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盘交流] 脚步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1 天

发表于 2017-2-3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4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师傅好,大家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4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作家纪晓岚的《唐打猎》原是文言文,后经吴祖湘翻译改写成《唐打虎》,虽是一字之改,但突出了唐打虎一家的高强本领。

唐打猎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黎明时分也被老虎伤了许多人。当时,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任知县,曾几次招集本地的猎户搜寻老虎,结果,猎户也被吃了几人。一时间,全城的人惶惶不安,平时吃的菜、盐、油、米等生活必需品都开始缺货了。 无奈之际,当地一个人建议:“咱们去请徽州的唐打猎吧!除非他来了,不能消弭这场祸患!”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就问:“唐打猎是什么人?有这本事么?” 那人说:“肯定行!”说着讲了一个故事。大概是明代,徽州(现在的安徽歙县。)有一个姓唐的人,刚刚结婚不几天,一天进山被老虎吃了。他的老婆很伤心,孩子生了后,专门向天祷告:“你长大后,如果不能杀虎,就不是我的儿子!后代子孙如果不能杀虎,也都不能算是我的子孙!”这孩子长大后,四处拜求名师,终于练就了猎虎绝技。从此后,唐氏世世代代都以擅长猎虎绝技,闻名当地。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听后,与众人商议,很多人都知道唐打猎,赞同这个建议。于是,第二天,衙门里便派人带着礼金专程去请唐打猎。 过了几天,派去的人回来了,说:“唐家专门挑选了两位技艺最好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到。”到了之后,众人一看,却很是失望。原来唐家派来的是这么两个人:一个身形瘦小的老翁,头发胡子全白了,说话的时候还不时咯咯咳嗽,似乎随时都可能摔倒地上,再也起不来;另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大男孩儿,看样子根本没有力气。 众人无法可想,唐家既然派了人来跑了这么远的路,那就先安顿下吧。 这时,老翁忽然走上前来,半跪说:“不必忙乎。听说那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先去把它抓回来,再吃饭不迟!”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客气了几句,派人领着他们去寻找老虎呆的地方。 时值正午。县衙来的人领到山谷口,就不敢再往里边走了。老翁一看,微微一笑:“有我在,你们还怕什么?”众人只好硬着头皮再往前走。走到峡谷深处,已经有几个人浑身哆嗦,不愿再走了。老翁看看大男孩儿,说:“看情形,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 大男孩儿张口模仿老虎的啸声,声震林木,落叶纷纷。不一会儿,老虎果然从林中出来。众人吓得纷纷后退,大男孩儿也退后十几步,然后远远站定。留下老翁站在原地。老虎发觉眼前有人,停了停,猛然径直向老翁扑来! 老翁手里攥着一把长约八九寸、宽四五寸的短小斧头,觑定扑来的老虎,奋起右臂,屹立不动。老虎半空里扑到,老翁侧头避过虎势。眨眼间,老虎从头顶越过,落地已经血流一片,颤动几下,就不动了。 众人跑来,确信老虎真的死掉了,纷纷去看。这才发现:老虎的身子,从下颌、肚子到尾巴,一条长长的裂痕,早让老翁的斧头破成了两片! 此时,众人才发觉老翁不是凡人,纷纷上前施礼请教。老翁说自己为了这一招,光臂力就练了十年。别人用扫帚在他的眼前挥过,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他的胳膊平举时,可以让几个壮汉向下拉,壮汉们悬着身子使劲晃,老翁的胳膊却一动不动。 这是清代大文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的一件故事。顷刻之间,一头罕见的猛虎就死在一位年迈的老翁手里,使人对唐打猎的绝技不能不倍加赞叹。


原文: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 )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入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偿见史舍人嗣彪,暗中捉笔书条幅,与秉烛无异。又闻静海励文恪公,剪方寸纸一百片,书一字其上片片向日叠映,无一笔丝毫出入。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4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作家纪晓岚的《唐打猎》原是文言文,后经吴祖湘翻译改写成《唐打虎》,虽是一字之改,但突出了唐打虎一家的高强本领。

唐打猎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旌德县出现了老虎。不到几个月,傍晚出城的老百姓被老虎吃了十几个。过往的客商有几拨因为贪图赶路,黎明时分也被老虎伤了许多人。当时,纪晓岚的一个同族哥哥任知县,曾几次招集本地的猎户搜寻老虎,结果,猎户也被吃了几人。一时间,全城的人惶惶不安,平时吃的菜、盐、油、米等生活必需品都开始缺货了。 无奈之际,当地一个人建议:“咱们去请徽州的唐打猎吧!除非他来了,不能消弭这场祸患!”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就问:“唐打猎是什么人?有这本事么?” 那人说:“肯定行!”说着讲了一个故事。大概是明代,徽州(现在的安徽歙县。)有一个姓唐的人,刚刚结婚不几天,一天进山被老虎吃了。他的老婆很伤心,孩子生了后,专门向天祷告:“你长大后,如果不能杀虎,就不是我的儿子!后代子孙如果不能杀虎,也都不能算是我的子孙!”这孩子长大后,四处拜求名师,终于练就了猎虎绝技。从此后,唐氏世世代代都以擅长猎虎绝技,闻名当地。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听后,与众人商议,很多人都知道唐打猎,赞同这个建议。于是,第二天,衙门里便派人带着礼金专程去请唐打猎。 过了几天,派去的人回来了,说:“唐家专门挑选了两位技艺最好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到。”到了之后,众人一看,却很是失望。原来唐家派来的是这么两个人:一个身形瘦小的老翁,头发胡子全白了,说话的时候还不时咯咯咳嗽,似乎随时都可能摔倒地上,再也起不来;另一个是十六七岁的大男孩儿,看样子根本没有力气。 众人无法可想,唐家既然派了人来跑了这么远的路,那就先安顿下吧。 这时,老翁忽然走上前来,半跪说:“不必忙乎。听说那只老虎在离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先去把它抓回来,再吃饭不迟!” 纪晓岚的同族哥哥客气了几句,派人领着他们去寻找老虎呆的地方。 时值正午。县衙来的人领到山谷口,就不敢再往里边走了。老翁一看,微微一笑:“有我在,你们还怕什么?”众人只好硬着头皮再往前走。走到峡谷深处,已经有几个人浑身哆嗦,不愿再走了。老翁看看大男孩儿,说:“看情形,这个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把它叫醒。” 大男孩儿张口模仿老虎的啸声,声震林木,落叶纷纷。不一会儿,老虎果然从林中出来。众人吓得纷纷后退,大男孩儿也退后十几步,然后远远站定。留下老翁站在原地。老虎发觉眼前有人,停了停,猛然径直向老翁扑来! 老翁手里攥着一把长约八九寸、宽四五寸的短小斧头,觑定扑来的老虎,奋起右臂,屹立不动。老虎半空里扑到,老翁侧头避过虎势。眨眼间,老虎从头顶越过,落地已经血流一片,颤动几下,就不动了。 众人跑来,确信老虎真的死掉了,纷纷去看。这才发现:老虎的身子,从下颌、肚子到尾巴,一条长长的裂痕,早让老翁的斧头破成了两片! 此时,众人才发觉老翁不是凡人,纷纷上前施礼请教。老翁说自己为了这一招,光臂力就练了十年。别人用扫帚在他的眼前挥过,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他的胳膊平举时,可以让几个壮汉向下拉,壮汉们悬着身子使劲晃,老翁的胳膊却一动不动。 这是清代大文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的一件故事。顷刻之间,一头罕见的猛虎就死在一位年迈的老翁手里,使人对唐打猎的绝技不能不倍加赞叹。


原文: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 )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入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偿见史舍人嗣彪,暗中捉笔书条幅,与秉烛无异。又闻静海励文恪公,剪方寸纸一百片,书一字其上片片向日叠映,无一笔丝毫出入。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26 天

超短俱乐部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17-2-4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818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17-2-4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64 天

发表于 2017-2-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师傅好,大家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2 天

发表于 2017-2-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完年了,请大师出山指点迷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1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7 天

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将上证指数拆解到底

发表于 2017-2-6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向大海 春暖花开  雄赳赳的叽咕咕走过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师傅好,大家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热点,没人气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7-2-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年絮语:呓语若刺(转)

        世人皆以为供不应求者,必稀缺以待涨,故当局控制北上深土地供应,以维持房价高企不下,可套大众之资,可维有房者之愿。殊不知亦有求不继供之虞,若时势不便,民力衰竭,则求不继供,求不应供,局势翻转亦一瞬而己。世上无永涨之潮,天下无不退之水。若大梦不醒,继续刀口?蜜,难至之时,哀鸿一地,可得免乎?

       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之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疾速致富者之多,古今中外罕见。然己时过境迁矣。加上近年来资本市场亦有冲举之象,虽迭宕起伏,暴涨之记忆仍在;且房市仍在高位,跌势未大显,究其因乃因房屋交易不若股市,价大期长不便,故其涨亦慢于股市,退亦慢于股市,如大船负重,提速与减,皆需时间也。若一旦势成,其惨烈更甚于股市矣,盖参与者千家万户,伤及者大众也。目下北上深仍有一夜醒来,家财浮盈万金之假象,然亦多有行无市,自欺欺人而已。有产者自无所谓涨跌,唯苦及后来者矣。最可恶者即所谓刚需,亦一谬说也,乃恶俗矣。若力所不逮,何必购买?租赁更宜矣。自古世上皆未有年浅积薄即购千万之房者,掀此风者,无智者或居心不良者也。

        目下世风尚靡,国用日增,通货横溢,民力日竭,经济衰缓则为必然。此后经年,快殖时期已然不现,慢入或亏损时期己经到来。转换思维,改变习惯,放慢脚步,降低预期,亦在所不辞。否则,所望者高,所得者少,则烦恼自生,乱象自发矣。至若寒冬一至,更为惨烈。

        故有识者,处世当战战競競,如履薄冰;未雨绸缪,积谷防饥,是为大要。岂可醉梦不醒乎?

        丙寅日晨起读史偶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5-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9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华刹那 于 2017-2-9 15:18 编辑

00^0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0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师傅好,大家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师父要来了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39 天

发表于 2017-2-1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小和尚再来那就是要跑路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项俊波 编辑
项俊波,男,1957年1月出生,重庆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4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博士,法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现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1]
中文名 项俊波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重庆 出生日期 1957年1月 职    业 公务员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信    仰 共产主义
目录
1 人物经历
▪ 早年经历
▪ 学习经历
▪ 工作经历
2 人物荣誉
3 出版著作
4 人物轶事
▪ 文学创作
▪ 审计经历
人物经历编辑
早年经历
1957年,项俊波出生在川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是重庆一所大学的教授。良好的家教,加上校园环境的浸洇,少年起项俊波便对文学有了执著的爱好。
随后,项俊波参军入伍。先在成都军区担任司令部秘书,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项俊波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当上了连队指导员。在一场战斗中,他曾带着连队深入到敌后,并在战斗中腿部负伤。
战争结束后,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部队推荐他到军校深造。然而,项俊波却做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抉择———离开部队,参加刚恢复不久的全国高考。
学习经历
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
1994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8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
工作经历
1993.01—1996.04  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1994.02任);
项俊波
项俊波
1996.04—199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管理司副司长;
1996.11—1998.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副特派员(主持工作);
1998.05—199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特派员;
1999.12—200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人事教育司司长;
2001.02—200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
2002.02—200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兼人事教育司司长;
2002.11—2004.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
2004.07—2005.08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
2005.08—2007.06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期间: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党委书记);
2007.06—2009.01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2009.02—2011.10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董事长、执行董事、党委书记(2011年8月兼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长);
2011.10—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2011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3-5]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会长;[6-7]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长。
人物荣誉编辑
2010年荣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金融家殊荣。[8]
出版著作编辑
《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02月;
《现代金融市场知识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0-01;
《国际大型涉农金融机构成功之路》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2-1;
《保险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1-1;
《保险经纪相关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1-01。
人物轶事编辑
他是学者,又是金融高官。或许是他过于低调、远离媒体,人们从未把电视屏幕上“总编剧项俊波”和一位央行副行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他当过知青,在老山前线打过仗、负过伤,曾是感情澎湃的诗人,又是铁面的审计署高官。在众多的中央高层官员中,在人生每次转折中,他的经历都如此地“不同寻常”,称得上是个“神奇”人物。
文学创作
酷爱文学的项俊波,其理想一度是当作家,他曾想报考中文系。但是,项的父亲认为“学经济更有前途”,在他的坚持下,项俊波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
尽管后来的职业方向和文学创作渐行渐远,项俊波却从未放弃对文学的兴趣。在北京求学、工作期间,他与在京的一帮四川籍文学创作者交往颇密,经常在一起切磋文学。
项俊波的题材涉猎极广,一般都取材于川东的风土人情和个人的经历,创作过电影《远山》、武侠剧《紫剑传奇》等。其中最出色的是与审计有关的反腐影视剧,早在1986年到1987年,项俊波创作过国内第一部反映审计工作的多集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该剧由田壮壮执导,李雪健出演,项俊波本人担任制片和编剧。[9]
审计经历
1996年,时任审计署管理指导司副司长的项俊波出任京津冀特派员。
经济结构学 项俊波著
经济结构学 项俊波著
而京津冀和上海地区一直是国家审计署最为核心的两个工作重镇。
1999年,群众举报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作为京津冀特派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项俊波带领工作小组进驻蓟县。一场惊心动魄的审计与反审计的战斗打响。
让项俊波始料不及的是,此案牵涉面极广,蓟县国税局多数员工都有或深或浅的牵连。时任局长的梁化泉千方百计地阻扰审计人员的工作。梁化泉的儿子是当地一霸,有黑社会背景。他收买了当地的黑社会,对审计小组的驻地进行监控。
为了摆脱危险,审计小组先后换了三个招待所。最后,审计小组不得不入住一个有金库的银行———因为有金库就有持枪警卫把守,工作环境会相对安全一些。随着审计小组工作的深入,蓟县国税局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中央税款的犯罪事实渐渐浮出水面,而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危险也越来越大。
恐吓电话甚至打到了项俊波在天津的家中,当时只有项俊波年幼的女儿在家。歹徒威胁说:“你们这么干下去,没什么好处,小心点!”然而,项俊波却震慑住了对方:“告诉你,我参过军,打过仗,负过伤。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什么我没见过?”
经过38天的日夜奋战,审计人员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后,赶赴北京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汇报。李金华当即表示,对这一案情严肃处理。当天晚上,天津市公安局派出了两部警车,值守在特派办职工家属院的门口。
后来,有关涉案人员得到了查处。
1999年是“审计风暴”刮起的第一年。在蓟县国税局大案中,项俊波在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准和胆略,得到审计署的认可。当时上级和与他共事的工作人员公认项“干得漂亮、彻底”。三年之后,项俊波被提拔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
参考资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轶事编辑
他是学者,又是金融高官。或许是他过于低调、远离媒体,人们从未把电视屏幕上“总编剧项俊波”和一位央行副行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他当过知青,在老山前线打过仗、负过伤,曾是感情澎湃的诗人,又是铁面的审计署高官。在众多的中央高层官员中,在人生每次转折中,他的经历都如此地“不同寻常”,称得上是个“神奇”人物。
文学创作
酷爱文学的项俊波,其理想一度是当作家,他曾想报考中文系。但是,项的父亲认为“学经济更有前途”,在他的坚持下,项俊波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
尽管后来的职业方向和文学创作渐行渐远,项俊波却从未放弃对文学的兴趣。在北京求学、工作期间,他与在京的一帮四川籍文学创作者交往颇密,经常在一起切磋文学。
项俊波的题材涉猎极广,一般都取材于川东的风土人情和个人的经历,创作过电影《远山》、武侠剧《紫剑传奇》等。其中最出色的是与审计有关的反腐影视剧,早在1986年到1987年,项俊波创作过国内第一部反映审计工作的多集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该剧由田壮壮执导,李雪健出演,项俊波本人担任制片和编剧。[9] -----------------------------------------------------------------------
是老编还是海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上周就要上来的,
没想到要接待一位贵客
师父叫我忙了一个星期了
客人今天早上才走.

春天来了.
我也要开始忙活了.
没空喝茶,田里活重呀.
上来看看大家
我要干活去了

有空再聊,大家再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6-1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7 19:28 , Processed in 0.037725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