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常态化 放缓速度不如推进制度改革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山水解盘
浏览:44439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日新华社发文“如何看待新股发行常态化”,市场最近的主要呼声也是针对IPO是目前股市下跌的元凶,从以往的经验上看,IPO对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抽血效应,配合目前的节前清淡行情和场内存量资金不活跃等现象。但IPO本身的作用就是帮助公司在市场进行融资,解决公司资金面的问题,IPO发行过快不是最根本的原因。优胜劣汰是市场的主要规律,问题的关键就是处在劣汰的环节上,纵观A股的历史会发现市场鲜有公司退市,反而一些股性较差公司表现在二级市场上的爆发式表现让参与股市投资的资金面临着选择的困难,所以未来在监管侧面上的进步给股市带来利好要远大于放缓IPO所带来的利好,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氛围才是未来市场主要目的。
纵观2016年新股发行同比增长超过10%,募集资金量略有增长。这体现的仅仅是一个增速放缓,而且如果考虑去年股灾对整体市场的影响,这个成绩应该说还是非常亮眼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由于堰塞湖的原因,每年资本市场的IPO以及募资真实情况实际是滞后的,这类似于企业的经营不能仅仅看净利润的当前表现,更重要的要看经营性现金流,如果净利润数据很好看,但是经营性现金流大量流出,那么接下来的业绩很可能就会变脸。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短时间看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仍然存在,即使推出所谓新三板不改变A股才是主流的投资及退出市场的格局,当然有些变化的趋势,不是主流可以关注但不是今天说的主题。那么基于这个依然审核发行的市场,项目荒怎么解决,从逻辑本质来讲,也就是找外面韭菜和自己养韭菜两种办法了。
海外没有被割过韭菜,海外的项目达到财务指标在程序合规的模式下可以成为国内的优质标的企业,比如分众传媒的回归,虽然此种模式已被监管层叫停,趋势在办法就在。当然还包括境内外资产的整合与兼并。
现在的PE投资已经从野蛮生长的遍地看项目进入到了精细化需要深入根种的阶段,也就是说要以投行的思维来做投资了,从之前基于监管制度下的“数字游戏”过渡到需要深入行业主导兼并重组的阶段了,当然这个兼并重组即包括横向的同业,也包括纵向的上下游。只有通过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市场上炒壳等乱象,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A股中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