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不一样的股民-怎样做个不一样的股民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小散心态
浏览:72113
回复: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人是群居动物,远古时期,每个人必须服从部落里的规则,被逐出部落基本没有生存的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基因中有独立意识的人逐步被淘汰。妥协、从众已经成为人类的基因。在群居环境下,人类形成一些共识,需要群体个人完全遵守。私有制产生后,人又分成等级,拥有财物更多的人与巫师,是群体的带领者,他们的意见通常会被无条件遵循。就算是高层有违群体利益,群体中的普通人也极少会奋力反抗。但是会期待有“英雄”出现可以追随反抗。 不管是遗传还是道德、规则,个体服从群体已经形成惯例。人口密度越高,从众的特征就越突出,甚至我们评定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的时候,会用“合群”来作为重要标准。 从众的特征几乎渗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街上跑的车,多数仅限于几个品牌;每个时代的言行几乎都有一致的标志;从众可以让超市的盐一日之间被抢光;也可以被有居心的人利用,雇托排队哄抬房价,人人练气功,举国搞传销。 股市是个人性放大器,在欲望的趋势下,从众特质被成倍放大。牛市形成,赚钱效应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中国股市是被新入场资金推动,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也会将股市越推越高,出现典型的马太效应。 市场已经证明了对错,越在牛市疯狂时入市的人,亏损的可能性越大,道理显而易见。但现实中,很难有人能够控制自己,在身边人纷纷做一件事的时候,独立的个体很难抗拒群体的压力。在股市中,群体心理成了钱包杀手,独立思考能力才是赚钱的唯一之道。 中国传统教育,很难培养出人的独立思维。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听话,和所有的人学一样的东西,甚至所谓“兴趣班”,也是千篇一律的美术、音乐、英语之类。家长的喜恶决定了孩子的思维,而家长周边人群的喜恶,又决定了这个家长的思维。 千篇一律的教材中,只有唯一的标准。不是对就是错,决定对错的并非逻辑和事实,而是谁来决定的,又是在什么样的立场决定的。中国的孩子,就是在最叛逆的时候,也只是情绪上的抵触,而不会有思辨的反叛。 这一切,决定了拥有独立思维的一定是极少数人。独立思维并不是说话的人的多寡,而在于思辨,而引发思辨的是质疑。质疑才会让人去思考,证实自己的质疑必须组织逻辑,也必须用资料和数据来佐证。 通过质疑组织逻辑,通过逻辑连接因果,用佐证或实验来确定结果。这是产生独立思维的基本过程。没有逻辑的质疑是胡闹,没有佐证的质疑是抬杠。 在集权环境,质疑通常会让自己承担极大风险,纵观历史,冤死的名臣良将几乎都是拥有独立思维的人。在股市中恰恰相反,没有质疑精神的人,让自己承担了极大风险。 当然,拥有独立思维只是赢利的基础。不从众,质疑权威是独立思维的起点。走出这一步的人,还有很多人会卡在下一步,就是自己。通过某些依据和逻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随后就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完全的正确,无论如何也无法找出错误点,更多的是并不想破坏自己的成果。于是人就停留在一个阶段,不会前进。就好像一些股民,永远都在熊市被套,牛市解套的死循环中,就是典型案例。 人的思维都是有局限性的,但是这个限度各不相同。爱因斯坦、霍金的思维可以描述宇宙,而有的人只能关注到晚饭。这一点就是格局,是做一个不一样的股民第二点根本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