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周策略前瞻:周期王者再归来?
本周分析师们的观点聚焦在了大宗商品上,平安证券魏伟认为市场将重回周期逻辑,是当前确定性博弈。但是广发陈杰却提醒虽然工业品涨价容易引起市场短期脉冲,但由此引发的涨价调控收紧会随时终结反弹。
华泰戴康认为盈利提升和资本开支的重新扩张将带来A股慢牛格局:A股运行主导因素已经从分母端贴现率过渡到分子端企业盈利。这一轮“盈利牵牛”的持续性将大过2011年以来的任何一次。伴随着企业扩大资本开支的意愿逐步恢复,实体经济逐渐走出偿债长周期并进入补库短周期,2017年政府扩张周期搭配供给侧改革等制度红利释放,A股企业盈利能力进入久违的可持续修复期,A股市场将呈现慢牛格局。
关于大宗商品,国信证券的观点比较悲观,认为即使商品涨,有色板块也没有趋势性机会,现在更看好金融行业:商品价格上涨也不会带动A股近期走出趋势性行情,首先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经济需求面持续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近期出现的需求方面预期的新变化仍需进一步跟踪观察。其次从企业盈利角度看,2、3季度非金融企业的毛利率已经有所回落,表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开始对企业的毛利产生负面影响。尽管4季度非金融企业盈利仍将改善,但17年的盈利将面临较大压力。相对而言金融板块在当前时点更具配置价值。
广发陈杰也对有色不太乐观:在“看短做短”的新环境下,近期最值得关注的短期因素应该就是工业品的普遍涨价,可借鉴2010-2011年的历史经验来判断市场影响——工业品涨价确实容易引发股市出现短期的向上脉冲,但由于涨价所引发的调控加码或流动性收紧随时可能终结反弹。
而平安证券魏伟则看好周期行业:市场将重回周期逻辑,重新回到盈利改善的角度,上游的业绩弹性最大,中游的业绩弹性也会逐渐显现,特朗普的上台仅仅是增强了周期逻辑,而在此之前市场已经做出了选择。在今年剩下的时间窗口,市场的逻辑将重回周期为王的时代(类似于2009年),PPI的通缩周期从2012年3月持续到了2016年8月,长达54个月的工业品通缩周期已经结束(对股票市场来说通胀周期尚显遥远,更重要的是通胀在2017年并不是确定发生的)。这是市场当前可以进行的确定性博弈,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性价比较高的主攻方向。
转自华尔街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