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鉴于众文盲大都看不透前景,说难听一点,即使三中全会开了,相关政策出来了——估计很多人还会一片迷茫,什么政策可能实施,什么政策只是美丽的口号——政府光说不练的事还少了了吗?看不清是高度不够,是脉络不清晰。正好兄弟最近有点闲空,可以帮大家理理思绪。
首先请听课的文盲们拿出你的钱包——从中任意抽出一张钞票——呵,不是要交给我,而是请你凝视5秒钟,然后回答一个问题:人民币发行靠什么支撑信用?把人民币搞清楚了,对中国经济才有个基本的脉络。今天第一课也就是经济逻辑的第一个链条就讲人民币。
2012年,中国M2也就是广义货币发行量突破100万亿,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货币。而当年的GDP不过51.7万亿。货币发行量/GDP接近2——也就是我们创造1元的财富就发行了2元的钞票。而同期CPI(通货膨胀指数)不到3%。为什么?看过《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也许会拿出货币蓄水池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个只是硬币的一面,而硬币的另一面就是:人民币发行靠什么支撑信用?如果把这个问题再发散一点,还可以延伸一系列的问题:人民币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人民币能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货币而其他货币(比如美元、欧元)不行?人民币还有多大的潜力?更尖锐一点:人民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崩溃?
简单回顾一下货币的历史。货币也称为一般等价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扮演货币角色的是贵重金属。后来发行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的纸币替代了金属货币,不过纸币发行一般都要以贵重金属作为信用储备,一直到20世纪中期,全世界货币发行的基础都是金本位或者银本位。
|