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不一样的股民--玩转经济学(有弹性的供给与需求)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散心态
浏览:70673
回复:1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章中聊过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价格对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形成了市场波动,这个阐述只是给供给与需求提供了定性,还需定量才能继续深入研究。对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需要了解弹性,弹性是衡量买者与卖者对价格变化产生的反应。弹性对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影响不同,正是因为这种差异,造成了市场的种种状态。
需求弹性是衡量价格对买者造成影响的指标,也就是当价格上涨或下跌一定幅度,相应的购买量的增减。例如机票上涨,乘坐飞机出行的人数会相应减少;面粉价格上涨,面粉消费会减少,但减少的比例并不大。飞行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大,面粉市场则较小。原因很简单,面粉是人们的必需品,价格上涨也不会让人选择饿肚子少消费。而飞机则不然,人们可以选择高铁、自驾等方式替代飞行。
需求弹性大小受可替代性影响较大,面粉虽然可以被大米替代,但习惯面食的人并不会因此而天天吃米饭。同样作为食物的猪肉,则需求弹性极大,因为牛肉、羊肉、鸡肉都是猪肉的替代品。
必需品的弹性小,奢侈品弹性大。例如医疗是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就诊人数的影响并不大。而豪车价格上涨,势必会影响销量。
需求弹性并不总是一致的,有些商品短期弹性小,长期弹性大。例如汽油,汽油价格上涨在短期影响有限。但数年之后,汽油的需求将大幅减少。原因是短期人们不会因油价上抛售汽车,最多减少一些出行次数。但长期而言,人们会更多的选择节油型汽车,很多采用汽油作为燃料的企业会改造设备,选择更节约的天然气或者柴油作为燃料。
弹性的计算是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因为上涨和下跌在同样的幅度,但百分比不同,因此采用平均的算法。以“1”为界限,1以上的视为弹性较高,1以下为缺乏弹性。例如酸奶的价格上涨10%,需求量减少10%,比值则为1。下面罗列一些日常用品的弹性系数,仅供参考:
鸡蛋 0.1 医疗 0.2 大米0.5 住房 0.7 猪肉 1.6 饭店 2.3 高档酒 4.4
我们楼下有家饭店,生意非常火爆,每天有10%的人因为没有座位,只能悻悻而归。老板一直犹豫是否提价,我们应如何提供建议呢?
很多人看到生意好,很可能会一拍脑门,认为提价顺理成章。作为理性的人,在提建议的时候应该言之有据。
提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现有收入很容易计算。饭店每人消费是50元,每天来500人,每日营业额是50×500=25000元。提价20%人均消费将达60元,但会导致消费者减少,从上面的弹性系数我们得知,饭店的弹性系数为2.3,意味着人数将减少20%×2.3×600(总需求量)=276人;饭店收入将为(600-276)×60=19440元。从这个推断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提价20%,将导致饭店收入减少,显然贸然提价20%会导致收益减少。现实中有类似的案例,X羊火锅被海底捞全面替代起因正是如此。X羊火锅被资本介入后,快速调整战略,暗中将价格上涨。X羊火锅多数门店原本也达不到满作,价格和服务调整消费者大幅减少,其他品牌火锅趁机崛起,未出三年,曾经的上市企业被摘牌退市。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显而易见,需求弹性的系数才能给出量化的标准。
如果饭店提价10%,人数会减少10%×2.3×600=138人,收入是(600-138)×55=25410元,收入有小幅增加,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餐饮环境。当然,需求弹性也并非如此简单,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区收入的影响,商品替代品的影响等。
价格的影响是双向的,在影响需求的同时,供给也会被价格触动。供给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如果价格的变化对供给量的影响较小,我们可以视为弹性较小,如果很快使供给量发生较大变化,则视为供给弹性较大。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不同,需求在价格变化初期就会有所反应,只有部分需求的需求弹性在长期反应较大。多数产品的供给量在短期变化都较小,因为工厂很难马上扩大生产。只有工厂有足够的剩余产能时,才有可能使产品的供给在短期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前段螺纹钢涨价,供给量也紧随着快速增加。这是因为工厂生产线本身就在停工,价格上涨马上就可以恢复生产导致。在正常经济体中,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同时因为大量的过剩产能可以快速的满足需求,也会使这种价格上涨难以持续。
猪肉价格上涨并不能很快刺激猪肉的供给增加,因为生猪的生产有一定周期,所以在短期内供给弹性较小。但价格会刺激饲养更多的小猪,等小猪长大时,供给量会大幅增加。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和需求弹性的计算相同,就不再累述。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会交互产生影响,在市场中,价格的波动会产生一个同向变动的需求量;同时,这个价格波动又会促使供给量反向变动。两者的交互会产生一个平衡点,当一侧产生变化的时候,平衡将会被打破。
例如转基因玉米使玉米产量增加10%,表面来看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将增加。玉米总供给量增加,因为需求弹性小,价格下跌30%才使需求量上升到供给量的平衡点(增加10%的需求量)。农民收入是价格×需求量,假设每亩地产一吨玉米,售价1000元,每亩地农民收入是1×1000=1000元;当产量上升为1.1吨后,每吨玉米售价降到700元,每亩地农民的收入只有770元。显然科技进步并未让农民受益,也因此解释了现代科技让农业产量升高,但农民收入却一直在减少的原因。在1950年,美国农民占劳动力比为17%,农业人口持续减少,现在只有2%,产量却翻了一番,原因正是如此。未来中国大农业也必成趋势,农民更高的产量却减少了他们的收入,势必会导致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新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