO调控股市的闹剧了”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bakerzhan
浏览:25206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周末,证监会再次核发9家IPO批文。在此前的两周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均是6家,即使是在过去的整个6月份,IPO也呈放缓的节奏。而现下IPO的加速是否会给市场带来影响,又有何影响呢?
IPO被所谓“市场声音”要求用来调节股市并不是第一次,IPO停发重启带来股市的震荡也不是新的景观,IPO调节股市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但是,IPO调控股市的道理却从来未被说清楚过。这里希望回归一些资本市场基本的原则和原理,还IPO调节市场的误区的本来面目,让股市治理回到合理的发展轨道。
一级市场IPO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最重要渠道。但IPO被二级市场的价格涨跌所挟持,屡屡沦为稳定资本市场价格的工具。
经济学基本理论认为,供给和需求变化决定价格是市场化价格调节机制。但是一般都突出市场调节机制中“供求决定”部分,却忽略了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什么元素“调节”供求的“变化”呢?只有供求不断变化,价格才能不断被“新的供求”调节而最后实现均衡价格。在商品市场中最大效用满足度是调节供求变化的重要元素,效用满足度的约束条件是调节机制的关键。价格供求调节的市场机制的理解并非市场调节机制的全部,“人为”地不受最大满足度约束的供给改变是对市场调节机制的破坏。
同样的道理,在资本市场上,靠停止IPO,人为减少股票供给,除了制造无序涨跌扭曲市场价格以外,对资本市场百害而无一利但与商品市场不同的是,资本市场不是用效用最大化的约束来调节供求的变化,因为投资类市场上效用是赚钱,赚钱是欲望,是没有上限的。资本市场上对于新股发行供给需求的变化,应该由融资方的风险程度和投资方的风险承受能力决定。IPO能否成功融资也应该是投资人对风险判断的结果。国内市场发行人和承销主体缺乏风险定价理念和能力,投资人缺乏风险意识并存在严重的投机心态,形成逢新必炒、新股价格必涨的扭曲观念,出现只要IPO就抛售市场股票,资金大规模转移到一级市场追捧新股发行的现象,从根本破坏了新股发行上市的正常秩序,也在表面上形成了IPO增加股票供给成为二级市场下跌原因的印象。
显然,逢新股发行股市下跌的问题,不是靠停止IPO就能解决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培育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形成不同层次的市场风险偏好,使新股发行时由风险偏好引导不同的投资需求决策,改变新股发行中市场羊群效应带来的影响,破解IPO带来市场下跌的魔咒。市场风险意识的培育需要三个方面努力。第一,任何时候都保持正常的IPO,只要符合上市条件企业都应该有上市融资的权力,不能人为改变IPO的节奏。但是准上市企业要充分披露发行人风险,不但是定性的风险披露,还需要披露风险大小,要给出在相对确定的时间范围内风险爆发的概率。引导投资者按照各自风险偏好做出投资决策,对不能承受风险的股票用脚投票,这意味着新发行股票的投资需求减少,进而逼退上市圈钱的发行人,股票供给随之减少。第二,各方面不能给发行人风险提供任何背书,允许发行失败,使发行方和投资者都要为忽视风险的盲目行为付出代价,有利于培育新股发行市场上的风险意识。第三,加大退市力度。目前,退市制度一直不能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只生不死,鼓励了无风险发行圈钱行为。无退市风险也怂恿了逢新必炒的盲目投资行为。只有加大劣质公司的退市力度,而且加大退市成本,才能有效遏制贪婪的圈钱公司的股票上市,也能有效改变盲目炒新股的行为。只有提高IPO供需双方的风险意识,才能打破新股定价的弊端和新股必炒的非理性行为,才可能打破IPO打压二级市场价格的魔咒,使IPO直接融资功能不会成为价格炒作的牺牲品,也改变IPO长期沦为二级市场调控工具的局面。未来资本市场必须强化市场风险意识,转变资本市场长期被扭曲的现象,才能推动资本市场的理性发展。
当然,虽然不能随意人为停止IPO调控市场稳定市场价格,但优质公司IPO增加优质股票供给,通过融资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更大的收益和利润,分红带给投资人实实在在的回报,有利于减少炒作新股的短期投机套利行为,培育真正的长期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停止IPO稳定市场”的所谓“市场声音”缺乏对市场的常识性的认知。是时候停止IPO调控股市的闹剧了。
【专家简介】左小蕾,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
1.左小蕾作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在公众媒体发文应该是代表政府立场吧?即使是在十几年前我也没有看到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评论,何况现在。把过去多次暂停IPO的举措称为”闹剧”,显示了她的傲慢和无知。暂停IPO从来就不是股民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交易所可以做到的,更不是证监会可以做到的,是国务院的决定。左小蕾的口气是在说“国务院的多次暂停IPO决定是“闹剧”吗?国务院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做出暂停IPO的决定是“闹剧”还是国务院根据广大投资者的意见做出暂停IPO的决定是“闹剧”?如果左小蕾不是说国务院是9次暂停IPO“闹剧”的始作俑者,那就是说广大投资者是9次暂停IPO“闹剧”的始作俑者了?那就是广大投资者9次“股闹”,国务院9次妥协了?停止这种“闹剧”,就是国务院停止妥协,不要理会广大投资者的建议了?你是把广大投资者当作“碰瓷”的“刁民”了吗?我在中国股市21年第一次看到经济学家写文章是用如此“惊悚”的词汇来评价广大投资者。
2.左小蕾作为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跟券商的关系是深入到整个职业生涯的,暂停IPO对券商的伤害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所以强烈反对暂停IPO也是券商的本质。左小蕾作为被券商养活的人来为券商站台,摇旗呐喊毫不奇怪,但是用如此“惊悚”的词汇来吸引众人眼球,我不得不说这是“黔驴技穷”“狗急跳墙”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所以为自己的利益站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公众人物,作为国家栋梁,应该保持公正公平的气节,对主要矛盾视而不见,故意抓着次要矛盾说事,这不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
3.“退市制度一直不能够严格执行”,本质上这就是处罚机制不能够严格执行(形同虚设),对违法行为没有震慑作用,这是左小蕾在本文承认的,这才是中国股市9次暂停IPO的根本原因。但是左小蕾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个问题,故意对这是“前提条件”视而不见,花了大量的篇幅谈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和“IPO不能停”。因为左小蕾根本不需要在二级市场买股票,所以她根本不清楚(或者清楚但是假装不知道)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股市最大的风险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包装造假和处罚制度如同奖励制度”,这个问题不解决,你就是一年只发一只股票,也可能会踩到地雷导致血本无归。我们知道两军作战,首先要由工兵部队在最前面扫雷,然后大部队才会快速突击。你不先扫雷,让步兵自己判断哪里有雷,希望他们自己培养“风险意识”,扔给他们一句鼓励的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觉得士兵会去冲锋吗?同样道理,在股市中如果没有证监会和配套的法律制度为股民扫雷,你让股民去买股票,你觉得股民敢买吗?左小蕾等很多经济学家可能认为士兵是为国家,所以应该为他们扫雷。股民是为自己,所以不要去花钱和精力为他们扫雷。就是这种脑残的想法,才导致了很少有经济学家为广大股民争取权益。广大投资者把自己的血汗钱给上市公司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感激,这就是中国股市跟国外股市的最大区别。
4.我们从来没有要求完全停止IPO,1年发1家可以吗?1个月发1家可以吗?1周发1家可以吗?实在不行1天发1家可以吗?在股市处罚机制完善之前就算1年发1家也是太多了(这是第一财经嘉宾的话)。所以左小蕾等一批不靠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只靠发行股票生存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对二级市场的广大投资者的言论说三道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